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梁書 - 158 / 193
中國古代史類 / 姚思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梁書

第158頁 / 共193頁。

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聖,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若乃論文敘筆,則囿別區分,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上篇以上,綱領明矣。至于割情析表,籠圈條貫,摛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閲聲字,崇贊于《時序》,褒貶于《才略》,怊悵于《知音》,耿介於《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銓敘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雖復輕采毛髮,深極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遠,辭所不載,亦不勝數矣。及其品評成文,有同乎舊談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苟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務折衷。案轡文雅之場,而環絡藻繪之府,亦几乎備矣。但言不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瓶管,何能矩矱。茫茫往代,既洗予聞;眇眇來世,儻塵彼觀。


  

既成,未為時流所稱。勰自重其文,欲取定於沈約。約時貴盛,無由自達,乃負其書,候約出,干之於車前,狀若貨鬻者。約便命取讀,大重之,謂為深得文理,常陳諸几案。然勰為文長於佛理,京師寺塔及名僧碑誌,必請勰制文。有敕與慧震沙門于定林寺撰經證,功畢,遂啟求出家,先燔鬢髮以自誓,敕許之。乃于寺變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文集行于世。

王籍,字文海,琅邪臨沂人。祖遠,宋光祿勛。父僧祐,齊驍騎將軍。籍七歲能屬文。及長,好學博涉,有才氣,樂安任昉見而稱之。嘗于沈約坐賦得《詠燭》,甚為約賞。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天監初,除安成王主簿、尚書三公郎、廷尉正。歷餘姚、錢塘令,並以放免。久之,除輕車湘東王諮議參軍,隨府會稽。郡境有雲門、天柱山,籍嘗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邪溪賦詩,其略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當時以為文外獨絶。還為大司馬從事中郎,遷中散大夫,尤不得志,遂徒行市道,不擇交遊。湘東王為荊州,引為安西府諮議參軍,帶作塘令。不理縣事,日飲酒,人有訟者,鞭而遣之。少時,卒。文集行于世。

子碧,亦有文才,先籍卒。

何思澄,字元靜,東海郯人。父敬叔,齊征東錄事參軍、餘杭令。思澄少勤學,工文辭。起家為南康王侍郎,累遷安成王左常侍,兼太學博士,平南安成王行參軍,兼記室。隨府江州,為《游廬山詩》,沈約見之,大相稱賞,自以為弗逮。約郊居宅新構閣齋,因命工書人題此詩于壁。傅昭常請思澄制《釋奠詩》,辭文典麗。除廷尉正。天監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舉學士入華林撰《遍略》,勉舉思澄等五人以應選。遷治書侍御史。宋、齊以來,此職稍輕,天監初始重其選。車前依尚書二丞給三騶,執盛印青囊,舊事糾彈官印綬在前故也。久之,遷秣陵令,入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兼舍人如故。時徐勉、周舍以才具當朝,並好思澄學,常遞日招致之。昭明太子薨,出為黟縣令。遷除宣惠武陵王中錄事參軍,卒官,時年五十四。文集十五卷。初,思澄與宗人遜及子朗俱擅文名,時人語曰:「東海三何,子朗最多。」思澄聞之,曰:「此言誤耳。如其不然,故當歸遜。」思澄意謂宜在己也。


  
子朗,字世明,早有才思,工清言,周舍每與共談,服其精理。嘗為《敗塚賦》,擬莊周馬棰,其文甚工。世人語曰:「人中爽爽何子朗。」歷官員外散騎侍郎,出為固山令。卒,時年二十四。文集行于世。

劉杳,字士深,平原平原人也。祖乘民,宋冀州刺史。父聞慰齊東陽太守,有清績,在《齊書·良政傳》。杳年數歲,征士明僧紹見之,撫而言曰:「此兒實千里之駒。」十三,丁父憂,每哭,哀感行路。天監初,為太學博士、宣惠豫章王行參軍。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