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在世的人中有荷拉斯·畢安訓,那時在市立醫院當住院醫生,後來是巴黎大學醫學院的名教授,早已盡人皆知,不必再描寫他的為人,說明他的性格和思想的性質了。 其次是萊翁·吉羅,是個深刻的哲學家,大膽的理論家;所有的學說他都要探討,檢定,發揮,闡明,最後奉獻給他崇拜的偶像,——人類。 他始終偉大,便是犯的錯誤也因為動機純正而顯得高尚。 這位態度認真,孜孜不倦的學者,如今是某個倫理和政治學派的領袖,學派的價值只有讓時間來判斷。 他的信念使他和小團體的同伴分道揚鑣,在另一方面活動,但仍然是他們忠實的朋友。 在團體中代表藝術的是青年畫派中最優秀的一個畫家,叫做約瑟夫·勃裡杜,他兼有羅馬派的素描和威尼斯派的色彩,要不是過于敏感,無形中吃了虧,可能成為意大利畫派的繼承人,——當然,他還沒有停止發展。 愛情是他的致命傷,不僅影響他的心情,也影響他的頭腦,擾亂他的生活,使他走着意想不到的彎路。 如果約瑟夫為著短時期的情婦太快樂了或者太苦惱了,送去展覽的作品就失敗,不是顏色厚重,掩沒素描,只能算稿本,便是在假想的痛苦中完成的圖畫,只注重素描而看不見他擅長的色彩。 一般的觀眾,包括他的朋友在內,對他經常失望。 霍夫曼①準會喜歡他的任性,他的離奇的幻想,藝術上的大膽創新。 他的完美的作品的確令人欽佩,他受到欽佩也很高興;可是一朝作品失敗,他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的特色,在群眾眼裡並不存在,因而得不到讚美的時候,他就不勝駭怪。 脾氣怪到極點,朋友們有一天眼看他毀掉一件完成的作品,認為畫得過頭了,他說:「功夫太到家,太象小學生的作業了。 」他性格與眾不同,有時竟崇高之極;凡是神經質的人的長處短處,他無不具備;而十足地道的神經質往往近於病態。 他的頭腦和斯特恩②相似,而不象斯特恩對文學下過功夫。 他的談吐,他的思想的閃光,雋永無比。 口齒伶俐,待人體貼,可是變化無常,在感情方面和繪畫製作方面同樣任性。 俗人可能指摘他的一些缺點,正是使他在小團體中受到喜愛的原因。 還有一個叫做費爾讓斯·裡達,在當代作家中最富於詼諧滑稽的想象。 他不在乎名氣,只拿極通俗的作品交給戲院,最精彩的戲劇都藏在腦子裡留給自己和朋友取樂。 他但求溫飽,有了生活費就不願再寫作。 生性懶惰,提起筆來卻洋洋灑灑,象羅西尼;對任何事情都從正反兩面考慮,這一點象所有偉大的喜劇詩人,例如莫里哀和拉伯雷;他是懷疑派,覺得樣樣可笑,事實上他就是嘲笑一切。 ①霍夫曼(1776—1822),德國浪漫派作家兼音樂家,富於奇思幻想,觀察細緻,寫的神怪故事尤其著名。 ②英國小說家斯特恩(1713—1768)在作品中常有尖鋭的批評,辛辣的諷刺,細膩的感情。 第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幻滅》
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