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通史 - 254 / 430
西洋古代史類 / 阿諾斯 / 本書目錄
  

全球通史

第254頁 / 共430頁。

 大小:

 第254頁

朗讀:

但是,恐怖統治失去了控制,革命開始「吞滅它自己的子女」。在不斷的權力鬥爭中,一個接一個革命領袖繼路易和安東內特之後被送上了斷頭台。對資產階級來說,同樣擾亂人心的是革命的社會激進主義不斷增長。無套褲漢字義上指缺乏上流社會的短褲的人們正在迫切要求建立一個更平均主義的國家。

他們相當於英國革命的平均派,而且他們要求更公平地分配土地、實行政府對物價和工資的控制和實現一種社會安全制度。這類措施完全超出法國資產階級的計劃。因此,法國資產階級同英國資產階級一樣,努力阻擋革命向左的方向發展。在英國,結果是平均派被擊敗、克倫威爾進行統治。


  

在法國,無套褲漢先是于1795年受到一個5人督政府的控制,後又于1799年受到拿破崙·波拿巴的控制。

拿破崙 拿破崙作為在意大利取得輝煌成就的將軍而贏得聲望,他利用自己的聲望推翻了督政府。他先是作為17991804年的第一執政,後又作為18041814年的皇帝,統治了法國。對我們的論題來說,值得注意的是他對法國的15年統治有兩個特點:國內改革和軍事戰役。前者鞏固了革命成果;後者在鄰國激起了二個民族主義反應並最後導致他垮台。

就國內政策而論,拿破崙可比得上開明的專制君主。他感興趣的是技術效率而不是抽象的意識形態。雖然他對國家實行獨裁統治,但有效地統治了國家。他把法律編整合典,使行政機關置於中央集權制下,組織國民教育體系,建立法蘭西銀行,並就法國的教會和國家間的關係與教皇達成協議。

拿破崙這些實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歡迎。渴望復闢舊制度或認為拿破崙背叛了革命的政敵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數人因他結束騷亂和建立起一個可信任的、強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歡呼。

拿破崙因不斷地進行戰爭而浪費了這種友好親善。作為一個軍事天才,他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到1810年,他達到成功的頂峰,他已使法國的疆界越過萊茵河伸展到呂貝克、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伸展到羅馬。歐洲的其餘地區由法國的附屬衛星國或盟國組成.只有英國仍保持獨立並懷有極大的敵意。

拿破崙在其所有征服地區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他廢除封建制度和農奴制,承認所有公民的平等,實施其著名的法典。這些改革意味着進步,或至少意味着維新。雖然各地極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團反對這些變革,但變革也在許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資產階級和許多知識分子不僅在他們所居住的一些地區,而且在法國外面贊成這些變革。法國的統治是進步的,但事實仍然是,它乃一種外來統治,在必要的地方,是憑武力強加的。17921215日,國民公會通過了一項法令,該法令規定:「法蘭西國家宣佈,凡是因拒絶或拋棄自由和平等而希望維護、恢復或寬待君主和特權階級的人,它都將把他們作為敵人來對待。」這是專橫的,但是拿破崙對臣民甚至更專橫、更苛求。

他的非法國臣民終於漸漸對徵購、賦稅、徵兵、戰爭和關於戰爭的謡言感到厭煩。法國的統治通常意味着行政管理質量的提高,但是,人們對行政管理的法國式性質的印象比對行政管理的質量的印象更深刻的時候來臨了。

換句話說,這些人已成為民族主義者,而且他們的民族主義已發展為反抗拿破崙統治的運動。這不僅解釋了意大利的動亂、西班牙的武裝抵抗和德國的日益增強的民族團結,而且也解釋了一位意大利愛國者發自內心的話;他在1814年寫道:「我這樣說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向拿破崙表示感激,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濕潤意大利土壤並使之恢復生氣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但足,我必須說這樣一句真實的話:看到法國人離開是一種巨大的、說不出的歡樂。」

對拿破崙來說,最致命的是他于1812年侵入俄國時所遇到的俄國各階層人士的激烈抵抗。這種抵抗正象冰天雪地一樣,造成拿破崙大軍的災難性的毀滅。從俄國冰凍的平原上開始,拿破崙的事業一落千丈、不可避免地在厄爾巴島上結束了。因而,法國革俞的思想意識對其創始人發生了反作用。

拿破崙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而覺醒並充滿熱情,然後又在其導師背叛自己的原則時轉而反對其導師。


  
維也納的解決方案 維也納會議在1815年召開,重新炮製了拿破崙垮台之後的歐洲地圖;指導這一會議的原則有三個——正統主義、遏制和補償。根據正統主義的原則,法國、西班牙、荷蘭和意大利諸國的君主均恢復王位。根據遏制的原則,與法國接壤的國家都要儘可能地強大起來。荷蘭得到比利時,奧地利得到倫巴第 和威尼托,普魯士除了得到薩克森的 部



地區外,還得到沿萊茵河的一些地區。

得勝的同盟國以各種領土補償自己——挪威劃歸瑞典,馬爾他、錫蘭和好望角劃歸英國,芬蘭、比薩拉比亞和波蘭的大都分地區劃歸俄國,達爾馬提亞和加利西亞以及倫巴第和威尼托劃歸奧地利。在預想到以後的事件時,應注意到德國和意大利仍是分裂的:德國是個由39個州組成的鬆散的德意志聯邦;意大利是個包括9個州的「地理名詞」,這9個州因為奧地利在倫巴第和威尼托所居的統帥地位而由奧地利統治。

六、民族主義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