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詩鑑賞下 - 117 / 171
古典詩類 / 唐代詩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唐詩鑑賞下

第117頁 / 共171頁。

第三句在絶句的寫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元代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大抵起承二句固難,然不過平直敘述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于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這首詩的第三句就有轉折得力、另開新境之妙。在前面兩句實以寫景之後,第三句出之以虛以寫情,使前面的形象描寫具有思想內涵的深度,並使全詩跌宕頓挫而逼出末句。在這裡,詩人點明「多少關心事」,然而,是家事?是國事?抑或家事而兼國事?他都沒有一字提到,只在第四句勾勒了「書灰到夜深」的詩人自己的形象。這一句其妙有三:一是點明「火爐前坐」的詩題;二是「夜深」照應起筆的「不寐」,開合有致;三是通過關於「書灰」動作的細節描寫,深入而含蓄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創造了一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情境。「書灰」是活用「書空」的典故。《晉書。殷浩傳》記載,浩為中軍將軍,受命領兵去平定「胡中大亂」,中途將領叛亂,功敗垂成。桓溫就此「上疏告浩」,「竟坐廢為庶人,徙于東陽之信安縣。」浩被黜放,「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詩人未便明言的隱衷,也許可從此典推測一點消息吧。

(李元洛)


  

引水行

引水行

李群玉

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

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唐代詩歌題材豐富,內容廣闊,生動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但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鬥爭,卻很少得到反映。象李白的《秋浦歌》(爐火照天地)這種描繪壯美的勞動場景的詩作,竟如空谷足音。這是封建文人的時代侷限和階級侷限所造成的。正因為這樣,李群玉的這首《引水行》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詩裡描寫的是竹筒引水,多見于南方山區。鑿通腔內竹節的長竹筒,節節相連,把泉水從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飲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水缸裡,丁冬之聲不絶,形成南方山區特有的富於詩意的風光。

一、二兩句寫竹筒引泉出洞。一條寒玉,是對引水竹筒的生動比喻。李賀曾用「削玉」形容新竹的光潔挺拔(見《昌谷北園新筍》),這裡用「寒玉」形容竹筒的碧綠光潔,可謂異曲同工。不說「碧玉」而說「寒玉」,是為了與「秋泉」相應,以突出引水的竹筒給人帶來的清然泠然的感受。寒玉秋泉,益見水之清洌,也益見竹之光潔。玉是固體,泉卻是流動的,「寒玉走秋泉」,彷彿不可能。但正是這樣,才促使讀者去尋求其中奧秘。原來這條「寒玉」竟是中空貫通的。泉行筒中,是看不見的,只能自聽覺得之。所以「寒玉走秋泉」的比喻本身,就蘊含著詩人發現竹筒引水奧秘的欣喜之情。

「引出深蘿洞口煙。」這句是說泉水被竹筒從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蘿一類植物纏繞蔓生;洞口附近,常蒙着一層煙霧似的水氣。「深蘿洞口煙」描繪的正是這種景色。按通常順序,應先寫深蘿泉洞,再寫竹筒流泉,現在倒過來寫,是由於詩人先發現竹筒流泉,其聲淙淙,然後才按跡循蹤,發現它來自幽深的岩洞。這樣寫不但符合觀察事物的過程,而且能將最吸引人的新鮮景物先描繪出來,收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竹筒引水,一般都是順着山勢,沿著山路,由高而低,蜿蜒而下。詩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樣,都是由山上向山下,所以多數情況下都和連綿不斷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說「十里暗流聲不斷」。有時山路折入兩山峽谷之間,而渡槽則凌空跨越,這就成了「行人頭上過潺湲」。詩不是說明文,花費很大氣力去說明某一事物,即使再精確,也不見得有感人的藝術力量。這兩句詩對竹筒沿山蜿蜒而下的描寫是精確的,但它決不單純是一種客觀的不動感情的說明,而是充滿詩的情趣的生動描寫。關鍵就在於它寫出了山行者和引水竹筒之間親切的關係。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流不斷,似是有意與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趕路,邂逅如此良伴,該會平添多少興味!「十里暗流聲不斷」,不只是寫竹筒流泉,而且寫出了詩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時時側耳傾聽竹筒流泉的琤琤清韻的情景:「行人頭上過潺湲」,更生動地抒寫了詩人耳聞目接之際那種新奇、喜悅的感受。

竹筒引水,是古代勞動人民巧紗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動事例,改造自然的同時也為自然增添了新的景色,新的美。而這種景色本身,又是自然與人工的不露痕跡的和諧結合。它本就富於詩意,富於清新樸素的美感。但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來的這種美的事物,能為文人所發現、欣賞並加以生動表現的卻不多。僅此一端,也足以使我們珍視這首《引水行》了。

(劉學鍇)

黃陵廟

黃陵廟

李群玉

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女兒蒨裙新。

輕舟短櫂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

黃陵廟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廟,又叫湘妃祠,座落在洞庭湖畔。這首詩雖然以「黃陵廟」為題,所寫內容卻與二妃故事並不相干。詩中描畫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詩人對她的愛悅之情。

「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廟前,春光明媚,綠草如茵──這是黃陵女兒即將出現的具體環境。美麗的大自然彷彿正在等待以至是在呼喚着一位美麗姑娘的到來。莎草碧綠,正好映襯出般家姑娘的動人形象。

「黃陵女兒蒨裙新」,一位穿著紅裙的年輕女子翩然來到,碧綠的莎草上映出了艷麗的紅裙。蒨(qià;n欠),是一種紅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紅色。「蒨裙」,本已夠艷的了,何況又是「新」的。在莎草閃亮的綠色映襯下,不難想見這位穿著紅裙的女子嫵媚動人的身形體態。


  

「輕舟短櫂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是寫女子駕船而去。而船後還飄散着她的一串歌聲。詩人出神地凝望着,只見小船向着洞庭湖水面漸去漸遠,直至消失。「水遠山長」,形象地寫出詩人目送黃陵女兒划著短槳消失在遠水長山那邊的情景。「水遠山長」四字還象一面鏡子,從對面照出了悵然獨立、若有所失的詩人的形象。

《黃陵廟》在藝術上的成功,主要在於採用了寫意的白描手法。詩人完全擺脫了形似的摹擬刻畫,十分忠實于自己的感受。綠草映出的紅裙留給詩人的印象最深,他對黃陵女兒的描畫就只是抹上一筆鮮紅的顏色,而毫不顧及穿裙女子的頭腳臉面。登舟、舉槳與唱歌遠去最牽動詩人的情思,他就把「輕舟」、「短櫂」、歌聲以及望中的遠水長山,一一攝入畫面。筆墨所及,無非是眼前景、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追求花俏,文字不矯飾,樸實傳神,頗有「豪華落盡見真淳」之美。

(陳志明)

贈人

贈人

李群玉

曾留宋玉舊衣裳,惹得巫山夢裡香。

雲雨無情難管領,任他別嫁楚襄王。

這首《贈人》詩,所贈之人雖不可考,但從內容可知,對方是一位失戀的多情男了。全詩借用宋玉《高唐賦》與《神女賦》的典故寫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