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土謝圖汗部: 駐土拉河。直大同邊外漠北。至京師二千八百餘裡。南界瀚海,西界翁金河,北界楚庫河,東南界蘇尼特、四子部落諸部,西北界唐努烏梁海。 所部佐領積三十七旗,以分設賽音諾顏部,析二十一旗隷之,後增四旗,凡二十旗。乾隆四十六年,詔世襲。北極高四十五度三十三分。京師偏西十一度二十四分。土謝圖汗本旗 其汗為噶爾丹所破,來降。康熙三十年,許仍舊號世襲。佐領一。牧地在杭愛山東、喀裡雅爾山南,跨鄂爾坤、喀魯哈二河。西:杭愛山,在鄂爾坤河源之北,其山最高大,山脈自西北阿爾泰山來,東趨,逾鄂爾坤、杜喇諸水,為大興安、肯特諸山。又自山西庫庫嶺北折,環繞色楞格河上流諸水發源之處。杭愛譯言「橐駝」也,山形似之。當即古之燕然山。有鄂爾坤河,自附牧賽音諾顏之額魯特旗界,東北經章鄂山東麓,又經西爾哈阿濟爾罕山西麓,又東北出山,折而西北流,有濟爾瑪台河自南來會。喀魯哈河,源出翁金河北土喇、鄂爾坤二河間平地,西北流,轉東北,入土喇河。鄂爾坤河又東北經吉拉哈吉圖布拉克地南,有西拉索博太河,北自布龍山南支阜,合三水南流來注之,又東北經喀裡雅拉山西南麓,中有大洲。又北流,有伊奔河,自西北布龍山東南支阜,合三水來注之。又東北循山,會哈拉河、衣魯河。又正北流,至布龍山東北支阜,入色楞格河。 右翼左旗 土謝圖汗之從子,康熙三十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傳至乾隆二十一年,其孫累以功晉和碩親王,世襲。佐領七有半。牧地跨色楞格河、土喇河之合流,南至達什爾嶺,北至罕台山。色楞格河自賽音諾顏部東北入,有厄赫河自西北大山東南流,合翁佳河諸水來會,水勢始盛。稍東,有市呼圖河自南合三水來注之。又東北,受北來一水。又東北,有一河自西南沙昆沙拉之北,東北流,合東南一水,北來注之。又東,受西南一小水,又東逕布龍山北麓。山脈西南自巴顏濟魯克山、賽堪山綿亙而東北,為厄魯墨得依山。又東為西拉克山、布昆沙拉山,又東北為此山蜿蜒至兩河合處,為色楞格、鄂爾坤界。色楞格河自山北麓,又東北,鄂爾坤河自南合土喇諸河,東北流來會。土喇河東南來,納喀魯哈河,東北折而北流,又合鄂爾坤河,當西十度北極出地四十九度處。東有布噶勒台河。 中右旗 土謝圖汗之弟,康熙二十五年授劄薩克,三十年封多羅貝勒。雍正元年,晉其子郡王,世襲。佐領三。牧地當土喇河曲處。東北:達什隆山。土喇河循都蘭喀拉折而西北流,曲曲四百餘裡,有喀魯哈河自西南來會。 左翼中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年封多羅郡王,兼劄薩克,世襲。佐領十四。牧地當阿爾泰軍台所經。北緯四十四度二十分。西經七度五十分。東北有劄爾噶山。中旗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年封多羅郡王。乾隆二十二年,改為劄薩克固山貝子,世襲。佐領四。牧地在肯特山西南;當土喇河源。西北:哈麻爾嶺。西南:達什隆山。東北:肯特山,山高大,為漠北群山東至大海之祖。山西阜曰即龍嶺,又西曰特勒爾濟嶺。凡諸嶺以南,水皆流入克魯倫河,以北,水皆流入敖嫩河。敖嫩河源在克魯倫河源西北小肯特山;土人呼為阿即格肯特山,山南為喀爾喀地,山北為俄邊。嶺北麓水即楚庫河源,北流入色楞格河者。嶺南幹山西南麓水,即土喇河源,西南流,折而西北,會鄂爾坤河入色楞格河者。此嶺為漠北一大分水嶺也。自小肯特山東北行,為大興安山,包絡黑龍江諸水之北而東入海。一支折而南,分為二幹:一東南,為大肯特山起頂,又東南為必爾喀嶺諸山,為北黑龍、南喀魯倫諸水之界,綿亙千餘裡,至會合處;一西南為圖拉源山,又南為噶拉泰嶺,折而西南為興安嶺,為東克魯倫、西土喇諸水,又西南而西北,至土喇會鄂爾坤河處。自此而西北,群山皆以阿爾泰山為祖。若論漠北大分水之處,一東至東海,一北至北海,則莫高肯特山矣。汗山,在興安嶺北、土喇河南岸,元祕史謂之不兒罕山。天山,在圖拉河之西,約出長城三千里。山不甚高,籓名汗河嶺。汗山之北為庫倫,即苦另山,山甚峻。土喇河即圖拉河,發源敖嫩河源之西南數十里許、特勒爾濟嶺之西,曰土喇色欽。色欽,蒙古語「河源」也。西南流,與北源喀拉圖魯河會。西南流,哈溪河自西北合東來喀拉鄂模水、西北來空烏魯河,東南流來會。又南,噶爾泰河自東南大山西流來會。又西南,逕啟拉薩山西。又西南,阿拉克他河自北來注之。又西,特勒爾濟河合東占河二水,東南流,會奎羅河。 左翼後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二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乾隆十九年封輔國公,尋晉貝子、貝勒、郡王。五十七年降鎮國公,世襲。佐領四。牧地當阿爾泰軍台所經。翁金河至是瀦於胡爾哈鄂倫諾爾。諾爾直漠南河套八百里許,舊作呼拉喀五郎鄂模,周二十餘裡。諾爾東北有哈喇哈達山、徹徹山、上凱山,皆沙海中孤嶼也。翁金水,源西十三度三分,極四十六度九分。諾爾西九度四分,極四十五度二分。自西北而東南,行大漠中,近千里也。 中右末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五十八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乾隆二十四年封輔國公,世襲。佐領一。牧地跨土喇河。西北:達什隆山。土喇河自中旗汗山北麓,會色勒弼河,又西至色勒弼嶺南,曲曲西南,至杜蘭喀喇山之北,山南即大漠。西十度,極四十七度五分。南經寧夏九度,經套北陰山六度。河隨山折,西北流入中右旗境,南岸即度蘭支阜,綿亙北岸,即色勒弼嶺支阜,又北行為查木勒山。 左翼左中末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五十年封劄薩克輔國公,世襲。佐領一。牧地當喀魯哈河源。喀魯哈河流出平地,在翁金河之北二百里,鄂爾坤河北折之東四百里。西十二度,極四十六度七分。有二泉,西北流而合,又西北,有一水西南自科洛爾崑山東北流來會。山在額爾德尼昭之東南。又北流,逕昆庫勒山,西折,東北經科克內山西。又北流,折而東北,曲曲數百里,與土喇河會。水口東即查木勒山西麓也。水源流長七百餘裡。 右翼右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乾隆二十年封輔國公,世襲。佐領一。牧地東至錫伯格圖,南至諾昆陀羅海,西至烏遜珠爾東山,北至齊克達噶圖嶺。 左翼前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乾隆三年封輔國公,世襲。佐領三。牧地跨喀魯哈河。西北:烏噶勒劄山。 右翼右末旗 土謝圖汗裔。雍正九年,以功授劄薩克一等台吉。十年封輔國公,世襲。佐領一。牧地當哈拉河源。東:恰克圖山。南:烏里雅呼嶺。北:諾不圖布拉克山。東南:達喇勒濟山。西南:哈瑪爾嶺。哈拉河源出土喇河北與汗山相對之色勒弼嶺。北有那林河、布勒哈太二河,阿達海河、松納拉河均來會。又北,通勒河。東北至阿即格肯特山西麓,合三源,西南流,又折西北,有一河自東北合數水來注之。又西逕陀羅什山北、哈達圖爾山南,納博羅河、查克都勒河,西北折,逕都拉遜那拉酥查克丹地之東,大松林也。又北逕喀裡雅喇山東麓,又北入鄂爾坤河。源委六百餘裡。中左旗土謝圖汗裔。初授一等台吉。乾隆三年,晉輔國公、貝子品級。二十三年授劄薩克。後遂以功品級一等台吉,世襲。佐領一。牧地東至察奇爾哈喇,南至善達勒,西至阿爾噶棱,北至阿魯哈朗。 左翼右末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六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佐領五。牧地當阿爾泰軍台之東。達庫倫之驛於是分道。左翼末旗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佐領一。牧地當阿爾泰軍台之東。 左翼中左旗 土謝圖汗裔。雍正十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罔替。佐領一。牧地當阿爾泰軍台之西。 中次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五十八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佐領一。牧地當左翼中旗之東。 右翼右末次旗 土謝圖汗裔。康熙三十五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佐領一有半。牧地跨鄂爾坤河、色楞格河。東:薩爾金河。西:塔裡雅那台河。北:劄勒圖爾河。東北:桑喀勒圖河。東南:劄克圖勒河。 右翼左後旗 土謝圖汗裔。雍正八年授劄薩克一等台吉,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