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柴契爾夫人 - 22 / 72
傳記類 / 布老虎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柴契爾夫人

第22頁 / 共72頁。

英國政府嚴正指出,蘇聯入侵阿富汗,意在「切斷西方的石油供應」,「把阿富汗作為向中東和更遠地區進行擴張的跳板」。此外,撒切爾政府還在倫敦主持召開了有美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和加拿大6國副外長級的阿富汗局勢緊急研討會;約集了42個聯合國成員國,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開會,督促蘇聯立即從阿富汗撤軍;而且同其他西方國家一道,對蘇聯實施「制裁」,停止英蘇間高級往來和文化交流,決定不延長1975年簽署的英蘇低息貸款協議等。撒切爾政府還響應美國政府的倡議,對 1980年在莫斯科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加以抵制。

1980年年底,波蘭發生了「團結工會」的罷工風潮,波蘭政府發佈戒嚴令,宣佈實行軍事管制。波蘭的事態發展激起了西方的嚴重不安。作為西方世界的一個重要發言人,撒切爾首相譴責了波蘭違反了「人權原則」,並指出其中有蘇聯的介入。這樣,1980年開始的波蘭危機加劇了由蘇軍入侵阿富汗所引發的東西方對抗。


  

撒切爾夫人公開聲明,一旦蘇聯軍隊進入波蘭,西方國家就將採取「報復行動」。但是,撒切爾首相併沒有與美國同一步調。

當時,英國和其他西歐國家一樣都與蘇聯簽訂了雙邊天然氣管道協定。按照這個協定,英國等西歐國家向蘇聯提供設備,蘇聯則利用這些設備鋪設管道,從西伯利亞引來天然氣供應西歐國家。這時一貫主張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的共和黨人羅納德·里根已接任美國總統。當時里根政府要求西歐國家中止履行協議,禁止西歐公司參與蘇聯天然氣管道的鋪設工程;接着又下令禁止使用美國專利技術的西歐公司參加這一工程。

撒切爾夫人雖然與里根總統在反蘇立場上遙相呼應,在推動整個西方對蘇「冷戰」攻勢中保持深度默契,但她並不想撕毀對蘇協議,以犧牲英國利益為代價。所以,撒切爾政府並沒有在這一「制裁」問題上屈從美國政府的壓力。她下令英國有關公司照常履行同蘇聯簽訂的合同。其實,如果英國一步一趨,完全遵照美國的意願行事,英國將蒙受數十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一貫講求功利的撒切爾首相決不唯「美」馬首是瞻,甘冒這一風險的。

①一個阿富汗問題,另一個波蘭局勢引起的麻煩,加上歐洲中程導彈問題使19791980年的歐洲形勢大為緊張,英國和蘇聯的關係驟然降溫,似乎又倒退到了50年代的冷戰氛圍。

不過這時撒切爾政府並不想在這條道路上走得太遠,還在試圖保持與蘇



1979年底,撒切爾政府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其他成員國達成一項「雙重協定」,規定蘇聯在1983年底如仍不與美國就中程導彈問題達成妥協,英國就將和西德、意大利、荷蘭和比利時一起在本國國土上部署美國的潘興Ⅱ式導彈和巡航導彈。這項協定旨在逼蘇聯政府就削減其部署在歐洲的SS—20中程導彈問題達成妥協。

聯的聯繫渠道。「從實力地位出發」,「抓住一切機會與蘇聯進行現實的辯論和談判」,——這才是撒切爾首相大力遵循的方針。19813月,英蘇兩國政府在莫斯科簽訂了新的文化協定,把原有的文化協定延長兩年。19815月,英蘇兩國在倫敦恢復了部長級貿易談判。

撒切爾政府也努力擴大同東歐國家的接觸。19803月,外交大臣彼得·卡林頓訪問了羅馬尼亞;10月,他又先後訪問了波蘭和匈牙利。同年9月,撒切爾夫人訪問了南斯拉夫,雙方都要求外國軍隊撤出阿富汗,反對用武力侵略他國。19816月,卡林頓勛爵在倫敦與來訪的波蘭外長舉行了雙邊會談。


  
英國和東歐各國的關係一直維繫着這種不冷不熱、若即若離的狀態。

撒切爾政府同美國里根政府的關係十分密切,英美那種「特殊關係」似乎得到了確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方所極力強調的英美「特殊關係」,到1970年希思執政時已不復存在。當時的提法是「自然關係」,即主張歐美之間建立「平等夥伴關係」。1974年工黨上台後,強調發展「傳統的英美友誼和合作」,不再提「特殊」二字,希思政府則乾脆把它送進了歷史博物館。

撒切爾首相上台伊始,即反覆強調英美關係的重要性,認為美國是英國的「最主要的盟國」,肯定西歐需要美國的核保護傘,強調「美國如不留在歐洲,歐洲和自由世界將不可能得到很好的保衛」。她在197912月首次訪美;19803月,她又再度訪美。這說明「鐵娘子」對英美關係「特殊性」的重視。當里根總統入主白宮後,與「鐵娘子」成為一東一西的絶妙搭檔,西方輿論不時對他們在政治和氣質兩方面作過對比:他們都是信奉貨幣主義的政治家,都主張對蘇聯毫不妥協,採取強硬姿態;他們都奉行極右翼的內外政策,對工人運動不予認同,意識形態上都與共產主義誓不相容。

有的媒體甚至認為,撒切爾夫人的當選對里根的競選是一大鼓舞,而里根的問鼎白宮又是對撒切爾夫人的強大支持。他們兩人几乎同時在大西洋兩岸兩大重要盟國執政,重又恢復了丘吉爾開創的英美關係的蜜月期,走上了「特殊關係」的道路。在他們的極力推動下,保守主義在80年代重新抬頭,一度成為西方政治的主流。

的確,里根在撒切爾夫人眼裡簡直是個難得的知音。他們在個人理想與價值觀念方面簡直是同一模式。撒切爾夫人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隨着時間的流逝,英國模式對其他大陸其他國家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經濟政策方面。但里根的當選則具有更加直接和更加根本的重要性。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