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演義 - 14 / 255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史演義

第14頁 / 共255頁。

天敘見天祐被殺,急欲從旁逃遁,巧值福壽趕到,手起刀落,揮作兩段。想做皇帝的趣味。埜先遂與福壽合兵,任意掃蕩,有幾個命不該死,逃向元璋處通報去了。閲至此,始知元璋之計。

埜先追趕敗兵,道過葛仙鄉,肆行劫掠。鄉中有民兵數百人,頭目叫作盧德茂,頗有俠氣,至是聞報,密遣壯士五十人,各着青衣,持牛酒出迎。埜先不知是計,遂與十餘騎先行。約裡許,青衣兵自後突起,攢槊競刺,把埜先等十餘人,殺得片甲不回。


  

襲人者亦被人襲,可見狡詐無益。及埜先從子兆先,得知凶信,來鄉報復,盧德茂已潛自引去,鄉民亦大半遠颺,只剩了空屋數百間,無可殺掠,方挈着部曲,還屯方山。元璋聞知各種消息,一面收集天敘敗卒,一面擬進攻方山,為天敘復仇。借名興師,計中有計。

忽又接得軍報,蠻子海牙,復帶領舟師數萬,襲踞採石磯,將進窺太平了。元璋大憤,便欲親去一戰。常遇春挺身道:「不勞元帥親征,只教末將前行,便可殺退那廝。」元璋道:「將軍此去,須要小心,若有挫失,太平即尚可保,和州必遭陷沒。

大眾家眷,都從此休了。」遇春領命,率着廖永忠、耿炳文等,駕舟而去。將至採石磯,海牙已聯檣來迎,遇春先授諸將密計,令各舟散佈江心,四面攻擊,自率健卒駕一舸,奮勇衝突。海牙恰也不懼,仗着艦大兵多,麾旗酣鬥,是時已為至正十六年仲春,江上輕飈,蕩漾不定,百忙中敘入此文,看似閒筆,實是要語。

初戰時,海牙尚據着順風,頗便擊射,不意相持半日,風竟隨帆而轉,遇春一方面的將士,竟順風縱起火來,風助火烈,火仗風威,一霎時把海牙船纜,盡行燒斷,分作數截,那船上亦被燒着,連撲救都是不及,還有何心戀戰?遇春左右指揮,各舟四集,都乘勢躍上敵船,亂砍亂剁,可憐一班元兵,不是赴水,便是飲刀。海牙忙改乘小舟,抱頭竄去,所有兵艦,盡被遇春等奪住,奏凱而回。採石磯兩次得勝。

自是江上無一元兵,高掌遠跖的朱元帥,無西顧憂,遂親督諸將,進取集慶路,真個是水陸並行,兵威浩蕩。陳兆先不知死活,還率眾來爭。一場角逐,生擒了陳兆先,收降了三萬六千人,兆先亦情願投誠。釋兆先而不殺,可知為天敘復仇之說,儘是虛言。

諸將恐降眾過多,防有他變,元璋嘆道:「去逆效順,還有何求?」當下挑選降眾,得勇士五百人,令備宿衛,環榻而寢。帳中除元璋自己外,只留馮國用一人。想他當亦諫阻,故特留侍以試之。元璋獨解甲登床,酣眠達旦,一夕無事,眾心乃安。

全是權術。

越數日,元璋復令馮國用,帶著五百降卒,作為衝鋒,五百人感激思奮,馳至蔣山,先登陷陣,擊退元兵,長驅至金陵城下。元將福壽,築柵為壘,屯兵固守,馮國用率隊攻柵,前僕後繼,徐達、常遇春等,次第踵至,你推我扳,竟將各柵毀去。元兵四潰,元將福壽,督兵出戰,眾寡不敵,又被殺退。徐、常等猛力圍攻,一連數日,伺隙齊登,福壽尚巷戰竟夕,至筋儘力疲,方大呼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言訖,舉劍向頸上一橫,鮮血直噴,頓時斃命。旌揚忠臣。金陵已破,諸將奉元璋入城,揭榜安民,一面召集官吏父老,溫言慰諭道:「元朝失政,生民塗炭,我率眾至此,無非為百姓除害,汝等各守舊業,勿生疑懼!賢人君子,能相從立功,我當重用。舊政不善,汝等可一一直陳,我當立除。

官吏毋得貪暴,虐我良民!」大眾聞言,拜謝而出,互相慶慰。各處義兵,次第來降,康茂才等亦聞風欽服,共得士卒五十萬人,乃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置天興建康翼元帥府,以廖永安為統軍元帥,禮聘儒士夏煜、孫炎、楊憲等十餘人,一律錄用。復以福壽為元殉節,斂屍禮葬,闔城大定。乃命徐達為大將,率諸將浮江東下,攻克鎮江,又分兵下金壇、丹陽等縣,以湯和為統軍元帥,駐守鎮江,再命鄧愈、邵成、華高、華雲龍等,率兵攻克廣德路,改名為廣興府,即以鄧愈為統軍元帥,駐守廣興,諸將以元璋威名日著,勸進爵為王,元璋不允,只自稱吳國公,置江南等處行中書省,親督省事,授李善長、宋思賢為參議,陶安、李夢庚等為左右司郎中員外郎都事等官,復置江南行樞密院,以徐達、湯和同僉樞密院事,置帳前親軍,以馮國用為總制都指揮使,設前後左右中五翼元帥府,及五部都先鋒,設官分職,井井有條。


  
一面遣將至和州,迎接眷屬,護送至府,即就元御史台居住。骨肉歡聚,喜氣重重,大明二百數十年的基業,便自此創始了。點清本旨,暫作一束。

先是徐達、湯和等下鎮江,收降盜目陳保二,及徐達兵歸,湯和復入僉樞密院事,保二心變,竟誘執詹、李二守將,奔投張士誠。士誠此時,正迭陷平江、松江、湖州、常州等處,又收得蠻子海牙的遺眾,聲勢甚盛,至保二歸降,自然收留,並將詹、李二將拘住。警報達應天府,元璋以二將被拘,恐遭毒手,只得先與通好,以便索還二將。遂修書一緘,命楊憲賫送士誠。

楊憲馳至平江,入見士誠,士誠遂展閲道:

昔隗囂據天水以稱雄,今足下據姑蘇以自王,吾深為足下喜。吾與足下,東西境也,睦鄰守圉,保境息民,古人所貴,吾甚慕焉。自今以後,通使往來,毋惑于交構之言,以生邊釁。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