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一 - 108 / 334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太平廣記 一

第108頁 / 共334頁。

唐開元中,有張李二公,同志相與,于泰山學道。久之,李以皇枝,思仕宦,辭而歸。張曰:「人各有志,為官其君志也,何怍焉?」天寶末,李仕至大理丞。屬安祿山之亂,攜其家累,自武關出而歸襄陽寓居。尋奉使至揚州,途覯張子,衣服澤弊,佯若自失。李氏有哀恤之意,求與同宿。張曰:「我主人頗有生計。」邀李同去,既至,門庭宏壯,賓從璀璨,狀若貴人。李甚愕之,曰:「焉得如此!」張戒無言,且為所笑。既而極備珍膳。食畢,命諸雜伎女樂五人,悉持本樂,中有持箏者,酷似李之妻。李視之尤切,飲中而凝睇者數四。張問其故。李指箏者:「是似吾室,能不眷?」張笑曰:「天下有相似人。」及將散,張呼持箏婦,以林檎系裙帶上,然後使回去,謂李曰:「君欲幾多錢而遂其願。」李云:「得三百千,當辦己事。」張有故席帽,謂李曰:「可持此詣藥鋪,問王老家,‘張三令持此取三百千貫錢?彼當與君也。」遂各散去。明日,李至其門,亭館荒穢,扃鑰久閉,至復無有人行蹤。乃詢傍舍求張三。鄰人曰:「此劉道玄宅也,十餘年無居者。」李嘆訝良久,遂持帽詣王家求錢。王老令送帽問家人,審是張老帽否。其女(其女二字原在審字上,據陸其清抄本《廣異記》改)云:「前所綴綠綫猶在。」李問張是何人。王云:「是五十年前來茯苓主顧。今有二千餘貫錢在藥行中。」李領錢而回,重求,終不見矣。尋還襄陽,試索其妻裙帶上,果得林檎,問其故。云:“昨夕夢見五六人追,雲是張仙喚抽箏。臨別,以林檎系裙帶上。方知張亦得仙矣。(出《廣異記》)

【譯文】


  

唐朝開元年間,有張、李二公,志同道合,一起在泰山學道。過了好久,李公因為是皇族,想憑此當大官,就告辭要回去。張公說:「人各有志,當官是你的志向,還有什麼慚愧的呢!」天寶末年,李公做官做到大理丞。趕上安祿山之亂,他攜帶著家眷,從武關出來,回到襄陽居住。不久他奉命出差來到揚州,在路上見到張公。張公的衣服油亮破舊,又裝出一副失意的樣子,李公有可憐他的想法,請他和自己同宿。張公說:「我的主人很有謀生的辦法。」他邀請李公和他一塊去。到了之後,見門庭宏大壯觀,仆從的穿戴光彩奪目,樣子很像富貴之人。李公非常驚訝地說:「怎麼能這樣呢?」張公警告他不要說話,不然將被人家笑話。然後準備了極豐盛的飯食款待他。吃完飯,又讓五位女雜伎樂工,全都拿出樂器奏樂。其中有一個拿着箏的,特別像李公的妻子,李公看得非常真切。喝酒的過程中,他多次凝目看她。張公問他為什麼這樣。李公指着抱箏的女人說:「這個人像我的妻子,哪能不眷戀!」張公笑道:「天下相似的人有的是。」要解散的時候,張公喊來那抱箏的女人,把一枚花紅果係在她的裙帶上,然後讓她回去。張公對李公說:「你要有多少錢才能滿足呢?」李公說:「能得到三百千,就能把我自己的事情辦好。」張公有一頂舊席帽。他對李公說:「你可以拿着這頂帽子到藥鋪去,對王老家說:『張三讓我拿這頂帽子來取三百千貫錢。』他們就能給你。」於是各自散去。第二天,李公又到了張公邀他去的那家門前。亭館很荒蕪,門窗久閉,甚至再沒有人的行蹤。他就到旁邊的人家去打聽張三。鄰人說:「這是劉道玄的住宅,十多年沒人住了。李公驚嘆了好久。於是他又拿着帽子到王家去要錢。王老讓人把帽子送到家裡去問問家人,查看一下是不是張老的帽子。王老的女兒說:“以前我在帽子上縫的綠綫還在上面。」李公問張三是什麼人,王老說:「這是五十年前常來買賣茯苓的老主顧,現在還有兩千多貫錢存在藥鋪裡。」李公領到錢回去,重新去找張公,始終沒有再見到他。不久,李公回到襄陽,試探着在妻子的裙帶上尋找,果然找到了一枚花紅果。他問妻子這是怎麼回事,妻子說:「昨晚夢見五六個人追我,說是一位姓張的神仙叫我去撥箏。臨別的時候,他把一枚花紅果係在我的裙帶上。」李公這才知道張公已經成仙了。

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許宣平 劉清真 張殖 蕭靜之 朱孺子

許宣平


  
許宣平,新安歙人也。唐睿宗景雲中,隱于城陽山南塢,結庵以居。不知其服餌,但見不食。顏色若四十許人,行如奔馬。時或負薪以賣,擔常掛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騰騰拄之以歸。獨吟曰:「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路人莫問歸何處,穿入白雲行翠微。」爾來三十餘年,或拯人懸危,或救人疾苦。城市人多訪之,不見,但覽庵壁題詩云:「隱居三十載,石室南山巔。靜夜玩明月,明朝飲碧泉。樵人歌壠上,谷鳥戲岩前。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好事者多詠其詩。有時行長安,于驛路洛陽同華間傳舍是處題之。天寶中,李白自翰林出,東遊經傳舍,覽詩吟之,嗟嘆曰:「此仙詩也。」及詰之於人,得宣平之實。白於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訪之不得。乃題其庵壁曰:我吟傳舍詩,來訪真人居。煙嶺迷高跡,雲林隔太虛。窺庭但蕭索,倚柱空躊躇。應化遼天鶴,歸當千歲余。”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蹤跡。百餘年後,咸通七年。郡人許明奴家有嫗。常逐伴入山採樵,獨于南山中見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問嫗曰:「汝許明奴家人也?我明奴之祖宣平。」嫗言:「常聞已得仙矣!」曰:「汝歸,為我語明奴,言我在此山中。與汝一桃食之,不可將出。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嫗乃食桃,甚美,頃之而盡。宣平遣嫗隨樵人歸家言之,明奴之族甚異之,傳聞于郡人。其後嫗卻食,日漸童顏,輕健愈常。中和年已後,兵荒相繼,居人不安,明奴徙家避難,嫗入山不歸。今人採樵,或有見其嫗,身衣藤葉,行疾如飛。逐之,升林木而去。(出《續仙傳》)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