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弟隆,大將軍、襄樂縣公。 隋文帝與祥有舊,開皇初,追贈上柱國。 叱列伏龜,字摩頭陀,代郡西部人也。 其先為部落大人,魏初入附,遂世為第一領人酋長,至龜五世。 龜容貌瑰偉,腰帶十圍,進止詳雅,兼有武藝。 嗣父業復為領人酋長。 魏孝昌三年,以別將從長孫承業西征,累遷金紫光祿大夫。 從還洛,授都督,遂為齊神武所寵任,加授大都督。 沙苑之敗,隨例來降。 周文帝以其豪門,解縛禮之,仍以邵惠公女妻之。 大統四年,封長樂縣公。 自此常從征討,亟有戰功。 歷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恆州刺史。 卒,子椿嗣。 椿字千年。 明帝時,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永世縣公。 天和初,除左宮伯,進位大將軍。 閻慶,字仁度,河陰人也。 曾祖善,仕魏歷龍驤將軍、雲州鎮將,因家雲州之盛樂郡。 祖提,持節、車騎大將軍、敦煌鎮都大將。 父進,有謀略,勇冠當時。 正光中,拜龍驤將軍。 屬衛可瑰作亂,攻圍盛樂,進率眾拒守,以功拜盛樂郡守。 慶幼聰敏,重然諾,風儀端肅,望之儼然。 隨父因守盛樂,頗有力焉,拜別將。 後以軍功拜步兵校尉、中堅將軍。 既而齊神武舉兵入洛,魏孝武西遷,慶謂所親曰:「高歡將有篡逆之謀,豈可苟安目前,受其控制也?」遂以大統三年自宜陽歸闕。 稍遷後將軍,封安次縣子,以功進爵為伯。 慶善於綏撫,士卒未休,未嘗先舍,故能盡其死力,屢獲勛勞。 累遷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雲州大中正,加侍中,賜姓大野氏。 周孝閔帝踐阼,出為河州刺史,進爵石保縣公。 州居河外,地接戎夷,慶留心撫納,頗稱簡惠。 就拜大將軍,進爵太安郡公。 入為小司空,歷雲、寧二州刺史。 慶性寬和,不苛察,百姓悅之。 天和六年,進位柱國。 晉公護母,慶之姑也。 護雖擅朝,而慶未嘗阿附。 及護誅,武帝以此重之。 詔慶第十二子毗尚帝女清都公主。 慶雖位望隆重,婚連帝室,常以廉慎自守,時以此稱之。 建德二年,抗表致事,優詔許焉。 慶既衰老,恆嬰沉痼。 宣帝以其先朝耆舊,特異恆倫,乃詔靜帝至第問疾。 賜布千段,醫藥所須,令有司供給。 大象二年,拜上柱國。 隋文帝踐極,又令皇太子就第問疾,仍供醫藥之費。 開皇二年薨,年七十七。 贈司空、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謚曰成。 長子常,先慶卒。 次子毗嗣。 毗,七歲襲爵石保縣公。 及長,儀貌矜嚴,頗好經史,受漢書於蕭該,略通大旨。 能篆書,草隷尤善,為當時之妙。 周武帝見而悅之,命尚清都公主。 宣帝即位,拜儀同三司。 隋文帝受禪,以技藝侍東宮。 數以琱麗之物取悅于皇太子,由是甚見親待,每稱之於上。 尋拜車騎,宿衛東宮。 上嘗遣高熲大閲于龍台澤,諸軍部伍多不齊整,唯毗一軍,法制肅然。 熲言之於上,特蒙賜制。 俄兼太子宗衛率長史,尋加上儀同。 太子服玩之物多毗所為。 及太子廢,毗坐杖一百,與妻子俱配為官奴婢。 二歲放免。 煬帝嗣位,盛修軍器,以毗性巧,練習舊事,詔典其職。 尋授朝請郎。 毗立議,輦輅車輿,多所增損。 擢拜起部郎。 帝嘗大備法駕,嫌屬車太多,顧謂毗曰:「開皇之日,屬車十二乘,於事亦得。 今八十一乘,以牛駕車,不足以益文物,朕欲減之,從何為可?」毗曰:「臣初定數,共宇文愷參詳故實,據漢胡伯始、蔡邕等議,屬車八十一乘。 此起於秦,遂為後式。 故張衡賦雲『屬車九九』是也。 次及法駕,三分減一,為三十六乘,此漢制也。 又據宋孝建時,有司奏議,晉遷江左,唯設五乘,尚書令建平王宏曰:“八十一乘,義兼六國,三十六乘,無所準憑,江左五乘,儉不中禮。 但帝王文物旗旒之數,爰及冕玉,皆用十二,今宜準此,設十二乘。 ’開皇平陳,因以為法。 今憲章往古,大駕依秦,法駕依漢,小駕依宋,以為差等。 」帝曰:「何用秦法!大駕宜三十六,法駕宜十二,小駕除之。 」毗研精故事,皆此類也。 長城之役,毗總其事。 及帝有事恆岳,詔毗營立壇場。 尋轉殿內丞,從幸張掖郡。 高昌王朝於行所,詔毗持節迎勞,遂將護入東都。 尋以母憂去職,未期,起令視事。 將興遼東之役,自洛口開渠達涿郡以通漕,毗督其役。 明年,兼領右翊衛長史,營建臨朔宮。 及征遼東,以本官領武賁郎將,典宿衛。 時軍圍遼東城,帝令毗詣城下宣諭,賊弓弩亂髮,流矢中所乘馬,毗顏色不變,辭氣抑揚,卒事而去。 遷殿內少監,又領將作少監。 後復從帝征遼東。 會楊玄感作逆,帝班師,從至高陽郡,卒。 帝甚悼惜之,贈殿內監。 史寧,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 曾祖豫,仕沮渠氏為臨松令。 魏平涼州,祖灌隨例遷于撫寧鎮,因家焉。 父遵,初為征虜府鎧曹參軍。 杜洛周構逆,六鎮自相屠隱,遵遂率鄉裡奔恆州。 其後恆州為賊所敗,遵後歸洛陽,拜樓煩郡守。 及寧著勛,贈散騎常侍、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謚曰貞。 寧少以軍功,累加持節、征東將軍、金光祿大夫。 賀拔勝為荊州刺史,寧以本官為勝軍司,隨勝之部。 會荊蠻騷動,三鵶路絶。 寧先驅平之,因撫慰蠻左,翕然降附。 尋除南郢州刺史。 及勝為大行台,表寧為大都督。 攻樑下溠戍破之,封武平縣伯。 又攻拔梁齊興鎮等九城。 未及論功,屬孝武西遷,東魏遣侯景寇荊州,寧隨勝奔梁。 梁武帝引寧至香蹬前,謂之曰:「觀卿風表,終是富貴,我當使卿衣錦還鄉。 」寧答曰:「臣世荷魏恩,位為列將,天長喪亂,本朝傾覆,不能北面事逆賊,幸得息肩有道。 儻如明詔,欣幸實多。 」因涕泣橫流,梁武為之動容。 在梁二年,勝乃與寧密圖歸計。 寧曰:「硃異既為梁主所信任,請往見之。 」勝然其言。 寧乃見異,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歸之意,辭氣雅至。 異亦嗟挹,為奏梁主,果許勝等歸。 大統二年,自梁歸,進爵為侯。 久之,遷車騎將軍,行涇州事。 時賊帥莫折後熾寇掠居人,寧率州兵與行原州事李賢討破之。 轉東義州刺史。 東魏亦以胡梨苟為東義州刺史。 寧僅得入州,梨苟亦至,寧逆擊破之,斬其洛安郡守馮善道。 州既鄰接疆場,百姓流移,寧留心撫慰,咸來複業。 轉涼州刺史。 寧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作亂,詔獨孤信與寧討之。 寧先至涼州,為陳禍福,城中吏人皆相率降附。 仲和仍據城不下,尋亦克之。 後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公。 十六年,宕昌叛羌獠甘作亂,逐其王彌定而自立,並連結傍乞鐵匆及鄭五醜等。 詔寧率軍與宇文貴、豆盧寧等討之。 寧別擊獠甘,而山路險阻,才通單騎,獠甘已分其黨立柵守險。 寧進兵攻之,遂破其柵。 獠甘將百騎走投生羌鞏廉玉。 彌定遂得複位。 寧以未獲獠甘,遂進軍大破之,生獲獠甘,徇而斬之。 並執鞏廉玉送闕。 所得軍實,悉分賞將士,寧無私焉。 師還,召寧率所部鎮河陽。 第3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