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全書目錄
馬黃
中國文學史 - 351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它既以民間傳說為基礎,又儘量以《三國志》及裴松之注為依據。章學誠說它是「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丙辰札記》),民間也是「真三國,假封神」的說法。從全書史事綱目、人物事蹟輪廓來看,這些評論大體是合乎實際的。但是,我 ...

中國文學史 - 352

《演義》善於通過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巧妙地表現封建統治集團之間以及各統治集團內部的種種複雜、尖鋭的矛盾和鬥爭,尤其善於描寫各種戰爭。作者總是以人物為中心,寫出戰爭的各個方面,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的對比,地位的轉化,使大小戰役各具特色,千變 ...


  
中國文學史 - 353

這裡寫孔明死前最後一次巡視軍營,着黑雖不多,卻把他「鞠躬盡瘁」的耿耿忠心刻畫出來了。至于寫人物對話,更往往是個性鮮明,有聲有色。張飛的話,多半快人快語,一針見血;曹操的話,多半豪爽機詐,變化莫測;關羽的話,往往心高氣盛,目中無人。張松見曹操 ...

中國文學史 - 354

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染山水泊的農民起義是《水滸傳》創作的歷史根據。關於宋江起義,在歷史著作中有些零星的記載。《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東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張叔夜傳》說:「宋江起河朔,轉 ...

中國文學史 - 355

《水滸傳》通過生動的藝術描寫反映了我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義英雄的群像,並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現了起義如何由零散的復仇火星發展到燎原大火的鬥爭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 ...

中國文學史 - 356

李逵出身于貧苦農民,因打死人,逃在江州當小牢子。構成李逵性格核心的是他強烈的革命要求和徹底、堅定的革命精神。他是一團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掃蕩腐朽、黑暗勢力的旋風。他上樑山很主動,沒有絲毫勉強,當宋江提出上樑山時,是他第一個熱烈地響應,叫 ...


  
中國文學史 - 357

在那些出身下層人民的英雄人物中,阮氏三雄、解珍、解寶、張橫、張順、石秀和顧大嫂等人物也是很有特色的。他們都是些「不怕官司不怕天」的好漢。正是他們這些人物組成了這支義軍隊伍的中堅力量。 (三)小說細緻而生動地描寫了農民起義如何由零碎的復仇 ...

中國文學史 - 358

「受招安」在前七十回故事情節裡早已埋下了伏綫。伴隨梁山革命事業的發展,一大批統治階級中的人物迫于這樣那樣的原因相繼投入了起義隊伍。他們的加入,雖然對壯大義軍的力量、發展革命勢力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卻使革命隊伍的社會、思想成分變得十分複雜了。 ...

中國文學史 - 359

所謂「忠」,就是忠於大宋皇帝,這是《水滸傳》所一貫標榜和宣揚的,書名《忠義水滸傳》,梁山原來的聚義廳後被宋江改成「忠義堂」。宋江口口聲聲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味。」作者還特地為宋江安排了一回「九天玄女授天書」,在這位娘娘 ...

中國文學史 - 360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點是作者善於把人物置身于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分、經歷和遭遇來刻劃他們的性格。誠然,全書几乎沒有什麼具體的社會環境的介紹,但通過對各階層人物及他們之間的關係的描繪,一幅北宋社會生活的圖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現在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