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柴契爾夫人 - 36 / 72
傳記類 / 布老虎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柴契爾夫人

第36頁 / 共72頁。

總之,撒切爾夫人在英國大選中的第二次勝利,對她本人的政治生涯確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沒有第三次連任,她那首相任期也已破了記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位「鐵娘子」已成為英國政壇上一個強有力的政治活動家,當是鐵定的事實。不過,她在本屆任期內領導政府工作中的專斷作風,卻是有增無已,有人抨擊這是反民主的,甚至斥責她遵行的是「半帝王式」的「一言堂」。

說來也有幾分道理。大選的勝利進一步強化了撒切爾夫人在保守黨內的權力。她如今大權在握,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她燒的頭一把火,就是徹底重組她的內閣班子。在第一任期內,這位女首相雖然通過一次清洗和兩次改組,把內閣中的「反對派」人士清除出去,但她卻始終未能徹底控制住內閣。據說她曾私下埋怨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屠夫」,而僅僅學會了「剔肉」。如今她就要揮舞屠刀,遊刃有餘地大肆「剔肉」了。

頭一個遭「剔」的,就是1961年進入下院,歷任保守黨總督導員、北愛爾蘭事務大臣、國防大臣、上院議長和外交大臣等顯赫官職的弗朗西絲·皮姆。大選結束後的第二天,撒切爾首相便開門見山地對他說道:「弗朗西絲,我需要一位新的外交大臣。」皮姆就這樣被解除了外交大臣一職,無可奈何地被攆到了有名無實的后座議員席上。新內閣中的外交大臣改由原財政大臣傑弗裡·豪擔任。

本來,皮姆曾經大力支持過撒切爾夫人,也給她幫了不少的忙,立過汗馬功勞。但此公卻一直反對撒切爾首相的貨幣主義經濟政策,又曾經傾向以和平方式解決馬島爭端,平時出言不遜,經常冒犯炙手可熱的女首相。例如,撒切爾夫人曾公開批評皮姆優柔寡斷,皮姆則不思改進,反而惡語相向,說:「不幸的是,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是一名下士,而不是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又例如,1983年大選勝利後,皮姆不僅不與正浸沉在大喜中的撒切爾夫人聲氣相求,反而公然宣稱,保守黨所取得的壓倒多數並不是什麼好事。

言下之意是首相將不受制衡,更會獨斷獨行。這令撒切爾夫人大為惱怒,因而決心把這個不亢不卑、自恃勞苦功高而桀驁不馴的皮姆頭一個「剔」出內閣,去掉自己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傑弗裡·豪出任外交大臣後,他的遺缺財政大臣一職由奈傑爾·勞森接替。勞森曾任麥克米倫和霍姆兩位首相的演講稿撰稿人,後來又是希思首相的得力助手。1981年內閣改組,撒切爾夫人把他提拔為能源大臣,後又被任命為財政部傑弗裡·豪領導下的常務次官,主管金融事務。此人很有才幹,曾設計出「中期金融戰略」,頗為首相賞識。

原保守黨的副領袖、首相執政的元老重臣威廉·懷特洛被讓出內政大臣一職,改任上院議長。其遺缺由年輕人接任。從此,懷特洛也就逐漸遠離撒切爾夫人的權力中心。被撒切爾首相提拔起來接替懷特洛的年輕人是布里頓。

此人最早原是一名律師,1974年進入下院。不久,他就被撒切爾夫人任命為反對黨關於中央權力下放法案方面的發言人,深得撒切爾夫人的器重。

1979年撒切爾首相上台後,他先後出任內政大臣威廉·懷特洛和財政大臣傑弗裡·豪的副手,工作得都很出色。因此不妨說,布里頓是首相重點栽培的青年政治家之一。在英國的政治體制中,首相對閣員的任命或罷黜都擁有絶對的權力。這次撒切爾夫人通過對布里頓這號年輕人的擢拔一事,實系向人們表明,凡是對她忠心不貳且在工作中脫穎而出的人,不管資歷多淺,也不管輿論作何反應,她都可以破格提挈,畀予重任。

奈傑爾·勞森出任財政大臣後,他那能源大臣一職由彼得·沃爾克接任。

另國防大臣約翰·諾特早在馬島戰爭之後即已辭職,現由邁克爾·赫塞爾廷接替。其他職位均照舊:基思·約瑟夫仍任教育大臣,台比特仍任就業大臣,詹姆斯·普賴爾仍任北愛爾蘭事務大臣。


  
總之,撒切爾夫人這次重新組閣,刻意遴選較為年輕的「強硬派」,尤其是改變了右翼只掌管財經部門、「溫和派」則掌控國防與外交部門的局面。

在新內閣中,撒切爾夫人及其支持者終於控制了內政、外交、國防和財經等要害部門。這樣,內閣中忠於她的人占了多數,而且都雄踞重要職位。她再也用不着擔心像1981723日那次內閣會議上,由於自己的人馬在內閣中居少數而遭到圍攻了,將內閣改組完畢,撒切爾首相私心大快,隨即準備揚鞭躍馬、揮戈挺進。

撒切爾夫人蟬聯首相後燒的第二把火,就是下令解散愛德華·希思任首相時組成的首相「智囊團」。這時保守黨內的「溫和派」雖沒構成有組織的力量,但多數仍尊崇希思,把他當成自己的「精神領袖」。雖然自80年代以來,希思已不大可能、他本人也並不打算去重組自己的人馬,積極培植自己的力量。但是他的聲望和影響仍是阽危之域,不可等閒視之的。

一舉解散前首相的「智囊團」,不能不是撒切爾夫人審慎而果敢的行動,表明她決心擺脫掉希思過去對首相府的影響,把新內閣成員從過去的陰影中拉出來。這樣,首相府和新內閣就面目一新,徹底「撒切爾化」了。這當然也體現出了撒切爾夫人的所謂「組織路線」。

撒切爾夫人連任首相後燒的第三把火,就是使她的政策更具威力,同撒切爾夫人的名字聯結在一起的政策將更加系統化,「撒切爾主義」這個詞已更多地赫然見諸報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