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的剋制未能阻止當時不可抗拒地捲入戰爭的趨勢。
1917年
3月
1日,美國新聞界公佈了臭名昭彰的齊默爾曼密電;這份密電是由當時這位德國外長髮給駐墨西哥城公使的。假如德國同美國發生戰爭,公使將向卡蘭薩政府提議組成聯盟,墨西哥將參加德國一方,作為回報,墨西哥將得到「慷慨的財政援助」,並恢復「在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的失地」。卡蘭薩還應該為當時處于交戰狀態的德國和日本進行調解,並請求日本加入聯盟。
這份密電被英國人截獲並破譯了,他們把它送交給佩奇大使。當把它公佈給美國新聞界時,美國的輿論自然非常震驚。有關日本的問題以及割讓領土給墨西哥的問題,甚至在過去反應比較冷淡的中部和遠西地區也喚起了人們的參戰情緒。與此同時,德國人正用魚雷襲擊美國的船隻,不少美國人正在喪命。
最後又加上沙皇專制政權這時已被推翻,美國于
3月
20日承認了俄國新成立的臨時政府。此時,美國能毫無保留地加入正在與中歐的獨裁國家作戰的民主勢力聯盟。
4月
2日;國會召集了一次特別會議。威爾遜總統向與會議員宣讀了他的《戰爭咨文》:「我們很高興為世界的最終和平和各民族的漸放可戰。我們必須使世界對民主無害。我們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
我們只是人類權利的一個衛士。」
4月
4日和
6日,參、眾兩院通過一項聯合決議,宣佈美國與德國之間存在戰爭狀態。隨後總統發表公告。美國開始進入戰爭。
威爾遜在《戰爭咨文》中闡明戰爭目的時,其措辭必然抽象、籠統。但是,在
1918年
1月
8日對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時,他以其著名的《十四點和平綱領》的形式,具體、詳細地陳述了戰爭的目的。這十四點中著名的幾點是:「訂立公開和約」以反對秘密外交、海上航行自由、消除國際貿易中的障礙、削減軍備、根據諸殖民地民族的利益必須同諸殖民地國家的要求同等予以重視的原則公正地調整殖民地的全部要求、運用民族自決的原則處理中歐和東歐各從屬少數民族的問題。
六、協約國的勝利
英、美著名的海軍專家一致認為,德國只要稍多幾艘潛艇便能贏得這場戰爭。這一判斷的準確性在表
1所提供的有關船隻損失和建造的數字中能覺察出來。這些數字表明,協約國不僅通過加快船隻建造,而且通過減少船隻沉沒來獲得成功。這種成功是通過種種方法取得的,其中包括發展有效的護航體系、偽裝商船、使用含有大量高爆炸葯的深水炸彈、發明能探測附近潛艇的水聽器。
多虧這種種方法,協約國才幹
1918年初渡過了危險的關頭,
1918年建造的新船總噸數首次超過了被擊毀船隻的總噸數。
一旦德國潛艇的威脅被制服,美國便能有效地利用其巨大的經濟潛力。這一點具有多大的決定性,在表
2所列舉的有關交戰國生產率的統計數字中表現得非常清楚。
美國的參戰使協約國不僅在軍需品方面,而且在人力方面占決定性的優勢。在
1918年
3月這個月中,共計
84,
889名美軍到達西線,
6月,這個數字上升到
306350人。這樣,協約國的指揮官每月都可得到一支新的生力軍。為了免遭失敗,德軍最高司令部做了最後的、孤注一擲的努力:
1918年春向巴黎發動了全面攻勢。
他們的努力受助于《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約》;這一和約使他們能將幾個師從東線調至西線。德國人以當時最強大的戰爭攻勢設法到達了離首都
40哩的地方,但隨後就被阻止了。
7月
18日,當協約國軍隊在坦克隊的援助下發動反攻時便出現了轉折點。這一進攻不僅證明了坦克作為陣地戰武器的價值,而且首次暴露了德軍中普遍存在的失敗主義情緒。
德軍整營整營地投降,有時甚至是向孤立無援的步兵投降,而退卻的德軍則以「工賊」、「延長戰爭者」等叫喊聲歡迎那些開往前線的新部隊。
表
1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和中立國損失和建造的船隻
時期 損失的船隻 建造的船隻
1915年
1744657 1202000
1916年
2799772 1688000
1917年
6623623 2937786
1918年第
1季度
1146920 870371
1918年第
2季度
963370 1243274
1918年第
3季度
892546 1384110
其時,德國的盟國處境更加困難。當薩洛尼卡的協約國軍隊司令弗朗謝·德斯佩雷將軍于
9月中旬發動進攻時,保加利亞戰線便崩潰了。
1918年
9月
29日,保加利亞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
10月
3日,國王費迪南讓位給他的兒子鮑裡斯。同樣,在土耳其,英帝國軍隊正以兩股力量乘勝前進——一股從埃及向地中海東部沿岸推進,另一股從波斯灣向美索不達米亞流域推進。
同時,從薩洛尼卡來的協約國軍隊正向君士坦丁堡進發。土耳其人為這些挫折所驚嚇,因保加利亞人的投降而孤立,于
1918年
10月
30日接受了停戰協定。
奧匈帝國的境況十分嚴重。許多少數民族紛紛成立國民議會,宣佈自己獨立。甚至以往一向統治這個帝國的日耳曼-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這時也在談論各自國家的獨立問題。與此同時,意大利人正渡過皮亞韋河,而弗朗謝·德斯佩雷正向多瑙河挺進。
11月
3日,奧匈帝國停戰委員會接受了意大利最高司令部提出的條件,
11月
6日,匈牙利自由黨領導人米哈伊·卡羅伊伯爵代表匈牙利在貝爾格萊德簽訂了單獨的停戰協定。
11月
11日,國王查理放棄了他的最高權利,古老的哈布斯堡帝國終於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