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郊外購房」或「租房子+周末度假小屋」/
116
都市人一定要買車嗎/
120
該為孩子教育付出的不是錢/
122
重新檢視無謂的支出/
125
管理自己的生活形態/
126
偏見讓生活變得貧乏/
128
消費者無意義的偏見/
128
充滿矛盾的瘋牛病對策/
131
不相信自己舌頭的日本消費者/
132
日本人的「國產信仰」/
134
拋棄偏見,快速提升生活質量/
137
第四章過好日子的處方
141
市場開放,生活產生「質變」/
143
《M型社會》目錄(
2)
物價昂貴的真相/
143
土地可以進口/
149
降低地價/
152
官商利益共同體/
156
認證制度是為了養活公務員/
159
換成人民來找碴/
159
從中低階層躍向上層階層/
162
物價早該下跌了/
162
中低階層如何過上幸福生活/
167
別成為「提詞人種」/
169
拋開期待,自己行動/
172
第五章這才是真正的結構改革
175
發掘改革的真相/
177
「政治改革」是真正的改革嗎/
177
行政e化的真面目/
180
債留子孫的經濟對策/
182
政党輪替,腦袋沒換/
187
阻礙改革的結構問題/
196
不努力工作卻有保障的人/
197
政府,不准亂花我的錢/
200
不能讓大家都想做公務員/
200
國家機關的「整數論」造成冗員/
204
九成公務員都該走人/
206
該民營化的政府業務/
209
教師最該選優汰劣/
211
如果只能改革一件事,就改教育/
213
街頭智者造就新繁榮/
216
第六章新繁榮法則
219
讓政府變有錢的簡單方法/
221
別再加重年輕人的負擔/
221
老齡社會只要兩種稅/
225
別吃定上班族/
227
征附加價值稅以及不該征的稅/
230
中央別跟地方搶錢/
233
無國界時代的繁榮要件/
238
用別國的錢來繁榮本地/
238
美國的例證/
240
經濟繁榮的最少人口數/
241
11個經濟圈――不獨立、走出去/
244
每個人都成為改革者/
246
美國和中國為何強大起來/
246
市場開放正是全球最大的課題/
248
把地方當成「繁榮的單位」思考/
249
終章除舊布新,邁向繁榮
253
光是除舊,不足以布新/
255
「突出的個人」是國家繁榮的關鍵/
256
扭轉「出生即負債」的方法/
259
《M型社會》前言:中低階層的沖擊(
1)
中低階層的沖擊
2006年是決定日本未來
20年是否可以改變的最重要的一年。
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沒發現,因為日本晚了一步搭上
1985年開始的「新經濟」浪潮,所以一進入
20世紀
90年代,經濟即陷入長期衰退。日本到底是繼續朝著更衰退的道路前進,還是走向「新的繁榮大道」?
轉折點就在
2006年。
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景氣」成了大家的口頭禪,進入
2005年之後,這句話才終於被經濟真的恢複了吧”、「看好經濟」的說法所取代。但是這些討論都只流於表面,未深入問題的本質,因為大家都沒有看到在這期間,日本所發生的重大結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