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 世業農,以貲雄鄉裡。 亨少孤,事母孝,金季習為吏。 庚寅,太宗始建十路徵收課稅使,河北東西路使王晉闢亨為掾,以才幹稱。 甲午,晉薦于中書令耶律楚材,授轉運司知事,尋升經歷,擢轉運司副使。 庚戌,太保劉秉忠薦亨于世祖,召見潛邸,甚器之。 既而籍諸路戶口,以亨副八春、忙哥撫諭西京、太原、平陽及陝西五路,俾民弗擾。 既還,圖山川形勢以獻,余使者多以賄敗,惟亨等各賜衣九襲。 癸丑,從世祖征雲南,留亨為京兆榷課所長官。 京兆,籓邸分地也,亨以寬簡治之,不事掊克,凡五年,民安而課裕。 丁巳,憲宗遣阿藍答兒等核籓府錢谷,亨時輦歲辦課銀五百鋌,輸之籓府,道出平陽,適與之遇。 亨策曰:「見之則銀必拘留,不見則必以罪加我,與其銀弗達王府,寧獲罪焉。 」避而過之,阿藍答兒果怒,遣使逮之王府。 世祖詢亨曰:「汝往,得無摭汝罪耶?」對曰:「無害,願一行。 」乃慰遣亨。 既至,拘繫之,窮治百端,竟無所得,惟以支竹課分例錢充公用,及僦公廨輦運腳價為不應,勒償其直而已。 世祖知其誣,更賜銀三十二鋌。 己未,從世祖攻鄂州,洎北還,遣亨馳驛往西京等處罷所簽軍,並撫諭山西、河東、陝右、漢中。 既還,復遣轉餉江上軍實。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陝西、四川立宣撫司,詔亨議陝西宣撫司事。 尋賜金符,遷陝西四川規措軍儲轉運使。 時阿藍答兒等叛,亨與宣撫使廉希憲、商挺合謀,誅劉太平等,悉定關輔。 尋建行省,命亨兼陝西行省左右司郎中。 時興元畜糧五萬石,欲轉餉大安軍,計傭直萬緡,眾推亨往,時丁內艱,以攝省府事強起之。 至則以兵官丁產均其役,不閲月而事集,無勞民傷財之嘆。 興元判官費正寅狡悍不法,莫有能治之者。 亨白省府,欲以法繩之,反誣構行省前保關中有異謀,詔右丞粘合圭讞之,亨力辨之,冤構釋然。 四年,遷陝西五路西蜀四川廉訪都轉運使。 未幾,朝廷以考課檄諸路轉運司,至則並轉運司入總管府,咸奪其制書,授亨工部侍郎、解鹽副使。 亨乃上言:「以考課定賞罰,其人甫集,而一切罷之,則是非安在?宜還其命書,俾仕者有所勸勉。 」從之。 亨覆上便宜六事:「一曰東宮保傅當用正人,以固國本;二曰中書大政,擇任儒臣,以立朝綱;三曰任相惟賢,官不必備,今宰相至十七員,宜加裁汰;四曰左右郎署毗贊大政,今用豪貴子弟,豈能贊襄;五曰六曹之職分理萬機,今止設左右二部,事何由辦;六曰建元以來,便民條畫已多,有司往往視為文具,宜令憲司糾舉,務在必行。 」疏聞,帝即召見,有旨:「卿比安在,胡不早言?」亨對曰:「新自陝西來覲。 」帝諭曰:「卿久著忠勤,自今不令卿遠出矣。 」 至元三年,進嘉議大夫、左三部尚書,尋改戶部尚書,金谷出納,有條不紊。 時有賈胡,恃制國用使阿合馬,欲貿交鈔本,私平準之利,以增歲課為辭。 帝以問亨,對曰:「交鈔可以權萬貨者,法使然也。 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賈擅之,廢法從私,將何以令天下?」事遂寢。 亨又建言立常平、義倉,謂備荒之具,宜及舉行。 而時以財用不足,止設義倉。 七年,立尚書省,仍以亨為尚書,領左部。 亨上言:「尚書省專領金谷百工之事,其銓選宜歸中書,以示無濫。 」尋為平章阿合馬所忌,以誣免官。 會國兵圍襄、樊,廷議河南行省調發軍餉,詔以阿里為右丞、姚樞為左丞、亨為僉省任其事,水陸供饋,未嘗有闕,亨之力為多。 十年,還京師,帝方欲柄用之,遽嬰末疾。 十四年,卒,年七十一。 子紹庭,雲南諸路肅政廉訪司副使。 ○程思廉 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陽人,元魏時以豪右徙雲中,遂家東勝州。 父恆,國初佩金符,為沿邊監榷規運使、解州鹽使。 思廉用太保劉秉忠薦,給事裕宗潛邸,以謹願聞。 命為樞密院監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為都事。 丞相史天澤尤器之。 時方規取襄樊,使任轉餉,築城置倉以受粟,轉輸者與民爭門,不時至,思廉令行者異路。 粟至,多露積,一夕大雨,思廉安臥不起,省中召詰之,思廉曰:「此去敵近,中夜騷動,眾必驚疑,或致他變。 縱有漂濕,不過軍中一日糧耳。 」聞者韙之。 至元十二年,調同知淇州,徙東平路判官,入為監察御史,以劾權臣阿合馬系獄。 其黨巧為機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 累遷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 道過彰德,聞兩河歲饑,而征租益急,欲止之。 有司謂法當上請,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 」即移文罷征,後果得請。 二十年,河北復大饑,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屬,絶河止之。 思廉曰:「民急就食,豈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 」亟令縱之。 且曰:「雖得罪死不恨。 」章上,不之罪也。 衛輝、懷孟大水,思廉臨視賑貸,全活甚眾。 水及城不沒者數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為患,衛人德之。 遷陝西漢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 俄丁母憂。 二十六年,立雲南行御史台,起複思廉為御史中丞。 始至,蠻夷酋長來賀,詞若遜而意甚倨,思廉奉宣上意,綏懷遠人,且明示禍福,使毋自外,聞者懾服。 雲南舊有學校,而禮教不興,思廉力振起之,始有從學問禮者。 成宗即位,除河東山西廉訪使。 太原歲飼諸王駝馬一萬四千餘匹,思廉為請,止飼千匹。 平陽諸郡歲輸租稅于北方,民甚苦之,思廉為請,得輸河東近倉。 舊法,決事咸有議答,權歸曹吏,思廉自判牘尾,某當某罪,吏皆束手。 思廉累任風憲,剛正疾惡,言事剴切,如請早建儲貳、訪求賢俊、辨車服、議封謚、養軍力、定律令,皆急務也。 與人交有終始,或有疾病死喪,問遺周恤,往返數百里不憚勞,仍為之經紀家事,撫視其子孫。 其于家族,尤盡恩意。 好薦達人物,或者以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譏,人不復敢為善矣。 」卒,年六十二,謚敬肅。 ○烏古孫澤 烏古孫澤,字潤甫,臨潢人。 其先女真烏古部,因以為氏。 祖璧,仕金為明威將軍、資用庫使,從金主遷汴。 汴城陷,轉徙居大名。 父仲,倜儻有奇節,遭金季世,憤無所施,用高言危行,親交避之,遂縱酒陽狂以自晦,然教澤特嚴。 澤性剛毅,讀書舉大略,一切求諸己,不事章句,才幹過人。 第2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2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