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林語堂散文集 - 75 / 97
白話散文類 / 林語堂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林語堂散文集

第75頁 / 共97頁。

雖然有時請講理者是因為拳頭小之故。英國公學,學生就有決斗的習慣,勝者得意,負者以後只好謙讓一點,儼然承認強權即公理,此中國人所最難瞭解者。即決鬥之後,中外亦有不同,西人總是來得乾脆,行其素來徹底主義;中國人卻不然,因為理性過于發達,打敗的軍人,不但不梟首示眾,反由勝者由國庫中支出十萬元買頭等艙位將敗者放洋遊歷,並給以相當名目,不是調查衛生,便是考察教育,此為歐西各國所必無的事。所以如此者,正因理性發達之軍人深知天道好還,世事滄桑,勝者欲留後日合作的地步。

敗者亦自忍辱負重,預做遊歷歸來親善攜手的打算,若此的事理通達,若此的心氣和平,固世界絶無僅有也。所以少知書識字的中國人,認為凡鋒芒太露,或對敵方「不留餘地」者為欠涵養,謂之不祥。所以凡爾賽條約,依中國士人的眼光看來便是欠涵養。法人今日之所以坐臥不安時做噩夢者,正因定凡爾賽條約時沒有中國人的明理之故。


  

但是我必須指出,中國人的講理性,與希臘人之「溫和明達」「sweetness and light」及西方任何民族不同。中國人之理性,並沒有那麼神化,只是庸見之崇拜religion of common‧ ‧ ‧sense‧ ‧ 而已。自然曾參之中庸與亞里士多德之中庸,立旨大同小異。但是希臘的思想風格與西歐的思想風格極相類似,而中國的思想卻與希臘的思想大不相同。

希臘人的思想是邏輯的、分析的,中國人的思想是直覺的、組合的。庸見之崇拜,與邏輯理論極不相容,其直覺思想,頗與玄性近似。直覺向來稱為女人的專利,是否因為女性短於理論,不得而知。女性直覺是否可靠,也是疑問,不然何以還有多數老年的從前貴婦還在蒙地卡羅賭場上摸摸袋裏一二法郎,碰碰造化‧但是中國人思想與女性,尚有其他相同之點。

女人善謀自存,中國人亦然。女人實際主義,中國人亦然。女人有論人不論事的邏輯,中國人亦然。比方有一位蟲魚學教授,由女人介紹起來,不是蟲魚學教授,卻是從前我在紐約時死在印度的哈利遜上校的外甥。

同樣的中國的推事頭腦中的法律,並不是一種抽象的法制,而是行之於某黃上校或某部郭軍長的未決的疑問。所以遇見法律不幸與黃上校衝突時總是法律吃虧。女人見法律與她的夫婿衝突時,也是多半叫法律吃虧。

在歐洲各國中,我認為英國與中國民性最近,如相信庸見,講求實際等。但是英國人比中國人相信系統制度,兼且在制度上有特殊的成績,如英國的銀行制度、保險制度、郵務制度,甚至香檳跑馬的制度。若愛爾蘭的大香檳,不用叫中國人去檢勘票號count the counterfoils,就是獎金都送給他,也檢不出來。至於政治社會上,英國人向來的確是以超逸邏輯,憑恃庸見,只求實際著名。

相傳英人能在空中踏一條虹,安然度過。譬如剜肉醫瘡式補綴整合的英人傑作——英國的憲法——誰也不敢不佩服,誰都承認它只是捉襟見肘顧前不顧後的補綴工作,但是實際上,它能保障英人的生命自由,並且使英人享受比法國美國較實在的民治。我們既在此地,我也可以順便提醒諸位,牛津大學是一種不近情理的湊集組合歷史演變下來的東西,但是同時我們不能不承認它是世界最完善最理想的學府之一。但是在此地,我們已經看出中英民性的不同,因為必有相當的制度組織,這種的偉大創設才能在幾百年中繼續演化出來。

中國卻缺乏這種對制度組織的相信。我深信中國人若能從英人學點制度的信仰與組織的能力,而英人若從華人學點及時行樂的決心與賞玩山水的雅趣,兩方都可獲益不淺。     中國人之德性 

一圓熟


  
德性「Character」一字是個純粹典型英國的字,除了英國以外,在教育和人格的理想上把「德性」看得像中國那樣重之國家恐怕是很少很少了。中國人的整個心靈好像被它所統治着,致使他們的全部哲學,直無暇以計及其他。全然避免離世絶俗的思想,不捲入宗教的誇耀的宣傳,這種建樹德性的中心理想,經由文學、戲劇、諺語勢力的傳導,穿透到最下層的農夫,使他有一種可憑藉以資遵奉的人生哲理。不過英語Character一字,尚表現有力量、勇氣、癖性的意義,有時更指當憤怒、失望之際所表現的抑鬱。

而中國文中的「德性」一語,使我們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性情溫和而圓熟的人物的印象,他處于任何環境,能保持一顆鎮定的心,清楚地瞭解自己,亦清楚地瞭解別人。

宋代理學家深信「心」具有控制感情的優越能力,並自負地斷言,人苟能發明自己的本心並洞悉人生,則常能克勝不利之環境。《大學》為孔教的入門書籍。中國學童初入學,常自讀此書始,它把「大學之道」定義為「在明明德」這樣的意義,殆不可用英語來解釋,只可以說是知識的培育發展而達于智慧的領悟。人生和人類天性的圓熟的領悟,當為中國德性的理想;而從這個領悟,又演繹出其他美質,如和平、知足、鎮靜、忍耐這四種美質即所以顯明中國人德性之特徵。

德性的力量實際即為心的力量。孔門學者作如是說:當一個人經過智育的訓練而養成上述的德行,則我們說,他的「德性」已經發育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