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 隋書全書目錄
魏徵
隋書 - 81

歲率,六百七十六。 月率,八千三百六十一。 朔日法,千二百四十二。 朔實,三萬六千六百七十七。 旬周,六十。 朔辰,百三半。 日干元,五十二。 日限,十一。 盈泛,十六。 虧總,十七。 推經朔術: ...

隋書 - 82

求每日刻差:每氣準為十五日,全刻二百二十五為法。其二至各前後於二分,而數因相加減,間皆六氣;各盡于四立,為三氣。至與前日為一,乃每日增太;又各二氣,每日增少;其末之氣,每日增少之小,而末六日,不加而裁焉。二望至前後一氣之末日,終於十少;二氣 ...


  
隋書 - 83

準交定前後所在度半之,亦于赤道四度為限,初十一,每限損一,以終於一。其三度強,平。乃初限數一,每限增一,亦終十一,為交所在。即因十一,每限損一,以終於一。亦三度強,平。又初限數一,每限增一,終於十一,復至交半,返前表裡。仍因十一增損,如道得 ...

隋書 - 84

求月入交去日道:皆同其數,以交余為秒積,以後衰並去交衰,半之,為通數。進則秒積減衰法,以乘衰,交法除,而並衰以半之;退者,半秒積以乘衰,交法而一;皆加通數,秒積乘,交法除,所得以進退衰積,十而一為度,不滿者求其強弱,則月去日道數。月朔望入交 ...

隋書 - 85

見,初日行萬一千八百一十八分,日益遲七十分,百一十日行十八度、分四萬七百三十八而留。二十八日乃逆,日退六千四百三十六分,八十七日退十二度、分二百四。又留二十八日。初日行四千一百八十八分,日益疾七十分,百一十日亦行十八度、分四萬七百三十八而伏 ...

隋書 - 86

置星定見、其日夜半所在宿度及分,以其日先後余,分前加、分後減氣日法,而乘定見余,氣日法而一所得加夜半度分,乃以星初見去日度數,晨減夕加之,即星初見所在宿度及分。 求次日: 各加一日所行度及分。其有益疾、遲者副置一日行分,各以其分疾增 ...


  
隋書 - 87

漢末,揚子云難蓋天八事,以通渾天。其一云:「日之東行,循黃道。晝夜中規,牽牛距北極南百一十度,東井距北極南七十度,並百八十度。周三徑一,二十八宿周天當五百四十度,今三百六十度,何也?」其二曰:「春秋分之日正出在卯,入在酉,而晝漏五十刻。即天 ...

隋書 - 88

又案河、洛之文,皆云水火者,陰陽之餘氣也。夫言餘氣,則不能生日月可知也,顧當言日精生火者可耳。若水火是日月所生,則亦何得盡如日月之圓乎?今火出於陽燧,陽燧圓而火不圓也。水出於方諸,方諸方而水不方也。又陽燧可以取火於日,而無取日于火之理,此則 ...

隋書 - 89

案《虞書》:「舜在〔璣玉衡,以齊七政,」則《考靈曜》所謂觀玉儀之遊,昏明主時,乃命中星者也。〔璣中而星未中為急,急則日過其度,月不及其宿。〔璣未中而星中為舒,舒則日不及其度,月過其宿。〔璣中而星中為調,調則風雨時,庶草蕃蕪,而五穀登,萬事康 ...

隋書 - 90

璇璣玉衡,正天之器,帝王欽若,世傳其象。漢之孝武,詳考律歷,糾落下閎、鮮于妄人等,共所營定。逮于張衡,又尋述作,亦其體制,不異閎等。雖閎制莫存,而衡造有器。至吳時,陸績、王蕃,並要修鑄。績小有異,蕃乃事同。宋有錢樂之,魏初晁崇等,總用銅鐵,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