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660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660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660頁

朗讀:

待到杜周當了廷尉,皇上命令辦的案子也越發多了。二千石一級的官員被拘捕的新舊相連,不少於一百人。郡國官員和上級官府送交尉辦的案件,一年中多達一千多個。每個奏章所舉報的案子,大的要逮捕有關證人數百人,小的也要逮捕數十人;這些人,遠的幾千里,近的數百里。案犯被押到京師會審時,官吏就要求犯人像奏章上說的那樣來招供,如不服,就用刑具拷打定案。於是人們聽到逮捕人的消息,都逃跑和藏匿起來。案件拖得久的,甚至經過幾次赦免,十多年後還會被告發,大多數都以大逆不道以上的罪名加以誣陷。廷尉及中都官奉詔辦案所逮捕的人多達六、七萬,屬官所捕又要增加十多萬。
杜周中途被罷官,後來當了執金吾,追捕盜賊,逮捕查辦桑弘羊和衛皇后兄弟的兒子,嚴苛酷烈,天子認為他盡職而無私,升任御史大夫。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當了河內和河南太守。他治理政事殘暴酷烈比王溫舒等更厲害。杜周開始當廷史時,只有一匹馬,而且配備也不全;等到他長久當官,位列三公,子孫都當了高官,家中錢財積累數目多達好多萬。


  
太史公說:從郅都到杜周十個人,都以嚴酷暴烈而聞名。但郅都剛烈正直,辯說是非,爭與國家有益的重大原則。張湯因為懂得觀察君王的喜怒哀樂而投其所好,皇上與他上下配合,當時屢次辯論國家大事的得失,國家靠他而得到益處。趙禹時常依據法律堅持正道。杜周則順從上司的意旨、阿諛奉承,以少說話為重要原則。從張湯死後,法網嚴密,辦案多詆毀嚴酷,政事逐漸敗壞荒廢。九卿之官碌碌無為,只求保護官職,他們防止發生過錯尚且來不及,哪有時間研究法律以外的事情呢?但是這十個人中,那廉潔的完全可以成為人們的表率,那污濁的足以做人們的鑒戒,他們謀劃策略,教導人們,禁止奸邪,一切作為,斯文有禮,恩威並施。執法雖然嚴酷,但這與他的職務是相稱的。至於像蜀郡太守馮當凶暴地摧殘人,廣漢郡李貞擅自肢解百姓,東郡彌僕鋸斷人的脖子。天水郡駱璧椎擊犯人逼供定案,河東郡褚廣妄殺百姓,京兆的無忌、馮詡殷周的凶狠,水衡都尉閻奉拷打逼迫犯人出錢買得寬恕,哪裡值得陳說!哪裡值得陳說!


【原文】【註解】

孔子曰(1):「導之以政(2),齊之以刑(3),民免而無恥(4)。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老氏稱(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7);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8)。」「法令滋章(9),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十!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11)。昔天下之網嘗密矣(11)然奸偽萌起(13),其極也(14),上下相遁(15),至於不振(16)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17),非武健嚴酷(18),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19)!言道德者,溺其職矣(20)。故曰「聽訟,吾猶人也(21),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22)」。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23),斫雕而為樸(24),網漏於吞舟之魚(25),而吏治(26),不至於奸,黎民艾安(27)。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28)。

(1)以下所引的幾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2)導:引導。《論語》作「道」,通「導」。政:政令。(3)齊:整齊。此為約束之意。(4)免:免於死罪。(5)格:革。此言百姓革除壞毛病而走上正路。按程樹德《論語集釋》引黃式三語曰:「格、革,音義並同,當訓為革。」(6)老氏:指老子李耳。以下引文前四句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後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7)上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德: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按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是以:因此。有德:實際上是有德的。(8)下德:道德低下的人。不失德:竟謂執守形式上的德。無德:沒有實際的德。(9)滋章:越發嚴酷。章,通「彰」,此為森嚴酷烈的意思。十信哉:可信啊。是言:這些話。(11)具:工具。制治:管理政治。清:政治清明。濁:政治污濁。(12)昔:從前。此指秦朝。網:法網。(13)奸邪:奸邪欺詐。萌起:不斷產生。(14)極:極點,指情況最嚴重之時。(15)遁:欺瞞。(16)振:振作。(17)救火揚沸:意謂無濟於事。按「救火」是負薪救火。「揚沸」。是揚湯(熱水)止沸(熱水)。(18)武健:強健有力。嚴酷:指嚴厲的法令。(19)惡:何。(20)溺其職:喪失其職。(21)聽訟:判案。按此三句出自《論語·顏淵》篇。吾:孔丘自稱。猶人:與別人相等。(22)下士:愚蠢淺陋的人。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23)觚(g□,姑):古代有梭角的酒器。圜(yuan,元):通「圓」。按這句喻漢代的法制較秦代有重大變化。(24)斫(zhuo,濁):砍削。雕:指雕刻的花紋。樸(p□,僕):本。此指本來的狀態。此句說漢代法律重視本質,不重形式。(25)吞舟之魚:指大魚。此句言漢法寬疏。(26)吏治:官吏的治績。:純厚盛美。(27)艾(yi,義)安:太平無事。艾,通「乂」。(28)彼:指寬厚。此:指酷刑。

高後時(1),酷吏獨有侯封(2),刻轢宗室(3),侮辱功臣。呂氏已敗(4),遂(禽)〔夷〕侯封之家(5)。孝景時,晁錯以刻深(6),頗用術輔其資(7),而七國之亂(8),發怒於錯,錯卒以被戮(9)。其後有郅都、寧成之屬十。

(1)高後:即漢高祖的皇后呂雉。(2)酷吏:以施行嚴苛酷烈刑法而聞名的官吏。(3)刻轢:(li,立):苛刻欺壓。宗室:皇族。(4)公元前一八○年 ,呂後死去,其族人呂祿、呂產等欲奪權,被周勃和陳平等剷除消滅。(5)夷:剷除,消滅。(6)刻深:刻苛嚴峻。(7)術:法術。資:才能。按晁錯事見卷一百一《袁盎晁錯列傳》。(8)七國之亂:指吳、楚七國反叛漢王朝的武裝叛亂。事詳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9)卒:終於。戮:殺。按七國叛亂後,袁盎誣陷晁錯,景帝為了自己的利益,殺了晁錯。十之屬:之輩。


  
郅都者,楊人也(1)。以郎事孝文帝(2)。孝景時,都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3)。嘗從入上林(4),賈姬如廁(5),野彘卒入廁(6)。上目都(7),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8),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賈姬等乎(9)?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十!」上還,彘亦去。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11)。
濟南氏宗人三百餘家(12),豪猾(13),二千石莫能制(14),於是景帝乃拜都為濟南太守。至則族滅氏首惡(15),余皆股慄(16)。居歲余,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17)。
都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18),問遺無所受(19),請寄無所聽(20)。常自稱曰:「已倍親而仕(21),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22)。」
郅都遷為中尉(23),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24)。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臨江王征詣中尉府對薄(25),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26),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間與臨江王(27)。臨江王既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28),都免歸家。孝景帝乃使使持節拜都為雁門太守(29),而使道之官(30),得以便宜從事(31)。匈奴素聞郅都節(32),居邊,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33)。匈奴至為偶人像郅都(34),令騎馳射,莫能中,見憚如此(35)。匈奴患之。竇太后乃竟中都以漢法(36)。景帝曰:「都忠臣。」欲釋之。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邪?」於是遂斬郅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