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林語堂散文集 - 59 / 97
白話散文類 / 林語堂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林語堂散文集

第59頁 / 共97頁。

讀書無興味,昏昏欲睡,始拿錐子在股上刺一下,這是愚不可當。一人書本排在面前,有中外賢人向你說極精彩的話,尚且想睡覺,便應當去睡覺,刺股亦無益。叫丫頭陪讀,等打盹時喚醒你,已是下流,亦應去睡覺,不應讀書。而且此法極不衛生。

不睡覺,只有讀壞身體,不會讀出書的精彩來。若已讀出書的精彩來,便不想睡覺,故無丫頭喚醒之必要。刻苦耐勞,淬礪奮勉是應該的,但不應視讀書為苦。視讀書為苦,第一着已走了錯路。


  

天下讀書成名的人皆以讀書為樂;汝以為苦,彼卻沉湎以為至樂。必如一人打麻將,或如人挾妓冶遊,流連忘返,寢食俱廢,始讀出書來。以我所知國文好的學生,都是偷看幾百萬言的《三國》、《水滸》而來,決不是一學年讀五六十頁文選,國文會讀好的。試問在偷讀《三國》、《水滸》之人,讀書有什麼苦處‧何嘗算頁數‧好學的人,于書無所不窺,窺就是偷看。

于書無所不偷看的人,大概學會成名。

有人讀書必裝腔作勢,或嫌板凳太硬,或嫌光線太弱,這就是讀書未入門路,未覺興味所致。有人做不出文章,怪房間冷,怪蚊子多,怪稿紙發光,怪馬路上電車聲音太嘈雜,其實都是因為文思不來,寫一句,停一句。一人不好讀書,總有種種理由。「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

」其實讀書是四季咸宜。古所謂「書淫」之人,無論何時何地可讀書皆手不釋卷,這樣才成讀書人樣子。顧千里裸體讀經,便是一例,即使暑氣炎熱,至非裸體不可,亦要讀經。歐陽修在馬上廁上皆可做文章,因為文思一來,非做不可,非必正襟危坐明窗淨几才可做文章。

一人要讀書,則澡堂、馬路、洋車上、廁上、圖書館、理髮室,皆可讀。

讀書須有膽識,有眼光,有毅力。膽識二字拆不開,要有識,必敢有自己意見,即使一時與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說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要腳踏實地,不可捨己從人。

詩或好李,或好杜,文或好蘇,或好韓,各人要憑良知,讀其所好,然後所謂好,說得好的道理出來。或竟蘇韓皆不好,亦不必慚愧,亦須說出不好的理由來。或某名人文集,眾人所稱而你獨惡之,則或系汝自己學力見識未到,或果然汝是而人非。學力未到,等過幾年再讀,若學力已到而汝是人非,則將來必發現與汝同情之人。

劉知幾少時讀前後漢書,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後書宜為更始立紀,當時聞者責以童子輕議前哲,乃「赧然自失,無辭以對」,後來偏偏發見張衡、范曄等,持見與之相同,此乃劉知幾之讀書膽識。因其讀書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書。如此讀書,處處有我的真知灼見,得一分見解,是一分學問,除一種俗見,算一分進步,才不會落入圈套,滿口濫調,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讀書的藝術 

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看來,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


  
他在這個監獄裡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一個古代的作家使讀者與一個久遠的死者交往;當他讀下去的時候,他開始想象那個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類的人。孟子和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都表現過同樣的觀念。一個人在十二小時之中,能夠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生活兩小時,完全忘懷眼前的現實環境:這當然是那些禁錮在他們的身體監獄裡的人所妒羡的原因。這麼一種環境的改變,由心理上的影響說來,是和旅行一樣的。

不但如此,讀者往往被書籍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界裡去。縱使那是一本關於現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裡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裡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閲讀報紙,並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閲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生或經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

據我看來,關於讀書的目的,宋代的詩人和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