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三 - 46 / 150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太平廣記 三

第46頁 / 共150頁。

韋誕,字仲將,曹魏時京都地區人,太仆的兒子,為官任到侍中。韋誕師張芝,兼學邯鄲淳的書法。他能書各種書法,尤其精通題署匾額。魏明帝築成凌雲台,詔令韋誕題台名,有一點寫得上下的位置不得當,因此,將韋誕用粗繩系身吊到台上懸放匾額的地方,就地點正。韋誕感到很危險,恐懼異常。事後他告誡子孫,再不要習練大字楷法。

袁昂說:「韋誕的書法如龍拿虎據、劍拔弩張。」張茂先說:「京都地區的韋誕、韋誕的兒子韋熊、潁川鐘繇、鐘繇的兒子鐘會,都擅長隷書。」魏明帝青龍年間,洛陽、許昌、鄴三都,宮殿,亭觀剛剛落成。明帝傳下詔書,命令韋誕題署匾額,做為永久的法度。發給他御用的筆墨,他都不使用。啟奏明帝說:「蔡邕認為自己能書,兼收斯、喜的書法精妙,不是細絹不隨便下筆。這就是想做好一件事,必須先準備好做這件事情的用品,工具。如果發給我張芝制的筆,左伯制的紙,和臣下自己制的墨,再加上臣下握筆的手,我就可以姿意書寫一丈那麼大的字,也可以在方寸小的地方寫下千言小字。然而寫出的文字的精妙程度,完全可以跟索靖相比美。」韋誕死於魏齊王嘉平五年,享年七十五歲。韋誕書寫隷書、章草、飛白筆法精妙,也能書小篆。他的哥哥韋康也工習書法。他的兒子韋熊也擅長書法。當時人們說:名書法家的兒子,不會有第二種事業的。「世人都讚美他們父子。又有一種說法:」魏明帝修造成凌雲台後,錯誤地先將匾額釘上,而沒有題寫「凌雲台」三個字。發現後,用一隻大籠盛着韋誕,再用轆轤將籠吊上樓頂匾額處,讓他在上面題寫匾額,離地面有二十多丈高。韋誕驚懼萬分地題寫完匾額,回到家裡後,告誡他的兒、孫們,從此之後不要再練習大楷。


  

卷第二百七

書二

王羲之 王獻之 王修 荀輿 謝安 王慄 戴安道康昕 韋昶 蕭思話 王僧虔 王融 蕭子云 蕭特 僧智永 僧智果

王羲之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于其父枕中,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文,更祝板,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三十三書《蘭亭序》,三十七書《黃庭經》。書訖,空中有語:「卿書感我,而況人乎,吾是天台文(說郛九二文作丈)人。」自言真勝鐘繇。羲之書多不一體,(出羊欣《筆陣圖》)逸少善草、隷、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逸少隷、行、草、章、飛白五體俱入神,八分入妙。妻郗氏甚工書。有七子,獻之最知名。玄之、凝之、徽之,操之並工草。(出《書斷》)

又 羲之,書以章草答庾亮。示翼,翼見,乃嘆伏。因與羲之書雲,「吾昔有伯英章草八紙,過江顛沛,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絶,忽見足下答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羲之罷會稽,住蕺山下。旦見一老姥,把十許六角竹扇出市。王聊問:「比欲貨耶,一枚幾錢?」答云:「二十許。」右軍取筆書扇,扇五字。姥大悵惋云:「老婦(婦字原缺,據明抄本補)舉家朝餐,俱仰于此,雲何書壞。」王答曰:「無所損,但道是王右軍書字,請一百。」既入市,人競市之。後數日,復以數扇來詣,請更書,王笑而不答。又云,羲之曾自書表與穆帝,專精任意。帝乃令索紙色類,長短闊狹,與王表相似。使張翼寫效,一毫不異,乃題後答之。羲之初不覺,後更相看,乃嘆曰:「小人亂真乃爾。」羲之性好鵝,山陽曇忀村有一道士養好者十餘。王清旦乘小船,故往看之。意大願樂,乃告求市易,道士不與。百方譬說,不能得之。道士言性好道,久欲寫河上公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府君若能自書老子(老子原作屈,據明抄本改)《道德》各兩章,便合群以奉。羲之停半日,為寫畢。籠鵝而歸,大以為樂。又嘗詣一門生家,設佳饌供給,意甚感之,欲以書相報。見有一新榧幾,至滑淨,王便書之,草正相半。門生送王歸郡,比還家,其父已刮削都盡,兒還去看,驚懊累日。(出《圖書會粹》)


  
又 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嘗遊山陰。與太原孫統承、公孫綽興、公(公字原缺,據法書要錄補)廣漢王彬之道生、陳郡謝安石、高平郗罷重熙、太原王(王字原缺,據法書要錄補)藴叔仁、釋支遁道林、並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一人,修袚禊之禮。揮毫制序,興樂而書。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絶代更無。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別體,就中之字最多。(出《法書要錄》)

【譯文】

王羲之,晉朝人,字逸少,是王曠的兒子。王羲之七歲時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他父親枕中看到一部前代人談論書法的書《筆說》,悄悄取出來讀,被他父親發現。父親問:「你為什麼偷看我的秘籍」羲之笑而不答。母親問:「你看的是用筆法?」 父親見他年歲還小,恐怕他不能理會,對他說:「待你長大成人,我教你書法。」羲之俯身下拜,說:「爸爸,這本書法秘籍,現在就讓孩兒一用吧。等到成人再用它,那不是耽誤了孩兒幼年才華的發展了嗎?」父親大喜,於是將秘籍交給羲之使用。不到一個月的工夫,王羲之的書法就大有長進。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見到這種情形,對太常王策說:「羲之這孩子一定是正在讀用筆訣。近些日子,我看他的書法,很有些老成大器。」衛夫人激動得流着眼淚說:「這孩子將來一定能遮住我的名聲啊!」晉帝時,更換祭北郊文的祝板。工匠們刻的字,王羲之書寫的,筆鋒入木三分。王羲之三十三歲書寫《蘭亭序》,三十七歲書寫《黃庭經》。書完後,空中有人語聲:「卿的書法都感動了我,何況世人呢?我是天台文士真聖鐘繇!」王羲之的書法多數都不是一種字型。他擅長書草、書隷書、八分、飛白、章草行書,集諸家之精妙融為一爐,自成一家。王羲之的書法千變萬化,是上天賦予他這種功力與才能。王羲之隷、行、草、章草、飛白五體俱出神入化,八分已入妙境。妻郗氏也寫一手好字。他有七個兒子,王獻之最出名。另外有四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均工草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