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 明史 下全書目錄
張廷玉等
明史 下 - 81

李原名,字資善,安州人。洪武十五年,以通經儒士舉為御史。二十年使平緬歸,言:「思倫發懷詐窺伺,宜嚴邊備。靖江王以大理印行令旨,非法,為遠人所輕。」稱旨,擢禮部尚書。自是遠方之事多咨之。高麗奏遼東文、高、和、定州皆其國舊壤,乞就鐵嶺屯戍。原名 ...

明史 下 - 82

居無何,斅等四人相繼致仕,召然代之。本後坐事誅。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樸無他長。獨然久歷中外,練達庶務,眷注特隆。十四年八月卒。帝念然來歸之誠,親制文祭之。繼然為四輔者,李干、何顯周。幹出為知府,佑、顯周俱罷去,是官遂廢不復設。 本 ...


  
明史 下 - 83

陳南賓,名光裕,以字行,茶陵人。元末為全州學正。洪武三年,聘至都,除無棣丞,歷膠州同知,所至以經術為治。召為國子助教。嘗入見,講《洪範》九疇。帝大喜,書姓名殿柱。後禦注《洪範》,多采其說。擢蜀府長史。蜀獻王好學,敬禮尤至,造安車以賜,為構第 ...

明史 下 - 84

錢宰,字子予,會稽人。吳越武肅王十四世孫。至正間中甲科,親老不仕。洪武二年,征為國子助教。作《金陵形勝論》、《歷代帝王樂章》,皆稱旨。十年乞休。進博士,賜敕遣歸。至二十七年,帝觀蔡氏《書傳》,象緯運行,與硃子《詩傳》相悖,其他注與鄱陽鄒季友 ...

明史 下 - 85

陳修,字伯昂,上饒人。從太祖平浙東,授理官。援引律令,悉本寬厚,盡改元季弊政。擢兵部郎中,遷濟南知府。時亂後,比戶彫殘,且多衛將練兵屯田其間。修撫治有方,兵民相安,流亡復業。帝嘉之。 洪武四年拜吏部尚書。六部之設,始自洪武元年。鎮江 ...

明史 下 - 86

黎光,東莞人。以鄉薦拜御史,巡蘇州,請振水災,全活甚眾。巡鳳陽,上封事悉切時弊,帝嘉之。洪武九年,擢刑部侍郎,執法不阿,為御史大夫陳寧所忌,坐事死貶所。 劉敏,肅寧人。舉孝廉,為中書省吏。嘗暮市蘆龍江,旦載于家,俾妻織蓆,鬻以奉母。 ...


  
明史 下 - 87

逵,字文用,宣城人。洪武十八年進士。歷事都察院。奉檄清理囚徒,寬嚴得宜。帝嘉其能,擢工部侍郎。時營繕事繁,部中缺尚書,凡興作事皆逵領之。初,議籍四方工匠,驗其丁力,定三年為班,更番赴京,三月交代,名曰「輸班匠」。未及行,至是逵議量地遠近為班 ...

明史 下 - 88

錢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學敦行。洪武元年,舉明經。對策稱旨,特授刑部尚書。二年詔孔廟春秋釋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唐伏闕上疏言:「孔子垂教萬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侍郎程徐亦疏言:「古今祀典,獨社稷、三皇 ...

明史 下 - 89

茹太素,澤州人。洪武三年,鄉舉,上書稱旨,授監察御史。六年擢四川按察使,以平允稱。七年五月召為刑部侍郎,上言:「自中書省內外百司,聽御史、按察使檢舉。而御史台未有定考,宜令守院御史一體察核。磨勘司官吏數少,難以檢核天下錢糧,請增置若干員,各 ...

明史 下 - 90

何以明其然也?古之為士者,以登仕為榮,以罷職為辱。今之為士者,以溷跡無聞為福,以受玷不錄為幸,以屯田工役為必獲之罪,以鞭笞捶楚為尋常之辱。其始也,朝廷取天下之士,網羅捃摭,務無餘逸。有司敦迫上道,如捕重囚。比到京師,而除官多以貌選。所學或非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