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戊申,奉聖號冊寶于庭拜授。攝太尉王旦,持節,載以玉輅,詣宮奉上,攝中書令丁謂讀訖,置玉匣中。己酉,三鼓,具法駕赴宮。五鼓,帝奉玉幣酌獻,讀冊文,命太尉封石匣。帝又詣先天觀、洞霄廣靈宮行香,復至太清宮、真元觀周覽,還奉元宮。曲赦亳州及車駕所經。升亳州為集慶軍節度,改真源縣曰衛真縣,給復二年;奉元宮曰明道宮。
司天言含譽星見。
庚戌,發衛真縣,次亳州,謁聖祖殿,禦奉元均慶樓,賜酺三日。
壬子,詔:「所過頓遞侵民田者,給復二年。」
甲寅,發亳州。
乙卯,次應天府。群臣言天書升輦,有雲五色如花,又黃雲如人連袂翊輅而下。丙辰,升應天府為南京,正殿榜以歸德,仍赦境內及東畿車駕所過縣流以下罪。禦重熙頒慶樓觀酺,凡三日。改聖祖殿為鴻慶殿。
是月,遼主畋潢河濱,復偕後獵于瑞鹿原。
二月,丁巳朔,發南京。
雍丘邢惇,以學術稱,隱居不出。帝之幸亳也,王曾薦之。及還,自亳召對,問治道,惇不對。帝問其故,惇曰:「陛下東封西祀,皆已畢矣,臣復何言!」帝悅,除許州助教,遣歸。惇衣服居處,一如平日,鄉人不覺其有官也。既卒,乃見其敕與廢紙同束置屋樑間。
戊午,次襄邑縣,皇子來朝。
庚申,夏州趙德明遣使詣行闕朝貢。
辛酉,車駕至自亳州。
戊辰,大風揚沙礫,百官習儀于恭謝壇,有墜幘者。
三司假內藏庫錢五十萬貫。
己巳,帝宿齋于玉清昭應宮之集禧殿。庚午,行薦獻之禮,遂赴太廟。辛未,享六室。壬申,恭謝天地于東效。還,禦乾元門,大赦,內外文武官悉加恩,諸路蠲放租賦有差。
遼耶律資忠之還自高麗也,權貴數言其短,出為上京副留守。是月,復遣使高麗索取六州地,高麗留弗遣。
三月,庚寅,以奉祀禮成,大宴含元殿。
庚子,遼遣北院樞密使耶律世良城招州。
丁未,以皇子受益為左衛上將軍,封慶國公,給俸錢二百千。
初,宰相屢言:「皇子未議封建,中外系望;今朝獻禮成,願特降制命。」帝雖從之,而謙讓未加王爵。舊制,國公食邑三千戶,今止千戶,有司之誤也。皇子即後宮李氏所生,於是五年矣,劉皇后以為己子,使楊婉儀保視之。
青州民越嵩年百一十歲,詔存問之。
戊申,遼命南京、奉聖、平、蔚、雲、應、朔等州置轉運使。
夏,四月,戊午,遼詔南京管內毋淹刑獄以妨農務。
庚申,三司借內藏庫綾十五萬匹。
帝謂宰相曰:「聞永興陳堯咨用刑峻酷,有竇隨者,提點本路刑獄,頗復伺察人過以激怒之,欲使內外畏憚,成其威望,此不可不責也。」辛酉,徙隨京西路。後數月,堯咨言導龍首渠入城以給民用,有詔嘉獎,因曰:「決渠濟之,不若省刑以安之,乃副聯意也。」
癸亥,烏庫部叛遼。
丙子,遼以西北路招討使蕭孝穆為北府宰相,賜忠穆熙霸功臣、同政事門下平章事。孝穆廉謹有禮法,時人稱之。
舒王元偁薨,帝臨哭,贈太尉、中書令,追封曹王,謚恭惠。元偁好學,善屬文,性慈恕。有集,帝為之序,藏秘閣。
沙州曹宗壽死,子賢順自為留後,奉貢請命于朝。是月,以賢順為歸義軍節度使。賢順亦遣使貢于遼。
五月,壬辰,命右仆射、平章事王旦為兗州景靈宮朝修使。
初,錢塘江堤以竹籠石,而潮嚙之,不數歲輒壞。轉運使陳堯佐與知杭州戚綸議易以薪土,有害其政者言于朝,以為不便。參知政事丁謂主言者以絀堯佐,堯佐爭不已。謂既徙綸揚州,癸未,又徙堯佐。京西路發運使李溥請復籠石為堤,數歲功不就,民力大困;卒用堯佐議,堤乃成。
乙未,詔模刻天書,奉安於玉清昭應宮。
修玉清昭應宮使丁謂,表請御製本宮碑頌及禦書額,從之。
庚子,太常博士鄧餘慶,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當劾舉主,詔釋之。帝因謂宰相曰:「連坐舉官,誠亦不易;如此公坐,猶或可矜。其有本不諳知,勉徇請託,及乎曠敗,何以逃責!」王旦曰:「薦才實難。士人操行,往往中變。」帝曰:「然。拔十得五,縱使徇私,朝廷由此得人蓋不少矣。」旦曰:「求人之際,但信其言而用之。有所曠敗,亦如其言而坐之。太祖朝,有自員外郎與所犯州縣官同除名者。太平興國初,程能為轉運使,舉官至濫,人多鄙之。」帝曰:「朝廷急於得人,苟不令薦舉,則才俊在下,無由自達。求人之要,固無出於此也。」
丙午,府州言知州興州刺史折惟昌卒。先是河東民運糧赴麟州,當出兵為援,惟昌時已屬疾,或請駐師浹旬以俊少間,惟昌曰:「古人受命忘家。死於官事,吾無恨也。」即引眾冒風沙而行,疾遂亟。帝遣使挾醫診視,弗及。於是命入內供奉官張文質馳往護葬,所須官給。以其弟惟忠知州事,錄其二子官。
禮部侍郎馮起請致仕,帝顧宰相,問其年。王旦曰:「起清名素履,搢紳少及,年實七十,以誠引退。」帝曰:「起謹畏寡過,亦可嘉也。」戊申,授戶部侍郎,致仕。
六月,壬戌,遣使賫禦藥賜景靈宮朝修使王旦。癸亥,旦入辭,又賜襲衣、金帶、鞍勒馬。詔自京至兗州察吏治民隱,聽以便宜行事。
河北緣邊安撫司言有自北界市馬三匹至者,已牒送順義軍。帝曰:「如聞彼國擒獲鬻馬出界人,皆戮之,遠配其家,甚可閔也。宜令安撫司,自今如有此類,俟夜遣人牽至境上,解覊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