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翲(pi□o,飄)忽:〔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翲即秒也。 」稱忽都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忽為一寸的萬分之一,十忽為一秒。 (2)怫(bei,備)異:違背,違異。 怫,通「悖」。 星氣之書,多雜祥(1),不經(2);推其文,考其應,不殊。 比集論其行事(3),驗於軌度以次(4),作《天官書》第五。 (1)祥:祈神以求福去災之事。 (2)不經:荒誕不經,不合乎常理。 (3)比:及,等到。 集論:指漢武帝召集唐都、司馬遷等討論天文曆法之事。 (4)軌度:法度,法則。 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用,用則萬靈罔不禋祀(1)。 追本諸神名山大川禮(2),作《封禪書》第六。 (1)禋(y□n,陰)祀:祭祀。 禋,古代祭天的祭名。 (2)追本:追溯本原。 維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防(1),決瀆通溝。 作《河渠書》第七。 (1)宣防:即宣房宮。 元光三年(前132)黃河決於瓠子,後二十餘年,漢武帝命堵塞瓠子決口,築宮其上,名宣房宮。 維幣之行,以通農商;其極則玩巧,並兼茲殖(1),爭於機利,去本趨末(2)。 作《平准書》以觀事變,第八。 (1)茲:通「滋」。 益,更加。 殖:增長,增加。 (2)本:指農業。 末:指商、工等業。 太伯避歷(1),江蠻是適;文武攸興,古公王跡。 闔廬弒僚,賓服荊夢(2);夫差克齊,子胥鴟夷(3);信嚭親越,吳國既滅。 嘉伯之讓,作《吳世家》第一。 (1)周太王欲立幼子季歷,太伯與弟仲雍同避江南。 (2)賓服荊夢:使荊夢降服。 賓服,歸降,投降。 (3)鴟(ch□,吃)夷:革囊,皮製口袋。 申、呂肖矣(1),尚父側微(2),卒歸西伯,文武是師;功冠群公,繆權於幽(3);番番黃發(4),爰饗營丘(5)。 不背柯盟(6),桓公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 田闞爭寵,姜姓解亡。 嘉父之謀,作《齊太公世家》第二。 (1)肖:衰微。 (2)側微:卑賤。 (3)繆:綢繆,緊纏密繞。 此處意為周密。 幽:暗。 (4)番番:通「皤皤」。 形容頭髮白。 (5)爰饗營丘:指受封於齊,建都營丘。 饗,享有。 (6)周釐王元年(前681)齊桓公與魯君會於柯,約定桓公歸還齊侵佔的魯地。 依之違之,周公綏之(1);憤發文德,天下和之(2);輔翼成王,諸侯宗周。 隱桓之際,是獨何哉?三桓爭強(3),魯乃不昌。 嘉旦《金縢》(4),作《周公世家》第三(5)。 (1)綏:安撫。 (2)和:應和。 (3)三桓:指春秋後期掌握魯國政權的三家貴族孟孫氏、權孫氏、季孫氏,因其均為魯桓公之後裔故稱三桓。 (4)《金縢》:周公收藏在金縢匱中的禱祝策文。 武王克殷二年,有疾不愈,周公向先王禱祝,願以身代武王死,並問卜,讓史官讀其所書策文,占卜結果吉兆,周公將策文收藏在金縢匱中。 (5)今本《史記》作《魯周公世家》。 武王克紂,天下未協而崩。 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1),安集王室以寧東土。 燕(易)〔噲〕之禪(2),乃成禍亂。 嘉《甘棠》之詩(3),作《燕世家》第四。 (1)召公:即邵公。 (2)燕王噲三年(前318),讓君位於相國子之。 後太子平和將軍市被叛亂,齊宣王乘機攻佔燕國,他和子之皆被殺。 (3)《甘棠》:《詩經·召南》中的篇名,詩中稱頌召公。 管蔡相武庚,將寧舊商;及旦攝政,二叔不饗(1);殺鮮放度(2),周公為盟;大任十子,周以宗強。 嘉仲悔過,作《管蔡世家》第五。 (1)二叔:指管叔、蔡叔。 (2)鮮:管叔鮮。 度:蔡叔度。 王后不絕,禹舜是說(1):維德休明(2),苗裔蒙烈(3)。 百世享祀,爰周陳杞,楚實滅之(4)。 齊田既起,舜何人哉?作《陳杞世家》第六。 (1)說:通「悅」。 喜悅。 (2)休明:美善清明。 (3)蒙:承受,承蒙。 烈:事業,功績。 (4)實:句中語氣詞,用以加強語意。 收殷余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1),《酒》《材》是告(2),及朔之生,衛頃不寧;南子惡蒯聵,子父易名(3)。 周德卑微,戰國既強,衛以小弱,角獨後亡。 嘉彼《康誥》,作《衛世家》第七(4)。 (1)申:申飭,告誡。 (2)《酒》:《酒誥》。 《材》:《梓材》。 此二篇連及下文的《康誥》都是周公寫給康叔的告誡之辭。 (3)謂兒子和父親名分顛倒。 指衛出公先立而其父莊公反後繼其位。 (4)今本《史記》作《衛康世家》。 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言不用,乃反為奴。 武庚既死,周封微子。 襄公傷於泓(1),君子孰稱。 景公謙德,熒惑退行(2)。 剔成暴虐,宋乃滅亡。 嘉微子問太師(3),作《宋世家》第八。 (1)前638年,宋襄公伐鄭,與救鄭的楚軍戰於泓水,宋襄公講「仁義」,要待敵軍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且身受重傷。 (2)熒惑:即火星。 古代迷信認為熒惑表示「天罰」。 (3)微子數諫紂王,紂王不聽。 微子欲自殺,又欲出發,猶豫不決,於是請教於太師(按孔安國說是箕子)。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 君子譏名(1),卒滅武公(2)。 驪姬之愛,亂者五世(3);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 六卿專權(4),晉國以秏(5)。 嘉文公錫珪鬯(6),作《晉世家》第九。 (1)譏名:晉穆侯太子名仇,少子名成師。 晉大夫認為嫡庶命名顛倒反常,晉將會出亂子。 (2)卒:終於。 (3)五世:指晉獻公、晉君奚齊、晉君悼子、晉惠公、晉懷公。 (4)六卿:指趙、韓、魏、知、范、中行六卿。 (5)秏:今作「耗」,盡,滅亡。 (6)錫:同「賜」。 珪:同「圭」。 帝王、諸侯舉行朝會、祭祀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 鬯(chang,唱):祭祀用的香酒。 重黎業之,吳回接之;殷之季世,粥子牒之(1)。 周用熊繹,熊渠是繼。 莊王之賢,乃復國陳(2);既赦鄭伯,班師華元(3)。 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並於秦。 嘉莊王之義,作《楚世家》第十。 (1)粥子:即鬻子。 (2)楚莊公十六年(前598),乘陳亂入陳,滅陳以為縣。 楚大夫申叔時進諫,莊王乃恢復陳國。 (3)因讚賞華元肯講真話而班師回國。 楚莊王二十年(前594),以宋殺楚過境者而圍宋,長達五月。 城中乏食,華元夜見楚將,稱城中「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以其言確實,遂罷兵離去。 班師,調回出征的軍隊或指凱旋而歸。 少康之子,實賓南海(1),文身斷髮,黿與處(2),既守封禺,奉禹之祀。 句踐困彼(3),乃用種、蠡(4)。 嘉句踐夷蠻能脩其德,滅強吳以尊周室,作《趙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1)賓:同「擯」。 拋棄。 (2)黿:大鱉。 :同「鼉」。 (3)句踐:即勾踐。 困彼:被別人所困。 (4)種:文種。 蠡:范蠡。 桓公之東(1),太史是庸(2)。 及侵周禾,王人是議。 祭仲要盟(3),鄭久不昌。 子產之仁,紹世稱賢(4)。 三晉侵伐,鄭納於韓。 嘉厲公納惠王,作《鄭世家》第十二。 (1)指桓公東遷。 (2)庸:用,任用。 (3)要:威脅,要挾。 (4)紹世:繼世,猶言後世。 維驥耳(1),乃章造父(2)。 趙夙事獻,衰續厥緒。 佐文尊王,卒為晉輔。 襄子困辱,乃禽智伯(3)。 主父生縛(4),餓死探爵(5)。 王遷辟淫,良將是斥。 嘉鞅討周亂,作《趙世家》第十三。 (1)驥:千里馬。 耳:名馬之名。 章:通「彰」。 (3)禽:同「擒」。 捕捉。 (4)生縛:活活被綁縛,指被圍困。 (5)爵:通「雀」。 畢萬爵魏,卜人知之。 及絳戮干(1);戎翟和之(2)。 文侯慕義,子夏師之。 惠王自矜,齊秦功之。 既疑信陵,諸侯罷之。 卒亡大梁,王假廝之(3)。 嘉武佐晉文申霸道,作《魏世家》第十四。 (1)戮:羞辱。 (2)翟:通「狄」。 我國古代北部的少數民族。 (3)廝之:為之廝。 指假被秦俘虜後,讓他做廝養卒。 韓厥陰德(1)。 趙武攸興;紹絕立廢,晉人宗之。 昭侯顯列,申子庸之。 疑非不信,秦人襲之。 嘉厥輔晉匡周天子之賦,作《韓世家》第十五。 (1)陰德:暗中施德於人。 指韓厥保護趙氏孤兒事。 完子避難,適齊為援,陰施五世,齊人歌之。 成子得政,田和為侯。 王建動心,乃遷於共。 嘉威、宣能撥濁世而獨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周室既衰,諸侯恣行。 仲尼悼禮廢樂崩,追脩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於正,見其文辭(1),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紀於後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1)見:同「現」。 顯現。 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 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 天下之端,自涉發難。 作《陳涉世家》第十八。 第7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史記全集譯注》
第7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