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去世後,對那些為高祖侍寢而得寵幸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呂太后非常氣憤,就把她們都囚禁起來,不准出宮。而薄姬由於極少見高祖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到代國,成為代王太后。太后的弟弟薄昭也跟隨到代國。
代王在位十七年,呂後去世。大臣商議立新君,都痛恨外戚呂氏勢力強盛,都稱讚薄氏仁德善良,所以迎回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薄太后改稱號為皇太后,她的弟弟薄昭被封為軹(zh□,止)侯。
薄太后的母親已在這以前死去,葬在櫟(yue,月)陽北邊。這時才追尊薄太后的父親為靈文侯,在會稽郡設置在三百戶的園邑,長丞以下的人被派去侍奉看守陵墓,宗廟供奉祭品及祀典都依照規定的禮制進行。在櫟陽北邊也設置了靈文侯夫人陵園,所有禮儀都和靈文侯陵園一樣。薄太后認為母家是魏王的後代,她的父母早逝,魏氏家族中有人侍奉薄太后很盡力,於是下令恢復魏氏家族地位,分別按照親疏程度接受賞賜。薄氏家族中有一人被封侯。
薄太后比文帝去世晚兩年,在景帝前元二年(前
155)去世,葬在南陵。由於呂後在長陵與高祖合葬,所以她特為自己單獨起建陵墓,靠近孝文帝的霸陵。
竇太后,趙國清河觀津人。呂太后的時候竇姬由良家女子選入宮中服侍太后。後來太后把一宮女遣送出宮賜給各諸侯王,每王五人,竇姬就在這批宮女之中。竇姬家在清河,想到趙國離家較近,就請求主管遣送的宦官:「一定把我的名冊放在去趙國的隊伍裡。」宦官把這件事忘了,錯把她的名冊放到去代國的隊伍中了。名冊上奏,詔令說可以,應該啟程了。竇姬痛哭流涕,理怨那個宦官,不想去,強制她走,她才肯動身。到了代國,代王偏偏只寵愛竇姬,生下女兒叫嫖(pi□o,飄),後來又生了兩個男孩。
代王王后生了四個男孩子。在代王尚未入朝立為皇帝之前王后就死了,等到代王立為皇帝,王后所生的四個男孩子也接連病死。孝文帝即位幾個月之後,公卿大臣請求立太子,竇姬的長子年齡最大,被立為太子。竇姬也被立為皇后,女兒劉嫖為長公主。第二年,立小兒子劉武為代王,不久又遷徙到梁國,這就是梁孝王。
竇皇后的雙親早已去世,葬在觀津。這時薄太后就下詔有關官員,追尊竇皇后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下令清河設置二百戶的園邑,由長丞侍奉看守,一切都按靈文園的做法。
竇皇后的哥哥竇長君,弟弟叫竇廣國,字少君。少君四五歲的時候,家境貧窮,被人掠去後出賣,他家中不知他被賣在何處。又轉賣了十幾家,賣到宜陽。他為主人進山燒炭,晚上一百多人躺在山崖下睡覺,山崖崩塌,把睡在下邊的人全都壓死了,只有少君脫險,沒有被壓死。他自己算了一卦,斷定他幾天之內要被封侯,於是就從主人家去了長安。聽說竇皇后是剛被封立的,她的家鄉在觀津,姓竇氏。廣國離家時年齡雖小,也還知道縣名和自家的姓,又曾和姐姐一起採桑,從樹上掉下來,把這些事做為證據,上書陳述自己的經歷。竇皇后把這件事告訴文帝,廣國即被召見,問他,他詳細說明了情況,果然不錯。又問他還能用什麼來驗證,他回答說:「姐姐離開我西去的時候,和我在驛站宿舍裡訣別,姐姐討來米湯給我洗頭,又要來食物給我吃,然後才離去。」於是竇後就拉住弟弟痛哭起來,涕淚縱橫流下。左右侍從也都趴伏在地上哭泣,一起為皇后助哀。於是賞賜他很多田地、房屋和金錢,又分封與皇后同祖的竇氏兄弟,讓他們遷居到長安。
絳侯周勃、將軍灌嬰等人說:「我們這些人不死,可是命都懸在竇氏兄弟二人的手裡。這兩個人出身低微,不能不給他們挑選師傅和賓客,否則,又會再次傚法呂氏陰謀叛亂。」於是就挑選年長有德、品行端正的士人和他倆在一起。竇長君、少君從此成為謙遜禮讓的君子,不敢倚仗他們的尊貴對人驕橫傲慢。
竇皇后生病,雙目失明。文帝寵幸邯鄲慎夫人、尹姬,都沒有有生子。孝文帝去世,孝景帝即位,封廣國為章武侯。長君已先去世,就封他的兒子彭祖為南皮侯。吳、楚七國叛亂時,竇太后黨兄弟的兒子竇嬰,喜歡仗義行俠,就由他領兵平叛,因有戰功被封為魏其( j□,機)侯。竇氏共有三人被封侯。
竇太后愛好黃帝、老子的學說,皇帝、太子以及所有竇氏子弟都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奉黃老的學術。
竇太后比景帝晚六年去世,她與文帝合葬在霸陵。遺下詔書把東宮的金錢財物全部賜給長公主劉嫖。
王太后,槐裡人,母親叫臧兒。臧兒是原來的燕王臧荼的孫女。臧兒先嫁給槐裡王仲為妻,生個兒子名叫信,還有兩個女兒。後來王仲死了,臧兒又改嫁給長陵田氏,生了兒子田(fe,焚)、田勝。臧兒的長女嫁給金王孫為妻,生了一個女兒,臧兒為子女算封,結果說她的兩個女兒都該是貴人。因為她想要倚仗兩個女兒,就把女兒從金氏家中強行接回。金氏很憤怒,不肯和妻子斷絕,臧兒就把女兒送進太子宮中。太子很寵愛她,生了三女一男。當男孩還在胎孕的時候,王美人夢見太陽投入她的懷中。她把這個夢告訴太子,太子說:「這是大貴的徵兆。」還沒降生時孝文帝就去世了,孝景帝即位後,王夫人生下這個男孩。
先前臧兒又把她的小女兒兒姁送進宮中,兒姁生了四個男孩。
景帝做太子的時候,薄太后選了一個薄氏的女兒做他的妃子。到景帝即位,這個妃子就被立為薄皇后。皇后沒有生子,不愛寵愛。薄太后一去世,薄皇后就被廢了。
景帝的長子劉榮,他的母親是栗姬。栗姬是齊人。劉榮被立為太子。長公主劉嫖有個女兒,想給太子做妃子。栗姬好嫉妒,景帝的幾位美人都是靠長公主而見到景帝的,她們得到的尊貴和寵愛都超過了栗姬,栗姬天天怨怒,為此就謝絕了長公主的要求,不應允親事。長公主想把女兒給王夫人的兒子,王夫人就答應了。長公主為這件事生氣,就常常在景帝面前講栗姬的壞話說:「栗姬和各位貴夫人及寵姬聚會,常常讓侍從在他們背後吐口水詛咒,施用妖邪惑人的道術。」景帝因此惱恨栗姬。
景帝曾有一次身體不好,心中不樂,就把被封王的兒子們都托付給栗姬,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要好好照顧他們。」栗姬生氣,不肯答應,並且出言不遜。景帝很氣憤,懷恨在心而沒有發作。
長公主天天稱讚王夫人兒子的優點,景帝也認為他德才兼備,又有從前他母親夢日入懷的祥兆,主意還沒定下來。王夫人知道景帝怨恨栗姬,趁他怒氣未消,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后。一次朝會大行官奏事完了,又說:「『兒子因母親而尊貴,母親因兒子而尊貴』,如今太子的母親還沒有封號,應當立為皇后。」景帝發怒說:「這是你應該講的話嗎!」結果竟論罪處死了大行官,並廢了太子,改封他為臨江王。栗姬更加怨恨,不能再見到景帝,不久,因憂傷而死。王夫人終於被立為皇后,他的兒子立為太子,皇后的哥哥王信被封為蓋侯。
景帝去世,太子繼位為皇帝。尊皇太后的母親臧兒為平原君。封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
景帝有十三個兒子,一個兒子做了皇帝,十二個兒子都封為王。兒姁早逝,她的四個兒子也都封為王。王太后的長女封號是平陽公主,次女是南宮公主,三女是林慮(lu,盧)公主。
蓋侯王信好飲酒。田蚡、田勝貪婪,善用文辭巧辯。王仲早死,葬在槐裡,追尊為共侯,設置了二百戶的園邑。等到平原君去世,跟田氏一起葬在長陵,設置的陵園同共侯陵園一樣。王太后比孝景帝晚死年十六年,在元朔四年(前
125)去世,與景帝合葬在陽陵。王太后家共有三人被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