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三 - 50 / 150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太平廣記 三

第50頁 / 共150頁。

又 僧智永曾經在一座樓上學習書法,書法學成後才下樓。梁,周興嗣編寫《千字文》,裡面提到王羲之,人們都不知道他是誰。這件事情開始時起於梁武帝教諸位王子王孫書法,讓殷鐵石在王羲之的墨跡中,拓出一千個字不重複,每字一張紙,沒有順序的雜亂放在一起。武帝召見周興嗣說:「卿你很有才思,請為我將它們有順序的編在一起,還要上韻。」周興嗣一個晚上就將這一個個字按上韻的規則編綴在一起。殫精竭智,一夜的工夫鬢髮全都累白了。武帝重重地獎賞了他。王羲之的孫子智永禪師,親自臨摹了八百本,施捨給世外,江南各個寺院中各留一本。

智永禪師住在吳興永欣寺內學習書法,積存用的禿筆頭十瓮,每瓮都盛有好幾千支。來向他求字或是請他題寫匾額的人流如市,終日不斷。他住的那間齋室,門檻都讓來人踩穿了,後來用鐵皮裹上,人稱「鐵門檻」。後來,智永禪師將十瓮筆埋葬了,起名為「退筆塚」,自己為它撰寫、題刻銘文。智永禪師曾長期住在永欣寺閣樓上臨摹字貼,用廢的筆頭放在一個大竹簏內。這種竹簏每隻可以盛一石米,一共盛了滿滿五簏禿筆。


  

僧智果

隋永欣寺僧智果,會稽人也。煬帝甚善之。工書銘石,其為瘦健,造次難類。嘗謂永師云:"和尚得右軍肉,智果得骨。夫筋骨藏於膚肉,山水不厭高深。而此公稍乏清幽,傷于淺露。若吳人之戰,輕進易退,勇力而非武,虛張誇耀,無乃小人儒乎。智果隷、行、草入能。(出《書斷》)

【譯文】

隋朝永欣寺僧智果,會稽人。隋煬帝對智果僧很是友善。智果僧既工書法又銘石刻碑。他的書法字型瘦健,書寫匆忙,很難說他師法哪家。隋煬帝曾對智果禪師說:「和尚你學得的是王羲之書法的形態,智果和尚深得王羲之書法的風骨。」筋骨隱藏在肌膚的裡面。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智果僧人的書法缺少清逸欲仙的空靈之氣,敗筆在淺露上。就象吳人作戰,輕易就進攻,輕易就退卻。全憑着一時的勇氣,而不講究戰法。這是虛張聲勢地自我誇耀,這豈不是小聰明麼?智果僧人的書法,隷書、行書,都達到自成一家的程度。

卷第二百八 書三

唐太宗 購蘭亭序 漢王元昌 歐陽詢 歐陽通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高正臣

王紹宗 鄭廣文 李陽冰 張旭 僧懷素

唐太宗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自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絶。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又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嘗召三品已上,賜宴于玄武門。帝操筆作飛白書,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競。散騎常侍劉洎,登禦床引手,然後得之。其不得者,咸稱洎登床,罪當死,請付法。太宗笑曰:「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出《尚書故實》)

【譯文】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四年,自己用真草書寫一套屏風,給群臣看。這套屏風的書法筆力遒勁有力。堪稱當時最好的真草書法了。唐太宗曾對手下的大臣說:「書法是小小的學問,初學時且忌急於求成。天天都堅持用心學習練筆,尤其勝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世上各行各藝,沒有你用心去學習它而一點收穫也得不到的,問題出在你不能全力以赴地去精心研究求索它。」唐太宗又說:「我臨摹古人的書法字帖,並不特意去效仿每個字的形體結構,而將功夫用在摸透它的筆力風骨上面。筆力風骨你吃透了,形體結構自然而然地就把握了。」唐太宗經常召集三品以上的臣屬們,聚宴在玄武門。太宗親自執筆作飛白草書,諸位大臣們藉著酒興,都紛紛從太宗手中拿過筆來,相比着揮毫書寫。散騎常侍劉洎,爬上皇帝休息的床上從太宗手中將筆奪過來。沒有搶到筆的大臣們,異口同聲地說劉洎爬上龍床,是超越了君臣的禮度,當處死罪,一致要求依照唐朝的法律處辦他。唐太宗笑着說:「諸位愛卿不要這麼講!過去曾經聽說過漢時有個叫班婕妤的宮庭女官,她甘願退居東宮而不去陪伴君王。今天,我朝出了個登上龍床,從君王手中搶筆書寫的劉洎劉常侍!」

購蘭亭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