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雍正初,各省立忠義祠,凡已旌表者,設位祠中,春、秋展祀。乾隆四十一年,定明代殉國諸臣,既邀謚典,並許入祠。又諸生、韋布、山樵、市隱者流,遂志成仁,亦如前例。嘉慶七年,始令各省府城建昭忠祠,或附祀關帝及城隍廟,凡陣亡文武官暨兵士、鄉勇,按籍入祀。八旗二品以上官已祀京祠者,仍許陣亡所在地祠祀,合五十人一龕,位祀正中,兵勇則百人或數十人一位,分列兩旁,駐防位綠營上。春、秋二奠,有司親蒞,用少牢,果品、上香、薦帛、三獻如儀。同治二年,允曾國籓請,江寧建昭忠祠,祀湖南水陸師陣亡員弁。已復抗節官紳亦許崇祀,並建專祠。婦女殉難者,亦別立貞烈祠雲。
賢良祠雍正八年詔曰:「古者大烝之祭,凡法施於民,以勞定國者,皆列祀典,受明禋。我朝開國以後,名臣碩輔,先後相望。或勛垂節鉞,或節厲冰霜,既樹羽儀,宜隆俎豆。俾世世為臣者,觀感奮發,知所慕效。庶明良喜起,副予厚期。京師宜擇地建祠,命曰‘賢良’,春、秋展祀,永光盛典。」乃營廟宇在地安門外西偏,正殿、後室各五楹,東、西廡,歲春、秋仲月,諏吉,遣官致祭。前殿案各素帛一、羊一、豕一、果五盤。後室果品同,唯牲、帛共案而具一。承祭官蟒服,二跪六叩三獻。餘如常儀。
於是僉議怡賢親王允祥,宗功元祀,宜居首。大學士、公圖海,公賴塔,大學士張英,尚書顧八代、馬爾漢、趙申喬,河道總督靳輔、齊蘇勒,總督楊宗仁,巡撫陳瑸,鹹列其選。自是先後賡續入祠者,大學士範文程、巴克什達海、阿蘭泰、李之芳、吳琠、張玉書、李光地、富寧安、張鵬翮、寧完我、魏裔介、額色黑、王熙,領侍衛內大臣福善、費揚古、尹德,尚書勵杜訥、徐潮、姚文然、魏象樞、湯斌,提督張勇、王進寶、孫思克、施琅,總督趙良棟、於成龍、傅臘塔、孟喬芳、李國英,都統馮國相、李國翰、根特,統領莽依圖,將軍阿爾納、愛星阿、佛尼埒,副都統褚庫巴圖魯。明年祠成,頒禦書額曰「崇忠念舊」,設位為祭。前殿內大臣或散秩大臣、尚書、都統主之。後殿用太常寺長官。入祠日,子孫鹹與行禮,春、秋遣官陪祀同。
十二年,祀大學士田從典、高其位。乾隆元年,命入祀諸臣未予謚者悉追予。是歲祀尚書銜兼祭酒楊名時,大學士硃軾,內大臣哈世屯,尚書米思翰。五年,祀總督李衛。明年,祀尚書徐元夢,巡撫徐士林。十年,釐定祠位,前殿正中祀怡賢親王,後室諸臣合一龕。首世次最先者,餘分左右行,按世序爵,大學士居前,次領侍衛內大臣、尚書、都統、將軍、總督、前鋒護軍統領、提督、侍郎、巡撫、副都統,以次分列。至世爵有子、男授尚書、都統者,有侯、伯為侍郎、副都統者,仍視官秩為差。
嗣是入祀,則超勇親王策淩,列怡賢親王左次龕。名臣則大學士馬齊、伊桑阿、福敏、黃廷桂、蔣溥、史貽直、梁詩正、來保、傅恆、尹繼善、陳宏謀、劉綸、劉統勛、舒赫德、高晉、英廉、徐本、高斌,協辦大學士兆惠,左都禦史拉布敦,尚書汪由敦、李元亮、阿里袞,尚書銜錢陳群,都統傅清,將軍和起、伊勒圖、奎林,總督那蘇圖、陳大受、喀爾吉善、鶴年、吳達善、何煟、袁守侗、方觀承、薩載、提督許世亨,巡撫潘思榘、鄂弼、李湖、傅弘烈。弘烈自雍正時,拉布敦、傅清自乾隆時,併入昭忠祠,今再祀賢良者也。
嘉慶朝,則祀大學士福康安、阿桂、劉墉、王傑、硃珪、戴衢亨、董誥,尚書董邦達、彭元瑞、奉寬,總督鄂輝。道光朝,則祀大學士富俊、曹振鏞、托津、長齡、盧廕溥、文孚、王鼎,協辦大學士汪廷珍、陳官俊,尚書黃鉞、隆文,將軍玉麟,總督楊遇春、陶澍,河道總督黎世序。鹹豐朝,則祀大學士潘世恩、文慶、裕誠,協辦大學士杜受田,侍郎杜堮,巡撫胡林翼。同治朝,則祀大學士桂良、祁俊藻、官文、倭仁、曾國籓、瑞常、賈楨,大學士銜翁心存,協辦大學士駱秉章,總督沈兆霖、馬新貽。其光緒朝入祀者,恭忠親王奕。名臣大學士文祥、英桂、全慶、載齡、左宗棠、靈桂、寶鋆、恩承、福錕、張之萬、麟書、額勒和布、李鴻章、榮祿、裕德、昆岡、崇禮、敬信,協辦大學士沈桂芬、李鴻藻,將軍長順,總督沈葆楨、丁寶楨、岑毓英、曾國荃、劉坤一,提督宋慶,巡撫張曜也。宣統初入祀者,止大學士王文韶、張之洞、孫家鼐、鹿傳霖,協辦大學士戴鴻慈五人而已。
各省賢良祠,雍正十年,詔:「各省會地建祠宇,凡外任文武大臣,忠勇威愛,公論允翕者,俾膺祀典,用勸在官。如將軍蔡良,提督張起雲,總兵蘇大有、魏翥國,足稱斯選。」定製,春、秋祭日視京師,以知府承祭,品物儀節亦如之。
功臣專祠順治十一年,詔為孔有德建祠,度地彰義門外三里,曰定南武壯王祠,二妃祔焉。康熙三年,定春、秋展祀,其後建恪僖公祠安定門外,祀一等公遏必隆並縣 • 舒舒覺羅氏。嗣領侍衛內大臣尹德,尚書阿里袞暨其夫人,乾隆時並祔祀雲。
其建自雍正朝者,朝陽門外勤襄公祠,祀定南將軍佟圖賴及其夫人,長子忠勇國綱、次子端純國維,皆以軍功祔祀。德勝門外文襄公祠,祀大學士圖海。安定門外與恪僖祠並峙者,為弘毅公祠,祀光祿大夫額亦都,並以夫人配。
建自乾隆朝者,東安門外恪僖公祠,祀內大臣哈世屯及其夫人,子承恩公米思翰、孫李榮保,其後曾孫大學士傅恆祔祀焉。崇文門內雙忠祠,祀左都禦史拉布敦、都統傅清。合昭忠、賢良而復建專祠者,他無與比也。地安門外旌勇祠,祀將軍明瑞,而都統紮拉豐阿,統領觀音保,總兵李全、王玉廷、德福亦先後入祔。睿忠親王祠在朝陽門外,祀多爾袞並福晉六人。嘉慶時,建大學士福康安祠曰「獎忠」,在東安門外,都統額勒登保祠曰「褒忠」,在地安門外。光緒時,建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祠曰「顯忠」,在安定門內。大學士、伯李鴻章祠曰「表忠」,在崇文門內。宣統時,合祀立山、聯元祠在宣武門外。
凡京師專祠,歲春、秋仲月吉日,遣太常卿分往致祭。用少牢一、果品五。唯佟圖賴、哈世屯兩祠,則少牢三,果品十有五。旌勇祠少牢如通常,果品亦十五雲。位各用帛一、爵三,諸祠並同。嘉慶七年,始定承祭官行禮用蟒袍補服。
其在各省者,歲春、秋守土官致祭。茲紀其勛勞最著者。自湖廣建忠節祠以祀左都督徐勇,各省建專祠始此。康熙間,廣西建雙忠祠,祀馬雄鎮、傅弘烈,於是福建祀範承謨、陳啟泰、吳萬福、高天爵,雲南祀甘文焜。
雍正間,清河祀靳輔、齊蘇勒,開封祀田文鏡。盛京祀怡賢親王。乾隆中,詔通達、武功、慧哲、宣獻四郡王,禮烈、饒餘、鄭獻、穎毅四親王併入之,改名賢王祠。已,睿忠、豫宣二親王,克勤郡王,亦均同祀。嵇曾筠、高斌,合祀清河靳輔等祠。伊犁祀班第、鄂容安,而拉布敦、傅清且建祠及西藏矣。
嘉慶時,武威建雙烈祠,祀韓自昌、韓加業,同安祀李長庚,成都祀德楞泰,韓城、滑縣祀強克捷。
道光間,江南祀黎世序,台灣祀方振聲、馬步衢、陳玉威,趙城祀楊延亮,虎門祀關天培暨陳連升父子,鎮海祀裕謙,定海祀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京口祀海齡,寶山祀陳化成。
鹹豐間,廣西祀長瑞、長壽暨阿爾精阿,西安、蘇州祀林則徐,安慶祀蔣文慶,廬州祀江忠源,瑞州祀劉騰鴻,江寧、蘇州祀向榮、張國樑,京口祀吉爾杭阿,附祀綳闊、劉存厚,揚州祀雙來、瞿騰龍,溧水、滸墅祀李坤元,天津祀佟鑒、謝子澄,長沙、九江祀塔齊布,湖廣、江西、安徽祀李續賓,江西、湖廣祀羅澤南,又與饒廷選合祀廣信,湘鄉復分祀澤南、王珍、劉騰鴻。湖南、江西祀蕭啟江,湖廣祀胡林翼,後安慶亦祀之。遵義祀羅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