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迪化府: ,沖,繁,難。巡撫、布政使、提學使、鎮迪道兼提法司銜、副將同駐。漢,卑陸等十三國地,兼有匈奴屬地及烏孫東境。後漢初,鬱立師、單桓、烏貪訾離為車師所滅,後復立,時稱車師六國。三國時,東西且彌、單桓、卑陸、蒲類、烏貪,並屬車師後部。晉屬鐵勒,亦曰高車。初屬蠕蠕。北魏時,大破蠕蠕。後周屬突厥。隋大業中,西突厥始大,鐵勒諸部皆臣之。唐貞觀時內屬。及滅高昌,置庭州。又置瑤池都督府及馮洛州各都督府,統於安西大都護府。武後時,改隷北庭大都護府。開元初,置北庭節度使。貞元後,其地屬吐蕃,又屬西州回鶻。宋為高昌北庭,臣服於遼。南宋屬西遼。元太祖時,稱回鶻別失八里。元末,猛可鐵木兒據之,為瓦剌國。至明正統中為乜先。嘉靖間,分為四衛拉特,為瓦剌之轉音。居烏魯木齊者為和碩特部。後為准噶爾台吉遊牧地。 乾隆二十年,平准噶爾,始內屬,改名烏魯木齊,築土城。二十五年,設同知。二十八年,築新城於其北,名迪化。三十六年,設參贊大臣、理事、通判。明年,於迪化西八里築滿城,名曰鞏寧。三十八年,改參贊為都統,設領隊大臣,駐鞏寧。三十八年,升直隷州,隷甘肅布政司。光緒九年,建行省,十二年,升府來隷。廣一千四百里,袤五百二十里。北極高四十三度二十七分。京師偏西二十七度五十六分。領縣六。 光緒七年與俄立約,定為商埠。 迪化 沖,繁,難。倚。光緒十二年置。天山自西來,橫亙境南。西南:雅馬拉克山,綿延二百里。東北:達阪城嶺。東南:哈拉巴爾噶遜山。烏魯木齊河出南山,二源:東南曰庫爾齊勒河,西曰阿拉塔濟河,合北流,經城西,又北,名老龍河。頭屯河自昌吉入,東北流入境,瀦為八段、馬廠二湖,溢出,北流,與西支合,為兩縣交界處,三屯河自昌吉北來注之。復東北流,合老龍河,北經沙漠,入古爾班托羅海。廟兒溝、羊圈溝、大東溝、小東溝諸水,均出縣東南,分流,南入吐魯番。達阪城水,源出阜康博克達山天馬峰,入縣境,南流,合大銅溝、華樹林、方家溝、白家溝諸水,經達阪城卡倫入吐魯番。東南:鄂門泊、達布遜泊。北:大戈璧,廣五百里,長三百里。卡倫七。台八。驛四:鞏寧、柴俄堡、達阪城、黑溝。有回莊六十七。 阜康 沖,繁,難。府東北一百三十里。漢,鬱立師、車師後國。魏,蠕蠕地。周、隋,突厥。唐,浮圖、沙鉢、憑洛、耶勒、俱六諸地,貞觀中置金滿縣。元,別失八里地。明,敦剌城,改名特訥格爾。乾隆二十五年築堡,置巡司,尋改縣丞。二十八年建城,改州判,隷安西道。三十八年併入迪化州境。四十一年裁州判,置縣。博克達山綿亙南境,最高者曰福壽山。迤北,小黃山、大黃山。縣境諸水均發源博克達山。西:水磨河,西北流,分大西溝、小西溝二水。東有三工河,北流,疏為五渠。又東有四工河,北流,疏為四渠。又東為土墩子河,北流,疏為六渠。又東有柏楊河,北流,疏為四渠。又東曰東溝、西溝,北流入沙漠,合流而北,復分為東、中、西三渠。卡倫四。台四。驛三:在城、康樂、柏楊。縣境分區二十七。 孚遠 沖,繁,難。府東北三百六十里。兩漢,車師後國,及其後城長國。魏,蠕蠕。周,突厥。唐,金滿縣。元,北庭都元帥府舊治,乾隆三十七年築愷安城,四十一年設濟木薩縣丞,治愷安,屬阜康。光緒二十年重修城,改名孚遠,二十九年升置。博克達山支脈蜿蜒起伏入境。西南:無量山。東南冰山、迤北千佛洞,皆博克達山之麓。城南小水均發源冰山。曰太平、公盛二渠,由柏楊河分支。曰長山、三盛二渠,出四道橋北。曰濟木薩河,分大有、興隆二渠。曰長勝渠。曰大東溝,北流入慶陽湖。曰經二工河,北流,經老三台驛,瀦為麻菰湖。泉水三:東、西曰大泉,中曰上暖泉,均北流入沙磧。驛二:保會、三台。卡倫二。有回莊二十五。 奇台 沖,繁,難。府東北五百五十里。漢,蒲類、車師後城長國。魏屬蠕蠕。唐,蒲類,後置甘露州。同光初入遼。宋南渡後為別失八里東境。元入畏吾兒。明,衛拉特地。康熙中,准噶爾內附,乾隆二十四年建奇台堡,設管糧通判一。東吉爾瑪泰,管糧巡檢一。四十年築靖遠城。四十一年裁通判,置縣,隷鎮西。鹹豐三年改隷迪化州。光緒十五年自靖遠徙今治。天山支脈自西南更格爾入境,至穆家地溝東出境,綿亙四五百里,土人謂之南山。沙山自濟木薩至縣境舊城北,迄鎮西,袤延三四百里。北:拜達克山。東北:哈布塔克山。縣境諸水皆自南山出,曰奇台水、木壘河、木楊河、新戶梁水、中葛根水、西葛根水、永豐渠水、吉爾庫水、達阪河、更格爾水。柳樹河自孚遠東流入境,經縣北,又東至三個莊子,入沙磧。驛十:古城子、平營、木壘河、阿克他斯、烏蘭烏蘇、色必口、頭水溝、北道橋、黃草湖、元湖。縣境分區三十六。卡倫十六。台七。舊城,巡司駐。光緒七年,俄約定古城為商埠。 昌吉 沖,繁。府西九十里。漢,單桓、東西且彌、烏貪訾離地。晉屬高車。魏,蠕蠕。隋,西突厥、鐵勒地。唐屬北庭。元屬回鶻五城,名昌都剌。明屬衛拉特。乾隆二十五年置,設通判。二十七年築寧邊城,設管糧巡檢。三十八年改州同。四十二年置縣。天山支脈,綿亙縣境。南:騷呼達阪、格柵圖山、草達阪、石梯子山、塔拉盤山。頭屯河出天山北麓,分東西二支:東支入迪化;西支經縣治東,復北流,至縣境合流入迪化。大西河亦出天山北麓,至縣治西,分二支:東為三屯河,東北流,注頭屯河;西為大西河,即洛克倫河,自焉耆東北流入境,折西北流,經呼圖壁,緣綏來界。呼圖壁河源出塔拉盤山西,自焉耆府北流入,棗溝水南來注之。又北經草達阪,東分頭工渠,西分土古裡渠,又北至呼圖壁城。復分二渠,東曰梁渠,西曰西河,北經牛圈子、三家梁,至雙岔子,合洛克倫河,西北入綏來,瀦於阿雅爾淖爾。呼圖壁原名呼圖拜克,乾隆二十二年設洛克倫巡司。二十八年移駐呼圖壁。二十九年築城名景化,為巡司治所。光緒二十九年升縣丞。驛二:寧邊、景化。卡倫五。呼圖壁卡倫一。台四。有大回莊四。呼圖壁分區二十六。 綏來 沖,繁,難。副將駐。府西北三百四十里。漢,烏貪訾離及烏孫東境。三國,烏孫。魏,高車。周,突厥。隋,西突厥、鐵勒諸地。唐,西突厥處密部內屬,隷北庭都護府。宋、元,回鶻地。明,衛拉特。乾隆二十八年築綏來堡。三十三年設縣丞。四十三年於舊陽巴勒噶遜城西建二城:北康吉,南綏來,中靖遠關。四十四年置縣,治康吉城。光緒十二年,合兩城為一,移治南城。天山支脈,蜿蜒南境。西南:額林哈畢山、古爾班多博克達山、博羅托山。東南有甘溝山、古爾多拜山。南有大小衛和勒晶嶺。瑪納斯河自焉耆府北流入,亦名龍骨河,經城西,折西北,瀦為各林各土淖爾,東北流,注阿雅爾淖爾。洛克倫河自昌吉西北流入,逕沙漠,亦入阿雅爾淖爾。和爾果斯河及安集海大小二水,皆出額林哈畢山。烏蘭烏蘇河出古爾班多博克達山。金溝水出博羅托山。塔西河出古爾多拜山。驛十二:在城、靖遠、樂土、烏蘭烏蘇、安集海、撞田、沙門、新渠、小拐、三岔口、唐朝渠、黃羊。有大回莊十一。卡倫七。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