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初六:鴻漸于干。 小子厲,有言,無咎。 《象》曰:「小子之厲」,義無咎也。 【譯文】初六:鴻雁漸漸飛到了水邊上。 但是遭到了年幼無知的孩子的指責,有爭議,但只要循序漸進就不會有災難。 《象傳》說:雖遭到年幼無知的孩子的指責,但沒有災難,是因為他所堅持的漸的規則沒錯。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只要循序漸進地做事,即使在其過程中有違規的動作,也不會遭遇災難。 【原文】六二:鴻漸于磐,飲食。 吉。 《象》曰:「飲食」,不素飽也。 【譯文】六二:鴻雁漸漸飛到水邊的石堆上,好好地吃了一頓,十分歡暢,吉祥。 《象傳》說:「好好地吃了一頓,十分歡暢」,說明他從不吃白食。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漸進而又幹實事,會有好的回報。 【原文】九三:鴻漸于陸。 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 利禦寇。 《象》曰:「夫征不復」,離群丑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 「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譯文】九三:鴻雁逐漸飛到陸地上。 就好像夫君出征一去不復返,婦女懷孕卻不生育,凶險。 但有利於抵禦強寇。 《象傳》說:「夫君出征一去不復返」,說明他可能離開了這個群類。 「婦人懷孕卻不生育」,說明她違背了婦道。 但有利於抵禦強寇,這表明她和別人互相保護。 【啟示】這一爻暗示我們,在漸進時,要根據具體情況權衡利弊來定「序」。 【原文】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無咎。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譯文】六四:鴻雁飛起來逐漸前進到高樹上,有的找到有利於棲息的平柯,沒有災禍。 《象傳》說:「有的找到有利於棲息的桷木」。 說明六四柔順而順從。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為了更好地漸進,要把握冒險的度。 【原文】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譯文】九五:鴻雁逐漸飛到高崗上,就好比妻子多年不懷身孕,但丈夫始終不離不棄,吉祥。 《象傳》說:「丈夫對妻子始終不離不棄,吉祥」,這是因為他將會實現自己的願望(至少實現了夫婦白頭偕老的願望)。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處在漸進之時,要有信心,繼續做自己沒完成的事業,將會獲得吉祥。 【原文】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譯文】上九:鴻雁逐漸飛到高山之上,它漂亮的羽毛作裝飾用,吉祥。 《象傳》說:「它漂亮的羽毛作裝飾用,吉祥」,這就好比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純潔,其心志不會被擾亂。 【啟示】這一爻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心地純正,就是漸進到了最高境界,已是登峰造極,他也不會走下坡路。 【疑難解析】鴻漸于陸。 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 利禦寇 「鴻漸于陸。 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 利禦寇」的大意是:鴻雁逐漸飛到陸地上。 就好像夫君出征一去不復返。 婦女懷孕卻不生育,凶險。 但有利於抵禦強寇。 按一般的道義來講,一個人在她的夫君出征久久不歸時,她卻懷了別人的孩子,以至于不敢把孩子生下來,這是非常凶險的事。 而這裡緊接着又說「利禦寇」,似乎暗含着這樣做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呢? 任何事都有其兩面性,它們正確與否應通過權衡利弊而定。 所以說,如果我們一向遵循的一般的道義是不合時宜的,遵循它已是弊大於利,那麼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新的「序」。 首先,從不改變「序」的人的本質來說,他是醜的惡的,自私自利的。 因為他堅持要遵守那個不適合當時的一般的道義,無非是想保持自己的名節,不受世人的唾棄。 從定新的「序」的人的本質來說,他的品德是高尚的,他是以大家的利益為重的。 因為他為了自己的家園不被外人侵擾,甘願失自己的名節來保平安。 再說,人民最終會理解他的行為,會更加敬佩他。 想想看,如他為了自己的名節,讓強盜進來了,讓人民的家園毀了,人民流離失所,人民還會高歌他的美德嗎?相反,如他讓人民安居樂業,而自己因丟失了名節而羞愧不已,人民難道不會同情他,為他平反昭雪嗎? 這就不難看出,只要堅守了正道,一切以「利大於弊」的新「序」為遵循的準則,就能循序漸進。 【事例】 第1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周易》
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