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率。 (2)領屬:隸屬。 (3)鹹:全。 (4)當:面對。 (5)潰圍:衝開包圍圈。 (6)不及:沒追上。 (7)裨王:小王。 (8)即軍中:就在軍中。 拜:授給官職。 (9)以兵:率軍隊。 十號:名號。 (11)躬率:親自率領。 戎士:軍隊。 (12)固謝:堅決推辭。 (13)待罪:當官供職的謙詞。 行間:行伍之間,即軍隊之中。 (14)勤勞:勞苦。 實指功勞。 (15)列:通「裂」。 (16)勸:鼓勵。 力戰:拚力奮戰。 (17)固:本來。 且:將。 圖:考慮。 (18)護軍:接應各軍。 (19)傅:率領。 校:五百人為一校。 獲王:捉到匈奴王。 (20)窳(y□,雨)渾:塞名。 (21)庭:匈奴單于、賢王等的居處和議事的地方。 (22)麾下:將帥的大旗之下。 此指主帥,主將。 (23)再:第二次。 其明年春(1),大將軍青出定襄。 合騎侯敖為中將軍,太僕賀為左將軍,翕侯趙信為前將軍,衛尉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右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鹹屬大將軍,斬首數千級而還。 月餘,悉復出定襄擊匈奴(2),斬首虜萬餘人。 右將軍建、前將軍信並軍三千餘騎(3),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盡。 前將軍故胡人,降為翕侯,見急,匈奴誘之,遂將其餘騎可八百奔降單于(4)。 右將軍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大將軍。 大將軍問其罪正閎(5)、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雲何(6)?」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7)。 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 」閎、安曰:「不然。 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8)。 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9),力戰一日餘,士盡,不敢有二心,自歸。 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十。 不當斬。 」大將軍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11),甚失臣意。 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而具歸天子,天子自裁之(12),於是以見為人臣不敢專權(13),不亦可乎?」軍吏皆曰「善」。 遂囚建詣行在所(14)。 入塞罷兵。 (1)明年春:指元朔六年(前123)春。 (2)悉:全部。 復:再次。 (3)並軍:把軍隊合在一起。 (4)將:率。 可:約。 (5)正:軍正,軍中的法官。 (6)雲何:怎麼說?意謂按軍法應給蘇建定什麼罪。 (7)裨將:副將。 (8)兵法:指中國現存的最早兵書《孫子兵法》。 以下引文見《孫子兵法·作戰》篇,意謂小的部隊雖然堅決抵抗大敵,但終究將被大的敵人擒獲。 禽,通「擒」。 (9)當:抵擋、對抗。 十是:此。 反:同「返」。 (11)說(shui,稅):勸說。 明威:表明威信。 (12)裁:處理。 (13)於是:由此。 (14)詣:前往,到……去。 行在所:天子巡行時所在之地。 是歲也(1),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 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2),為剽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3),斬捕首虜過當(4)。 於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5),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6),再冠軍(7),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 上谷太守郝賢四從大將軍,捕斬首虜二千餘人,以千一百戶封賢為眾利侯。 」是歲,失兩將軍軍,亡翕侯,軍功不多,故大將軍不益封。 右將軍建至,天子不誅,赦其罪,贖為庶人。 大將軍既還,賜千金。 是時王夫人方幸於上(8),寧乘說大將軍曰:「將軍所以功未甚多,身食萬戶(9),三子皆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 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貴,願將軍奉所賜千金為王夫人親壽十。 」大將軍乃以五百金為壽。 天子聞之,問大將軍,大將軍以實言(11),上乃拜寧乘為東海都尉。 張騫從大將軍,以嘗使大夏,留匈奴中久,導軍(12),知善水草處,軍得以無飢渴,因前使絕國功(13),封騫博望侯。 (1)是歲:這一年(指元朔六年)。 (2)與:給予。 (3)直棄:徑直離開。 赴利:奔向有利之處,以消滅敵人。 (4)過當:指殺殺傷敵軍的數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傷亡數目。 (5)相國、當戶:均匈奴的官名。 (6)大父行:祖父輩。 籍若侯:匈奴侯名。 產:人名。 季父:叔父。 羅姑比:人名,單于的叔父。 (7)再:第二次。 (8)王夫人:指漢武帝寵姬,生齊王劉閎者。 上:皇上。 (9)身:自身。 食萬戶:享受萬戶封邑的賦稅和物產。 十奉:同「捧」。 親:指父母。 壽:祝壽。 (11)以實言:把實情說出來。 (12)導軍:為軍隊當嚮導。 (13)使:出使。 絕國:極遠的國家。 冠軍侯去病既侯三歲,元狩二年春(1),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2),有功。 天子曰:「驃騎將軍率戎士逾烏盭(3),討漱濮(4),涉狐奴(5),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6),冀獲單于子(7)。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8),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9),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十。 益封去病二千戶。 」 其夏,驃騎將軍與合騎侯敖俱出北地,異道(11);博望侯張騫、郎中令李廣俱出右北平,異道:皆擊匈奴。 郎中令將四千騎先至,博望侯將萬騎在後至。 匈奴左賢王將數萬騎圍郎中令,郎中令與戰二日,死者過半,所殺亦過當。 博望侯至,匈奴兵引去。 博望侯坐行留(12),當斬(13),贖為庶人。 而驃騎將軍出北地,已遂深入(14),與合騎侯失道(15),不相得,驃騎將軍逾居延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 天子曰:「驃騎將軍逾居延,遂過小月氏,攻祁連山,得酋塗王,以眾降者二千五百人(16),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17)、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師大率減什三(18),益封去病五千戶。 賜校尉從至小月氏爵左庶長(19)。 鷹擊司馬破奴再從驃騎將軍斬漱濮王,捕稽沮王,千騎將得王、王母各一人,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20),以千五百戶封破奴為從驃侯。 校尉句王高不識,從驃騎將軍捕呼於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虜千七百六十八人,以千一百戶封不識為宜冠侯。 校尉僕多有功,封為煇渠侯。 」合騎侯敖坐行留不與驃騎會,當斬,贖為庶人。 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21),驃騎所將常選(22),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將)軍(23),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 然而諸宿將常坐留落不遇(24)。 由此驃騎日以親貴,比大將軍(25)。 (1)元狩二年:即公元前一二一年。 元狩為漢武帝第四個年號(前122-前117)。 (2)將:率領。 (3)逾:越過。 烏盭(li,力):通「烏戾」,山名。 (4)漱(su,速)濮:匈奴部族名。 (5)狐奴:河名。 今稱在浪河。 (6)懾慴(zhe,哲):畏懼而服從。 弗取:不掠取。 (7)冀:通「覬」,希望。 (8)合短兵:以短兵器(刀和劍之類)交戰。 合:會。 (9)全甲:指全副武裝的敵人。 一說為國名。 十祭天金人:匈奴人祭天時用的金屬偶像。 一說是得自西哉的佛像,與祭天無關。 (11)異道:指分道進軍。 (12)坐:因犯……罪。 行留:行軍遲緩,貽誤軍機。 (13)當:判罪。 (14)遂:通「邃」,遠。 下文「遂過」之「遂」同此。 (15)失道:迷路。 (16)以:率領。 (17)閼氏:匈奴單于的正妻。 (18)師:軍隊。 大率:大抵。 什三:十分之三。 (19)校尉從至小月氏:即「從至小月氏之校尉」,意謂跟隨霍去病到過小月氏的校尉。 (20)前行:先頭部隊。 (21)宿將:資深的將軍們。 將:率領。 士馬兵:戰士、馬匹、兵器。 (22)常選:經常挑選的精兵。 (23)先其大軍:跑在大軍的前面。 (24)坐:因為。 留落:行動遲緩,落在後邊。 不遇:遇不到好的戰機。 (25)比:並列。 第5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5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