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坐在東宮,召見伍被一起議事,招呼他說:「將軍上殿。 」伍被不高興地說:「皇上剛剛寬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說這亡國之話呢!臣聽說伍子胥勸諫吳王,吳王不用其言,於是伍子胥說『臣即將看見麋(mi,迷)鹿在姑蘇台上出入遊蕩了』。 現在臣也將看到宮中遍生荊棘,露水沾濕衣裳了。 」淮南王大怒,囚禁起伍被的父母,關押了三個月。 然後淮南王又把伍被召來問道:「將軍答應寡人嗎?」伍被回答:「不,我只是來為大王籌劃而已。 臣聽說聽力好的人能在無聲時聽出動靜,視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徵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聖人做事總是萬無一失。 從前周文王為滅商紂率周族東進,一行動就功顯千代,使周朝繼夏、商之後,列入『三代』 ,這就是所謂順從天意而行動的結果,因此四海之內的人都不約而同地追隨響應他。 這是千年前可以看見的史實。 至於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吳楚兩國,也足以說明國家存亡的道理。 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殺害的厄運,希望大王不要重蹈吳王不聽忠諫的覆轍。 過去秦朝棄絕聖人之道,坑殺儒生,焚燒《詩》《書》,拋棄禮義,崇尚偽詐和暴力,憑借刑罰,強迫百姓把海濱的谷子運送到西河。 在那個時候,男子奮力耕作卻吃不飽糟糠,女子織布績麻卻衣不蔽體。 秦皇派蒙恬修築長城,東西綿延數千里,長年戍邊、風餐露宿的士兵常常有數十萬人,死者不可勝數,殭屍暴野千里,流血遍及百畝,百姓氣力耗盡,想造反的十家有五。 秦皇帝又派徐福入東海訪求神仙和珍奇異物,徐福歸來編造假話說:『臣見到海中大神,他問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嗎?」臣答道:「是的。 」「你來尋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壽的仙藥。 」海神說:「你們秦王禮品菲薄,仙藥可以觀賞卻不能拿取。 」當即海神隨臣向東南行至蓬萊山,看到了用靈芝草築成的宮殿,有使者膚色如銅身形似龍,光輝上射映照天宇。 於是臣兩拜而問,說:「應該拿什麼禮物來奉獻?」海神說:「獻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藝,就可以得到仙藥了。 」』皇帝大喜,遣發童男童女三千人,並供給海神五穀種籽和各種工匠前往東海。 途中徐福覓得一片遼闊的原野和湖澤,便留居那裡自立為王不再回朝。 於是百姓悲痛思念親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 秦皇帝又派南海郡尉趙佗(tuo,馱)越過五嶺攻打百越。 趙佗知道中原疲敝已極,就留居南越稱王不歸,並派人上書,要求朝廷徵集無婆家的婦女三萬人,來替士兵縫補衣裳。 秦皇帝同意給他一萬五千人。 於是百姓人心離散猶如土崩瓦解,想造反的十家有七。 賓客對高皇帝說:『時機到了。 』高皇帝說:『等等看,當有聖人起事於東南方。 』不到一年,陳勝吳廣揭竿造反了。 高皇帝自豐邑沛縣起事,一發倡議全天下不約而同的響應者便不可勝數。 這就是所謂踏到了縫隙窺伺到時機,借秦朝的危亡而舉事。 百姓期望他,猶如乾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於軍伍而被擁立為天子,功業高於夏禹、商湯和周文王,恩德流被後世無窮無盡。 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卻偏偏看不到近代吳楚的覆亡麼?那吳王被賜號為劉氏祭酒,頗受尊寵,又被恩准不必依例入京朝見,他掌管著四郡的民眾,地域廣至方圓數千里,在國內可自行冶銅鑄造錢幣,在東方可燒煮海水販賣食鹽,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載抵得上中原數十輛車的容量,國家殷富百姓眾多。 吳王拿珠玉金帛賄賂諸侯王、宗室貴族和朝中大臣,唯獨不給皇戚竇氏。 反叛之計謀劃已成,吳王便發兵西進。 但吳軍在大梁被攻克,在狐父被擊敗,吳王逃奔東歸,行至丹徒,讓越人俘獲,身死絕國,令天下人恥笑。 為什麼吳楚有那樣眾多的軍隊都不能成就功業?實在是違背了天道而不識時勢的緣故。 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吳楚的十分之一,天下安寧卻比秦皇帝時代好萬倍,希望大王聽從臣下的意見。 若大王不聽臣的勸告,勢必眼見大事不成言語卻已先自洩露天機。 臣聽說箕子路過殷朝故都時心中很悲傷,於是作「麥秀之歌」,這首歌就是哀痛紂王不聽從王子比干的勸諫而亡國。 所以《孟子》說『紂王貴為天子,死時竟不及平民 』。 這是因為紂王生前早已自絕於天下人,而不是死到臨頭天下人才背棄他。 現在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拋棄了諸侯國君的尊貴,朝廷必將賜給絕命之書,令大王身先群臣,死於東宮。 」於是,伍被怨哀之氣鬱結胸中而神色黯然,淚水盈眶而滿面流淌,即刻站起身,一級級走下台階離去了。 淮南王有個庶出的兒子名叫劉不害,年紀最大,淮南王不喜愛他,王后和太子也都不把他視為兒子或兄長。 劉不害有兒子名叫劉建,他才高負氣,時常怨恨太子不來問候自己的父親;又埋怨當時諸侯王都可以分封子弟為諸侯,而淮南王只有兩個兒子,一個當了太子,唯獨劉建父親不得封侯。 劉建暗中結交人,想要告發擊敗太子,讓他的父親取而代之。 太子知悉此事,多次拘囚並拷打劉建。 劉建盡知太子意欲殺害朝廷中尉的陰謀,就讓和自己私交很好的壽春縣人莊芷(zh□,止)在元朔六年(前123)向天子上書說:「毒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如今淮南王的孫子劉建才能高,淮南王后荼和荼的兒子太子劉遷常常妒忌迫害他。 劉建父親劉不害無罪,他們多次拘囚想殺害他。 今有劉建人在,可召來問訊,他盡知淮南王的隱密。 」書奏上達,皇上將此事交付廷尉,廷尉又下達河南郡府審理。 這時,原辟陽侯的孫子審卿與丞相公孫弘交好,他仇恨淮南厲王殺死自己的祖父,就極力向公孫弘構陷淮南王的罪狀,於是公孫弘懷疑淮南王有叛逆的陰謀,決意深入追究查辦此案。 河南郡府審問劉建,他供出了淮南王太子及其朋黨。 淮南王擔憂事態嚴重,意欲舉兵反叛,就向伍被問道:「漢朝的天下太平不太平?」伍被回答:「天下太平。 」淮南王心中不悅,對伍被說:「您根據什麼說天下太平?」伍被回答:「臣私下觀察朝政,君臣間的禮義,父子間的親愛,夫妻間的區別,長幼間的秩序,都合乎應有的原則,皇上施政遵循古代的治國之道,風俗和法度都沒有缺失。 滿載貨物的富商周行天下,道路無處不暢通,因此貿易之事盛行。 南越稱臣歸服,羌僰(bo,搏)進獻物產,東甌(□u,歐)內遷降漢,朝廷拓廣長榆塞,開闢朔方郡,使匈奴折翅傷翼,失去援助而萎靡不振。 這雖然還不趕不上古代的太平歲月,但也算是天下安定了。 」淮南王大怒,伍被連忙告謝死罪。 淮南王又對伍被說:「崤山之東若發生兵戰,朝廷必使大將軍衛青來統兵鎮壓,您認為大將軍人怎樣?」伍被說:「我的好朋友黃義,曾跟隨大將軍攻打匈奴,歸來告訴我說:『大將軍對待士大夫有禮貌,對士卒有恩德,眾人都樂意為他效勞。 大將軍騎馬上下山岡疾駛如飛,才能出眾過人。 』我認為他武藝這般高強,屢次率兵征戰通曉軍事,不易抵擋。 又謁者曹梁出使長安歸來,說大將軍號令嚴明,對敵作戰勇敢,時常身先士卒。 安營紮寨休息,井未鑿通時,必須士兵人人喝上水,他才肯飲。 軍隊出征歸來,士兵渡河已畢,他才過河。 皇太后賞給的錢財絲帛,他都轉賜手下的軍官。 即使古代名將也無人比得過他。 」淮南王聽罷沉默無語。 第6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6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