當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罷(1),殺北地都尉卬。 上以胡寇為意(2),乃卒復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3),曰閫以內者(4),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 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 此非虛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於外,不從中擾也。 委任而責成功(5),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6),彀騎萬三千(7),百金之士十萬(8),是以北逐單于(9),破東胡十,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 當是之時,趙幾霸□。 其後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 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 今臣竊聞魏尚為雲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避,不近雲中之塞。 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 夫士卒盡家人子(21),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22)。 終日力戰,斬首捕虜,上功莫府(23),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24)。 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 且雲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25),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26)。 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 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 是日令馮唐持節赦魏尚(27),復以為雲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28)。 (1)朝:《漢書》做「朝那」,古縣名。 (2)以胡寇為意:因胡寇入侵而憂慮。 意,念,憂慮。 (3)轂:車輪中間有孔可以插入車軸的圓木,此指車。 (4)閫:門檻。 此指國門。 (5)委任:交給任務。 委,托,付。 責:要求,督促。 (6)選:選擇。 (7)彀騎:持弓弩的騎兵。 彀,張滿的弓弩。 (8)百金之士:指戰功可賞百金的士兵。 (9)單于:匈奴君王的稱號。 十東胡:古代我國北方的民族名稱。 因其生活在匈奴東部,稱為東胡。 過遊牧生活,是烏桓、鮮卑的祖先。 澹林:古代我國北方民族的名稱。 又稱「澹林之胡」、「林胡」,生活在代郡以北的地方。 支:抗拒。 □幾:庶幾,差不多。 霸:指建立霸業。 □倡:歌舞藝人。 □用:任用,信任。 □北:敗,敗逃。 □禽:通「擒」。 □私養錢:個人養家的錢。 □椎牛:殺牛。 椎,捶擊的工具。 □舍人:王公貴官的侍從賓客、親近左右的通稱。 (21)家人子:平民百姓的子弟。 (22)尺籍伍符:指軍法制度。 尺籍,漢代把殺敵立功的成績寫在一尺長的竹板上稱作尺籍。 伍符,古代軍中為約束部下使各伍相保而訂立的符信。 (23)上功莫府:到將帥的營帳報功。 上:獻上,報告。 莫:通「幕」,幕府,將帥出征時設在野外的營帳。 (24)以法繩之:用法律制裁他們。 繩:糾正,制裁。 (25)坐上功首虜差六級:犯了多報殺敵六個人的罪。 坐:獲罪,犯罪。 首虜:所獲敵人的首級。 級:秦制殺敵斬首,獲一首賜爵一級,這裡是首級意。 (26)罰作:秦漢時犯輕罪者罰做苦工叫罰作。 一說判刑一年叫罰作。 (27)節:使者所持信物。 (28)主:主持,掌管。 車士:車戰之士。 七年(1),景帝立,以唐為楚相(2),免。 武帝立,求賢良(3),舉馮唐(4)。 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乃以唐子馮遂為郎。 遂字王孫,亦奇士,與余善。 (1)七年: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 (2)楚相:楚國的丞相。 楚,漢初封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3)求賢良:漢代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賢良:賢良文學的簡稱,指品行學問好。 (4)舉:舉薦。 太史公曰:張季之言長者(1),守法不阿意(2);馮公之論將率(3),有味哉!有味哉!語曰「不知其人,視其友」。 二君之所稱誦,可著廊廟(4)。 《書》(5)曰:不偏不黨(6),王道蕩蕩(7);不黨不偏,王道便便(8)」。 張季、馮公近之矣。 (1)言長者:指在上林苑稱讚絳侯、東陽侯為長者的話。 (2)阿意:曲從、迎合權貴的心意。 (3)論將率:指談論任用將帥的話。 率,通「帥」。 (4)可著廊廟:可以標著在朝廷上。 廊廟,朝廷。 (5)《書》:即《尚書》,儒家經典著作,是上古歷史文件及材料的彙編。 (6)偏:偏袒,偏私。 黨:阿附。 (7)蕩蕩:平坦寬廣。 (8)便便:通「辯辯」,明辯意。 「不偏不黨」四句出自《尚書·洪範》。 回目錄 《史記》譯注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邱永山 譯注 【說明】 此文是一篇合傳。 共記萬石君石奮、石建、石慶一家及衛綰、直不疑、周仁、張歐等人的事跡。 萬石君一家不學無術,謹小慎微,虛偽矯飾,無恥可笑之至。 其他的一些人,直不疑的買金償亡虛偽做作已不盡人情,周仁的「處諂」已「近於佞」,就是衛綰也只是「醇謹無他」所長,張叔也不過是「專以誠長者處官」的無能之輩。 他們儘管在事業上都一無建樹,在耍弄權術上卻算得獨樹一幟各有千秋,他們的個人品質可指摘處更多。 這些人物顯然全是作者要否定批判的。 作者心目中的文臣武將應該都是「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司馬遷《報任安書》)的人。 可是,這裡的人物幾乎全是憑借諂媚機巧滿足個人私慾之徒。 這樣一些唯唯諾諾的人物,其實是封建專制政治的產物,最高統治者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人才。 於是,此輩才得以「脫穎而出」青雲直上,而像作者那樣的人只能抱負落空,才幹無從施展。 作者正是基於對當時封建專制政治有這種深刻的理解,才寫了這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猛烈的抨擊和尖銳的嘲諷之意。 此文在寫作上,最成功之處是嘲諷藝術的運用。 作者在對這些醜類進行揭露時,往往在不動聲色的描述中,暗寓對他們的輕蔑。 如寫石奮「必朝服見」子孫,「上時賜食於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貌似一本正經,恭敬無比,實際作者卻嘲笑了他的迂腐。 石建作郎中令時,「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極切;至廷見,如不能言者」,兩相對比,他的虛偽就暴露無遺。 石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 』」,這一細節的描寫使其小心拘謹的神態躍然紙上。 每讀至這些地方,會令人忍俊不禁啞然失笑。 自然這些也歸功於作品細節描寫的生動逼真。 文中寫作的重點是萬石君一家,可作者又寫了衛綰等人,這多少有些物以類聚的烘托渲染的作用,使這些醜類集體曝光,更能顯出他們的醜陋的嘴臉。 【譯文】 萬石君名奮,他的父親是趙國人,姓石。 趙國滅亡後,遷居到溫縣。 高祖東進攻打項羽,途經河內郡,當時石奮年紀只有十五歲,做小官吏,侍奉高祖。 高祖和他談話,喜愛他恭敬謹慎的態度,問他說:「你家中有些什麼人?」回答說:「我家中只有母親,不幸眼睛已失明。 家中很貧窮。 還有個姐姐,會彈琴。 」高祖又說:「你能跟隨我嗎?」回答說:「願竭盡全力侍奉。 」於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宮做了美人,讓石奮做中涓,受理大臣進獻的文書和謁見之事,他的家遷徙到長安的中戚里,這是因他的姐姐做了美人的緣故。 他的官職到文帝時累積功勞升至太中大夫。 他不通儒術,可是恭敬謹慎無人可比。 文帝時,東陽侯張相如做太子太傅,後被免職。 文帝選擇可以做太傅的人,大家都推舉石奮,石奮做了太子太傅。 等到景帝即位,使他官居九卿之位;因他過於恭敬謹慎而接近自己,景帝也畏懼他,調他做了諸侯丞相。 他的長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慶,都因為性情順馴,對長輩孝敬,辦事謹慎,官位做到二千石,於是景帝說:「石君和四個兒子都官至二千石,做為人臣的尊貴榮耀竟然集中在他們一家。 」就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第5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