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混唐後傳 - 38 / 53
古典小說類 / 鐘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混唐後傳

第38頁 / 共53頁。

又因楊妃夢鬼從宮後而來,遂命以賜鍾馗之像,永鎮後宰門。因想起昔年太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于宮門,喟然嘆道:「我夢中的鬼魅,得鍾馗治之。那天下的寇賊,未知何人可治?安得再有如秦叔寶、尉遲恭這兩人。」忽想起:「秦叔寶的玄孫秦國模、秦國楨兄弟,當年曾上疏諫我,極是好話。

我那時反加廢斥,由今思之,誠為大錯,還該復用他為是。」遂以手敕諭中書省,起複原任翰林承旨秦國模、秦國楨,仍以原官入朝供職。


  

卻說秦家兄弟兩個,自遭廢斥,即屏居郊外,杜門不出。

忽一日,有一個通家朋友來相訪,那人姓南名霽雲,魏州人氏。

其為人有志節,精於騎射,勇略過人。他祖上與秦叔寶有交,因此他與國模兄弟是通家世契。那日策蹇而至,秦家兄弟接着,十分歡喜,各道寒暄,問其來京何事?霽雲道:「原任高要尉許遠,是弟父輩相知,其人深沉有智,節義自矢。他有一契友,是南陽人張巡,博學多才,深通陣法,開元中舉進士,為真源縣尹。

許公欲使弟往投之,今聞其朝覲來京,故此特來訪他。」秦國模道:「張、許二公是世間奇男子。愚兄弟亦久聞其名,今兄投之,得其所矣。」遂置酒款待,共談心事。

正飲酒間,忽聞家人傳說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舉兵造反,有飛報到京了。秦家兄弟拍案而起道:「吾久知此賊必懷反志。」南霽雲道:「天下方亂,非吾輩燕息之時。弟明日便當往候張公,與議國家大事,不可遲矣。」次日,即寫下名刺,懷着許遠的書,騎馬入京城。訪至張巡寓所問時,原來他已升為雍邱防禦使,于數日前去了。霽雲聽了,即要往雍邱,遂來別秦家兄弟。行到門首下馬,只見一個漢子,頭戴大帽,身穿短袍,策馬前來。

霽雲只道是個傳報的軍官,等他行到面前,舉手問道:「尊官可是傳報麼?范陽的亂信如何?」那漢看霽雲一表非俗,遂下馬舉手答道:「在下是從潞州來,要入京訪一個人,未知范陽反亂真實。尊官從京中出來,必知確報。」霽雲道:「在下也是來訪友的,尚未知其祥。如今所訪之友不遇,就要別了居停主人,往雍州去。」那漢道:「主人是誰?」霽雲指道:「就是這裡秦家。」那漢舉目一看,見門前有欽賜兄弟狀元匾額,便問道:「這兄弟狀元可就是秦叔寶的後人麼?」霽雲道:「是。」那漢道:「在下久慕此二公之名,恨未識面。今敢煩尊官引我一見何如?」霽雲道:「在下願引進。」遂各問了姓名,一同入內,見了秦家兄弟,敘禮就坐。霽雲備述訪張公不遇而返,指雷萬春說道:「門前邂逅雷兄,說起賢昆仲大名,十分仰慕,特來晉謁。」二秦就動問尊客姓名、居處。那漢道:「在下姓雷名萬春,涿州人氏。

因求名不就,棄文習武。常思為國家出力,怎奈未遇其時。今因訪親,特來到此,幸遇這南尊官,得謁二位先生,足慰生平仰慕之意。」國模道:「雷兄來訪何人?」雷萬春道:「要訪那樂部中雷海清。」霽雲聞言不悅道:「那雷海清不過是梨園的班頭,兄何故遠來訪他?難道要屈節賤己,以為進身之媒麼?」萬春笑道:「非敢謀進,因他是在下的胞兄,故特來一候。」霽雲道:「原來如此,在下失言了。」萬春道:「南兄,你說訪張公不遇,是哪個張公?」霽雲道:「是雍邱防禦使張巡。」萬春道:「此公是當今奇人,兄要訪他,意欲何為?」霽雲道:「今祿山反亂,勢必披猖。

吾往投張公,共圖討賊之事。」萬春慨然道:「尊兄之意正與鄙意相合,倘蒙不棄,願隨同行。」秦國楨道:「二兄既有同志,便可結盟,共圖討賊。」南、雷二人大喜,遂拜了四拜,結為生死之交。

秦家兄弟設席相款。

到了次日,霽雲同萬春入城來訪雷海清。行至住處,萬春先入,拜見哥哥,隨同海清出來迎迓霽雲,敘禮而坐。萬春略說了些家事,並述在秦家結交南霽雲,要同往雍邱之意。海清歡喜,向霽雲拱手稱謝。

霽雲道:「此是令弟謬愛,量小子有何才能。」海清對萬春道:「賢弟,我想安祿山這逆賊,稱兵謀叛,勢甚猖獗。那楊右相大言欺君,全無定亂之策。將來國家禍患,不知如何。

我既身受君恩,只得捐軀圖報。賢弟素有壯志,今又幸得與南官人交契,同往投張公,自可相與在成,誓當竭力報國。從今以後,我自盡我的節,你盡你的忠,不必以我為念。」說罷淚下如雨。

萬春也揮淚不止。霽雲為之慨然。

海清取出酒餚滿酒三杯,隨起身道:「我日逐在內廷供奉,無暇久敘。」遂取出一包金銀,贈為路費。大家灑淚而別。二人回至秦家,便束裝起行。


  

秦家兄弟又置酒餞行,各贐程儀。二人拜別,往雍邱而去。

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7回  矢忠貞真卿起義 遭疑忌舒翰喪師

卻說秦國模、秦國楨聞祿山反信,甚為朝廷擔憂。忽一日,中書省奉特旨起複國模、國楨原官,行下文書來。二人拜受恩命,即日入朝面君謝恩。玄宗溫言撫慰,即問討賊之策。

二人以次陳言。大約都以用兵宜慎、任將宜專為對。

忽吏部官來奏睢陽太守員缺,候聖旨選用。國模奏道:「睢陽為江淮之保障,今當擾亂之時,太守一官非尋常之人所能勝任,宜勿拘資格,不次擢用。臣所知高要尉許遠,既有志操,更饒才略,堪充此職。」玄宗準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