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演義 - 30 / 255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史演義

第30頁 / 共255頁。

自死便了,何必將群妾侍女,盡付一炬。士誠獨坐室中,左右皆散走,徐達命降將李伯昇,往勸士誠出降。伯昇徑詣士誠室門,屢叩不應,至壞門而入,但見士誠冠冕龍裳,兩腳懸空,也做了懸樑客。伯昇忙令降將趙世雄,解繩救下,士誠竟甦醒轉來。

何必復活。適值潘元紹亦至,再三開導士誠,士誠終瞑目無言。乃用舊盾載了士誠,舁出葑門,登舟送應天。士誠仍不食不語,奄奄待斃。


  

到了龍江,仍然堅臥不起。眾兵將士誠舁至中書省,由李善長曉臂百端,勸他歸順。士誠竟出言不遜,倔強何用?惱動了李善長,稟報吳王元璋,擬置諸死。吳王尚欲保全,哪知士誠乘人不備,竟自縊死。

士誠起兵,在元至正十三年,至二十四年,自稱吳王,二十七年,縊死金陵,由吳王元璋,給棺殮葬。降將多赦罪不問,惟叛將熊天瑞被執,梟首示眾。吳會皆平,改平江為蘇州府,吳王又論功行賞,封李善長為宣國公,徐達為信國公,常遇春為鄂國公,余皆進爵有差。

惟平江未下時,吳王曾遣廖永忠至滁州,迎韓林兒歸應天,諸將以林兒到來,擬仍奉為帝,獨劉基不可。嗣聞林兒至瓜步,竟爾暴卒,或說劉基密稟吳王,令廖永忠覆林兒舟,致遭溺斃,是真是假,也無從證實,但林兒本不足為帝,乘此死了,還算得時。吳王元璋,替他喪葬,然後除去龍鳳年號,改為吳元年,立宗廟社稷,建宮室,訂正樂律,規定科舉。至平江已下,江東大定,乃分道出師,用正兵略中原,遣偏師徇南方。

又是雙管齊下。

先是元相脫脫,謫死雲南。從脫脫貶死事,接入元廷略史,既回應第四回文字,且使閲者便于接洽。河北一帶,多半淪沒,幸察罕帖木兒起兵關陝,轉戰大河南北,平晉冀,復汴梁,定山東,滅賊幾盡。吳王元璋,曾遣使致書察罕,與他通好,察罕留使不遣,只貽書作答。

嗣察罕為降將田豐所殺,元廷以察罕養子王保保,代理軍務。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率兵復仇,擒殺田豐,乃歸還吳王使人,並致書勸吳王歸元。元廷亦遣尚書張昶,航海至慶元,授吳王元璋為江西平章,吳王不受。擴廓智勇,不讓乃父,惟與河南平章孛羅帖木兒,屢次構兵,牽動宮掖。

元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與擴廓善,令調兵討孛羅。孛羅即舉兵犯闕,逐太子,幽二皇后奇氏。虧得威順王和尚,陰結勇士,刺死孛羅,元廷少安。擴廓送太子還都,受封為河南王,總制諸道軍馬,代太子出師江南。

不意關中四將軍,抗命不服,四將軍為誰?一名李思齊,一名張良弼,一名孔興,一名脫列伯,彼此聯盟,推李思齊為盟主,拒絶擴廓。擴廓怒不可遏,竟轉旆西趨,與李思齊等力爭,兩下相持經年,元廷屢遣使和解,各不奉詔。授人以,大都由此。尋順帝復特別賜諭,令擴廓專事江淮,擴廓必欲略定關中,然後南下,於是順帝不悅。

太子還都時,密謀內禪,與擴廓商議未協,亦懷隱恨。父子同忌擴廓,乃削他官職,奪他兵權,並由太子總統諸軍,專備擴、廓。看官!你想擴廓英年好勝,哪裡肯受此屈辱,卸甲歸田呢?當下佔據太原,抗命不臣。順帝正擬調兵進討,哪知應天一方面,已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二十五萬,北向進行,追溯前事,簡而不陋。

並馳檄齊、魯、河、洛、燕、薊、秦、晉間,其文道:


  

自宋祚傾移,元主中國,此豈人力?實乃天授。自是以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歷以弟鳩兄,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夫君人者斯民之主,朝廷者天下之本,禮義者禦世之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于天下?及其後世,荒淫失道,加以宰相擅權,憲台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保,雖因人事所致,實天厭其德而棄之也。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于茲,未聞有濟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于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憫!方今河、洛、關、陝,雖有數雄,阻兵據險,互相吞噬,皆非人民之主也。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勢之地,得長江天塹之險,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東連滄海,南控閩、越,湖、湘、漢、淝、兩淮、徐、邳,皆入版圖,奄及南方,盡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日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伐,拯生民于塗炭,復漢官之威儀,慮人民未知,反為我仇,挈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諭告,兵至民人勿避!予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爾民其聽之!

先是吳王元璋,與諸將籌議北伐事宜,常遇春謂當直搗元都,吳王不以為然,謂宜先取山東,繼入河南,進拔潼關,然後往攻元都,令他勢孤援絶,自然易下。再西向雲中、太原,進及關、隴,以期統一。戕其手足,方及元首,的是勝算。下文進兵次序,俱括在內。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