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312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隋唐演義

第312頁 / 共317頁。

張說因此于開元年間,極被寵遇。肅宗即位時,楊氏已薨,追尊為元獻皇后。他平日曾把懷胎時的事,說與肅宗知道,肅宗極感張說之恩。張家二子張均、張(土自),肅宗自幼和他嬉遊飲食,似同胞兄弟一般。張說亡後,二子俱為顯官,張(土自)又贅公主為駙馬,恩榮無比。不意以從逆得罪當斬,肅宗不忘舊恩,欲赦其罪。卻因上皇曾有叛臣不可輕宥之諭,今著特赦此二人,不敢不表奏上皇。只道上皇亦必念舊,免其一死。不道上皇覽表,即批旨道:張均、張(土自)世受國恩,乃喪心從賊,此朝廷之叛臣,即張說之逆子,罪不容囗。余老矣,不欲更聞朝政,但誅叛懲逆,國法所重,即來請命,難以徇情,宜照法司所擬行。

你道上皇因何不肯赦此二人?當日車駕西狩,行至咸陽地方,上皇顧問高力士道:「朕今此行,朝臣尚多未知,從行者甚少,汝試猜這朝臣中誰先來,誰不來?」


  

力士道:「苟非懷二心者,必無不來之理。竊意侍郎房琯,外人俱以為可作宰相,卻未蒙朝廷大用,他又常為安祿山所薦,今恐或不來。尚書張均、駙馬張(土自),受恩最深,且系國戚,是必先來。」

上皇搖首微笑道:「事未可知也。」

有駕至普安,房琯奔赴行在見駕。上皇首問:「張均、張(土自)可見否?」

房琯道:「臣欲約與俱來,彼遲疑不決,微窺其意,似有所蓄而不能言者。」

上皇顧謂高力士道:「朕固知此二奴貪而無義也。」

力士道:「偏是受恩者竟懷二心,此誠人所不及料。」

自此上皇常痛罵此二人,今日怎肯赦他!肅宗得旨,心甚不安,即親至興慶宮,朝見上皇,面奏道:「臣非敢徇情壞法,但臣向非張說,安有今日?故不忍不曲宥其子,伏乞父皇法外推恩。」

上皇猶未許,梅妃在旁進言道:「若張家二子俱伏法,燕國公幾將不祀,甚為可傷。況張(土自)系駙馬,或可邀議親之典。」

肅宗再三懇請,上皇道:「吾看汝面,姑寬赦張(土自)便了。張均這奴,我聞其引賊搜宮,破壞吾家,決不可活。」

肅宗不敢再奏,謝恩而退。上皇即日乃下誥云:張均、張(土自),本應俱斬,今從皇帝意,止將張均正法,張(土自)姑免死。

長流嶺南。達奚珣于逆賊安祿山奏請獻馬之時,曾有密表諫阻,今止斬其身,其家免入官,余俱依所擬。

誥下,法司遵法施行,張均遂與達奚珣等眾犯,同日俱斬于市。正是:昔日死姚崇,曾算生張說;今日死張說,難顧生張均。

當初張說建造居住的宅第,其時有個善觀風水的僧人,名喚法泓,來看了這所第宅的規模,說道:「此宅甚佳,富貴連綿不絶,但切勿于西北隅上取土。」

張說當時卻不把這句話放在意裡,竟不曾吩咐家人。數日後,法泓復來,驚訝道:「宅中氣候,何忽蕭條,必有取土于西北隅者!」急往看時,果因眾工人在彼取土,掘成三四個大坑,俱深數尺,張說急命眾工人以土填之,法泓道:「客上無氣。」

因嘆息不已,私對人說道:「張公富貴止及身而已,二十年後,其郎君輩恐有不得令終者。」


  
至是其言果驗。後人有詩云:非因取土便成災,數合凶災故取土。卜宅何須泥風水,宅心正直吾為主。

閒話少說。只說上皇自居興慶宮,朝政都不管,惟有大征討、大刑罰、大封拜,肅宗具表奏聞。那時肅宗已立張良娣為皇后,這張後甚不賢良,向從肅宗于軍中,私與肅宗博戲打子,聲聞于外;乃潛刻木耳為子,使博無聲。其性狡而慧,最得上意;及立為後,頗能挾制天子,與權閉李輔國比附;輔國又引其同類魚朝思。時安、史二賊尚未珍滅,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各引本部兵往剿,乃以宦官魚朝思為觀軍容使,統攝諸軍,於是人心不服。臨戰之時,又遇大風晝晦,諸軍皆潰。郭子儀以朔方軍斷河陽橋守東京。肅宗聽魚朝恩之言,召子儀回朝,以李光弼代之。

子儀臨發,百姓涕泣遮道請留,子儀輕騎竟行。上皇聞之,使人傳語肅宗道:「李、郭二將,俱有大功,而郭尤稱最,唐家再造,皆其力也。今日之敗,乃不得專制之故,實非其罪。」

肅宗領命,因此後來滅賊功成,行賞之典,李光弼加太尉中書令,郭子儀封汾陽王。子儀善處功名富貴,不使人疑,已雖握重兵在外,一紙詔書征之,即日就道。故讒謗不得行。其子郭暖尚代宗皇帝之女昇平公主,嘗夫婦口角,郭暖道:「你恃父親為天子麼?我父薄天子而不為。」

公主將言奏聞天子,子儀即因其子待罪。天子知之,置之不問。又恐子儀心懷不安,乃諭之曰:「不痴不聾,做不得阿家翁。兒女子閨閣中語,不必掛懷。」

其歷朝恩遇如此。子儀晚年退休私弟,聲色自娛,舊屬將佐,悉聽出入臥內,以見坦平無私。七子八婿,俱為顯官。家中珍貨山積,享年八十有五,直至德宗建中二年,方薨逝。朝廷賜祭,賜葬,賜謚,真個福壽雙全,生榮死哀。(唐史)上說得好,道是: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自古功臣之富貴壽考,無出於其右者。

這些都是後話,不必再述。且說上皇常于宮中想起郭子儀的大功,因道:「子儀當初若不遇李白,性命且不可保,安能建功立業?李白甚有識英雄的眼力,莫道他是書生,只能作文字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