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一 - 38 / 334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太平廣記 一

第38頁 / 共334頁。

第七次考驗,張道陵帶著弟子們登上懸崖絶壁,下面的石縫間長着一棵桃樹,有人的胳膊那麼粗,桃樹下就是萬丈深淵,桃樹上結着很大的桃子。張道陵就對弟子們說:「誰能摘下那桃子,我就把修道的秘訣傳授給他。」這時有三百來個弟子都趴在崖邊看那桃樹,個個嚇得雙腿顫慄汗流浹背,不敢長時間看那桃樹,最後都嚇得退了回去,說不敢去摘那桃子。只有趙升說:「有神靈保佑,有什麼危險呢?何況還有我的仙師在這裡,他能眼看著我摔死在山谷裡嗎?即然是仙師讓摘這桃子,說明這桃子一定能夠摘到的。」說罷,趙升縱身一跳,落在桃樹上,身子都沒有打晃,摘下一大抱桃子。然而石壁像牆那麼陡峭,無法攀登着回到崖上。於是趙升就在下面把摘到的桃子一隻一隻地扔了上去。一共是二百零二隻桃子。張道陵把桃子分給弟子們一人一隻,自己吃了一隻,給趙升留了一隻等他上來。大家親眼看見張道陵的手臂突然加長了兩三丈伸到桃樹上去拉趙升,趙升一下子就上來了。張道陵把剛纔留的桃子給了趙升,趙升吃完以後,張道陵就站在懸崖邊上笑着說,「趙升因為心術端正,才能跳到桃樹上連身子都不晃。我也想跳下去,一定能摘着最大的桃子。」弟子們都勸張道陵不要跳,只有王長和趙升不說話。張道陵就往下一跳,卻沒有落在桃樹上,不知落到什麼地方去了。四面都是仰視看見頂的高山峻嶺,山頂高入雲天,往下看是沒有底的深谷,連道路都沒有。弟子們這時都嚇得哭了起來,只有趙升和王長沒有哭,兩人議論道:「老師就像我們的父親一樣,現在他跳進了萬丈深谷,我們這樣活着也於心不安啊!」說罷兩個人一齊跳下了懸崖,沒想到正好落在張道陵的面前。

只見張道陵盤腿坐在一個很小的帳中床上,他見到趙升和王長,就笑着說:「我知道你倆會來的。」接着就向他倆傳授了修道的秘訣。三天後,他們三人一同回到家中,弟子們看見以後,又驚又喜。後來,張道陵和趙升、王長三個人都是大白天成仙飛昇入雲,弟子們仰着頭看,只見他們漸漸飛入雲中不見了。


  

最初張道陵進入四川大足縣鵠鳴山煉成了仙丹後,只吃了半付,雖然沒有升天,但已成為地上的神仙。他不急着升天,就是為了對趙升作七次考驗以便超度他,從這件事也看出張道陵是先知趙升修道的志向是端正堅定的。

卷第九 神仙九

李少君 孔元方 王烈 焦先 孫登 呂文敬 沈建

李少君


  
李少君者,齊人也。漢武帝召募方士。少君于安期先生得神丹爐火之方,家貧,不能辦藥,謂弟子曰:「老將至矣,而財不足,雖躬耕力作,不足以致辦。今天子好道,欲往見之,求為合藥,可得恣意。」乃以方上帝,云:「丹砂可成黃金,金成服之升仙。臣常游海上,見安期先生,食棗大如瓜。」天子甚尊敬之,賜遺無數。少君嘗與武安侯飲食,座中有一老人,年九十餘,少君問其名,乃言曾與老人祖父游夜(明抄本夜作射),見小兒從其祖父,吾故識之。時一座盡驚。又少君見武帝有故銅器,因識之曰:「齊桓公常陳此器于寢座。帝按言觀其刻字,果齊之故器也,因知少君是數百歲人矣。視之如五十許人,面色肌膚,甚有光澤,口齒如童子。王公貴人,聞其能令人不死,莫不仰慕,所遺金錢山積。少君乃密作神丹,丹成,謂帝曰:“陛下不能絶驕奢,遣聲色,殺伐不止,喜怒不勝,萬里有不歸之魂,市曹有流血之刑,神丹大道,未可得成。」乃以少藥方與帝,少君便稱疾。是夜,帝夢與少君俱上嵩高山,半道,有使者乘龍持節雲中來,言太乙請少君。帝遂覺,即使人問少君消息,且告近臣曰:「朕昨夢少君舍朕去。」少君乃病困,帝往視之,並使人受其方,事未竟而卒。帝曰:「少君不死,故化去耳。」及斂,忽失屍所在,中表衣悉不解,如蟬蛻也。帝猶增嘆,恨求少君不勤也。初少君與朝議郎董仲躬相親愛。仲躬宿有疾,體枯氣少。少君乃與其成藥二劑,並其方,用戊巳之草,后土脂,黃精根,獸沉肪,先莠之根,百卉花釀,亥月上旬,合煎銅器中,使童子沐浴潔淨,調其湯火,使合成鷄子,三枚為程。服盡一劑,身體便輕;服三劑,齒落更生;五劑,年壽長而不復傾。仲躬為人剛直,博學五經,然不達道術,笑世人服藥學道,頻上書諫武帝,以為人生則命,衰老有常,非道術所能延。意雖見其有異,將為天性,非術所致,得藥竟不服,又不問其方。少君去後數月,仲躬病甚。常聞武帝說前夢,恨惜少君,仲躬憶少君所留藥。試服之,未半,乃身體輕壯,其病頓愈;服盡,氣力如年少時,乃信有長生不死之道。解官,行求道士,問其方,竟不能悉曉。仲躬唯得發不白,形容盛甚,年八十餘乃死。囑其子道生曰:「我少得少君方藥,初不信,事後得力,無能解之,懷恨于黃泉矣。汝可行求人間方術之事,解其方意,長服此藥,必度世也。」時有文成將軍,亦得少君術。事武帝,帝后遣使誅之,文成謂使者曰:「為吾謝帝,不能忍少日而敗大事乎?帝好自愛,後三十年,求我于成山,方共事,不相怨也。」使者還,具言之。帝令發其棺視之,無所見,唯有竹筒一枚。帝疑其弟子竊其屍而藏之,乃收捕,檢問其跡,帝乃大悔誅文成。後復征諸方士,更于甘泉祀太乙,又別設一座祀文成,帝親執禮焉。(原缺出處,查出《神仙傳》)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