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之,文承間問其父嬰曰(
13):「子之子為何?」曰:「為孫。」「孫之孫為何?」曰:「為玄孫。」「玄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
14),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
15),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後宮蹈綺縠而士不得(短)〔裋〕褐(
16),僕妾余粱肉而士不厭糟糠(
17)。今君又尚厚積余藏(
18),欲以遺所不知何人(
19),而忘公家之事日損(
20),文竊怪之(
21)。」於是嬰乃禮文(
22),使主家待賓客(
23)。賓客日進,名聲聞於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嬰卒,謚為靖郭君(
24)。而文果代立於薛,是為孟嘗君。
(1)舉:養育,撫育。(2)竊:暗中,偷偷地。生:活。(3)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田文的母親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因,通過。見,引見。(4)若:你。去:棄。敢(5):敢於。(6)頓首:頭叩地而拜,是周禮九拜之一。(7)長與戶齊:身高與門戶相等。戶,門戶。(8)不利其父母:古代迷信,認為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男害父,女害母。(9)受命於天:指人的命運由上天授予、安排。這是古代統治者的騙人說法。十將:還是。高:加高,增高。休:停止。(
13)承間:趁著空隙。(
14)三王:指齊國威王、宣王、湣王三代君王。(
15)累:積累。(
16)後宮:宮中妃嬪所居。這裡指姬妾、妃嬪。蹈:踩、踏。綺:織有花紋的素地絲織物。縠:縐紋紗。(短)〔裋(shu,豎)〕褐:「裋褐」即短而窄的粗布衣服。《索隱》:「(短)〔裋〕亦音豎。豎褐,謂褐衣而豎載之,以其省而便事也。」張文虎《校刊史記集解索隱正義札記》據《索隱》說,「疑『短』本作『裋』,故音豎」。當是。(
17)僕妾:男僕女奴。粱:指飯食。厭:同「饜」。吃飽。(
18)厚積余藏:加多積存,過多儲藏。(
19)遺:給予。(
20)公家:指齊國。日損:一天天地失勢。損,失。(
21)竊:私下,私自。(
22)禮:以禮相待。(
23)主家:主持家政。(
24)謚:古代在帝王、貴族等具有搖靂地位的人死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品德修養所加給的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1),皆歸孟嘗君。孟嘗君捨業厚遇之(2),以故傾天下之士(3)。食客數千人(4),無貴賤一與文等(5)。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6),主記君所與客語(7),問親戚居處(8)。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9),獻遺其親戚十。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漸,自剄(
13)。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
14),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1)亡人:逃亡的人。(2)捨業:捨棄家業。另一解,建造房舍而立家業。厚遇:豐厚地待遇。(3)傾:傾慕。(4)食客:指投靠強宗貴族並為其服務以謀取衣食的人。(5)一與文等:一律與田文相同。(6)屏風:室內用來擋風和遮蔽視線的傢俱。侍史:古代為官員、貴族辦理文書的侍從人員。(7)主記:主管記錄。(8)居處:住所。(9)使使存問:派遣使者慰問。前一「使」字,派遣;後一「使」字,使者。十獻遺:恭敬地贈送。蔽:遮住。火光:燈光,光亮。輟:停止。(
13)剄:用刀割脖子。(
14)客無所擇:對待食客沒有什麼挑揀、選擇的。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於齊(1),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將入秦,賓客莫欲其行,諫(2),不聽。蘇代謂曰:「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3)。木禺人曰:『天雨(4),子將敗矣(5)。』土禺人曰:『我生於土,敗則歸土。今天雨,流子而行(6),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7)?」孟嘗君乃止。
齊湣王二十五年(8),復卒使孟嘗君入秦(9),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十,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
13),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
14),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
15),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
16),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
17)。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
18),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
19),而雞齊鳴,遂發傳出(
20)。出如食頃(
21),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
22)。自是之後,客皆服。
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
23),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24)。」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
25),斫擊殺數百人(
26),遂滅一縣以去。
(1)涇陽君:秦公子的封號。卷七十二《穰侯列傳》中《索隱》謂「名悝」,卷五《秦本紀》中《索隱》謂「名市」。質:人質,古代派往別國作抵押的人。(2)諫:規勸。(3)木禺(o□,偶)人:木製的偶像。這裡用以比喻孟嘗君。禺,通「偶」。木禺人:木製的偶像。這裡用以比喻涇陽君。(4)雨(yu,玉):下雨。(5)敗:毀壞。(6)流子而行:水流衝著你走。(7)笑:嘲笑。(8)齊湣王二十五年:當為前
299年。(9)卒:終於。十齊族:指田齊國君的同姓親屬。抵:冒昧地求見。幸姬:寵愛的妾。解:解救。狐白裘:用狐腋下的白色皮毛製成的皮衣。 (
13)直:同「值」。價值。(
14)狗盜者:指披著狗皮像狗一樣偷盜的人。(
15)臧:通「藏」。貯藏財物的倉庫。(
16)封傳:古代官府所發的出境或投宿驛站的憑證。(
17)馳傳:馳趕傳車疾行。傳,驛車,傳達命令的馬車。(
18)關法:關卡的制度。(
19)下坐:末座,末席。比喻地位低下。坐,同「座」。(
20)發傳:出示封傳。(
21)食頃:吃搖鮭飯的時間,不一會兒。(
22)拔:拔除,解救。(
23)魁然:魁梧的樣子。(
24)眇:渺小。(
25)下:指下車。(
26)斫(zhuo,濁):砍。
齊湣王不自得(1),以其遣孟嘗君。孟嘗君至,則以為齊相,任政(2)。
孟嘗君怨秦,將以齊為韓、魏攻楚,因與韓、魏攻秦,而借兵食於西周(3)。蘇代為西周謂曰:「君以齊為韓、魏攻楚九年,取宛、葉以北以強韓、魏,今復攻秦以益之(4)。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則齊危矣。韓、魏必輕齊畏秦,臣為君危之。君不如令敝邑深合於秦(5),而君無玫,又無借兵食。君臨函谷而無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謂秦昭王曰(6)『薛公必不破秦以強韓、魏。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東國以與齊,而秦出楚懷王以為和(7)』。君令敝邑以此惠秦(8),秦得無破而以東國自免也(9),秦必欲之。楚王得出,必德齊十。齊得東國益強,而薛世世無患矣。秦不大弱,而處三晉之西,三晉必重齊。」薛公曰:「善。」因令韓、魏賀秦,使三國無攻,而不借兵食於西周矣。是時,楚懷王入秦,秦留之,故欲必出之。秦不果出楚懷王(
13)。
(1)不自得:自感無德。表示內疚。得,通「德」,道德。(2)任政:執掌國政。(3)兵食:兵器和糧食。《戰國策·西周》作「藉兵乞食於西周」。(4)益:增強。(5)敝邑:古代對自己國家的自謙說法。這裡指西周。深合:深切地交好。(6)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讓敝國把您的真情告訴秦昭王。情,真情;秦昭王,梁玉繩《史記志疑》引《史詮》曰,「昭」謚宜刪之。當是。蘇代談話時秦王則(一名「稷」)尚在世,不可能稱其死後的謚號。下句「楚懷王」之「懷」字亦為謚號,宜刪之。(7)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秦國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以相媾和。出,釋放;和,媾和。(8)惠:給予好處。(9)破:被攻破。十德:感激。三晉:通常指韓、趙、魏三國。春秋末,晉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各立為國,故稱「三晉」。這裡指其中的韓國、魏國。留:扣留。(
13)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秦國沒有實現釋放楚懷王的要求。果,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