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谓选部之法,敝于不变。 今若刺史、县令精核其人,则管内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后送台,又加择焉,以所用众寡为州县殿最,则州县慎所举,可官之才多,吏部因其成,无庸人之繁矣。 今岁选乃万计,京师米物为耗,岂多士哉?尽冒滥抵此尔。 方以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遗逸,此明代之阙政也。 天下虽广,朝廷虽众,必使毁誉相乱,听受不明,事则已矣。 如知其贤能,各有品第,每一官缺,不以次用之,岂不可乎?如诸司要官,以下等叨进,是议无高卑,唯得与不尔。 故清议不立,而名节不修,善士守志而后时,中人进求而易操也。 朝廷能以令名进人,士亦以修名获利,利之出,众之趋也。 不如此,则小者得于苟求,一变而至阿私;大者许以分义,再变而成朋党矣。 故于用人不可不第其高下,高下有次,则不可以妄干,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饰,而刑政自清,此兴衰之大端也。 俄迁左补阙。 九龄自才鉴,吏部试拔萃与举者,常与右拾遗赵冬曦考次,号称详平。 改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宰相,亲重之,与通谱系,常曰:「后出词人之冠也。 」迁中书舍人内供奉,封曲江男,进中书舍人。 会帝封泰山,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所亲摄官升山,超阶至五品。 九龄当草诏,谓说曰:「官爵者,天下公器,先德望,后劳旧。 今登封告成,千载之绝典,而清流隔于殊恩,胥史乃滥章韨,恐制出,四方失望。 方进草,尚可以改,公宜审计。 」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言不足虑。 」既而果得谤。 御史中丞宇文融方事田法,有所关奏,说辄建议违之。 融积不平,九龄为言,说不听。 俄为融等痛诋,几不免,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 以母不肯去乡里,故表换洪州都督。 徙桂州,兼岭南按察选补使。 始说知集贤院,尝荐九龄可备顾问。 说卒,天子思其言,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知院事。 会赐渤海诏,而书命无足为者,乃召九龄为之,被诏辄成。 迁工部侍郎,知制诰。 数乞归养,诏不许,以其弟九皋、九章为岭南刺史,岁时听给驿省家。 迁中书侍郎,以母丧解,毁不胜哀,有紫芝产坐侧,白鸠、白雀巢家树。 是岁,夺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固辞,不许。 明年,迁中书令。 始议河南开水屯,兼河南稻田使。 上言废循资格,复置十道采访使。 李林甫无学术,见九龄文雅,为帝知,内忌之。 会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斩可突干功,帝欲以为侍中。 九龄曰:「宰相代天治物,有其人然后授,不可以赏功。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帝曰:「假其名若何?」对曰:「名器不可假也。 有如平东北二虏,陛下何以加之?」遂止。 又将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九龄执曰:「不可。 尚书,古纳言,唐家多用旧相,不然,历内外贵任,妙有德望者为之。 仙客,河、湟一使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谓何?」又欲赐实封,九龄曰:「汉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 边将积谷帛,缮器械,适所职耳。 陛下必赏之,金帛可也,独不宜裂地以封。 」帝怒曰:「岂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门阅哉?」九龄顿首曰:「臣荒陬孤生,陛下过听,以文学用臣。 仙客擢胥史,目不知书。 韩信,淮阴一壮夫,羞绛、灌等列。 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 」帝不悦。 翌日,林甫进曰:「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书邪?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 」帝由是决用仙客不疑。 九龄既戾帝旨,固内惧,恐遂为林甫所危,因帝赐白羽扇,乃献赋自况,其末曰:「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又曰:「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帝虽优答,然卒以尚书右丞相罢政事,而用仙客。 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禄养恩矣。 尝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子谅劾奏仙客,其语援谶书。 帝怒,杖子谅于朝堂,流瀼州,死于道。 九龄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 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朝廷许其胜流。 久之,封始兴县伯,请还展墓,病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九龄体弱,有愬藉。 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 九龄独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自九龄始。 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初,千秋节,公、王并献宝监,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以伸讽谕。 与严挺之、袁仁敬、梁升卿、卢怡善,世称其交能终始者。 及为相,谔谔有大臣节。 当是时,帝在位久,稍怠于政,故九龄议论必极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 武惠妃谋陷太子瑛,九龄执不可。 妃密遣宦奴牛贵儿告之曰:「废必有兴,公为援,宰相可长处。 」九龄叱曰:「房幄安有外言哉!」遽奏之,帝为动色,故卒九龄相而太子无患。 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 」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 」帝不许,赦之。 九龄曰:「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 」帝曰:「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 」卒不用。 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且遣使祭于韶州,厚币恤其家。 开元后,天下称曰曲江公而不名云。 建中元年,德宗贤其风烈,复赠司徒。 子拯,居父丧,有节行,后为伊阙令。 会禄山盗河、洛,陷焉。 而终不受伪官。 贼平,擢太子赞善大夫。 九龄弟九皋,亦有名,终岭南节度使。 其曾孙仲方。 仲方,生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 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 进累仓部员外郎。 第4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4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