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南史 - 122 / 310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南史

第122頁 / 共310頁。

點雅有人倫鑒,多所甄拔。知吳興丘遲于幼童,稱濟陽江淹于寒素,悉如其言。哀樂過人。嘗行逢葬者,嘆曰:「此哭者之懷,豈可思邪。」於是悲慟不能禁。

老又娶魯國孔嗣女,嗣亦隱者。點雖昏,亦不與妻相見,築別室以處之,人莫諭其意。吳國張融少時免官,而爲詩有高言,點答詩曰:「昔聞東都日,不在簡書前。」雖戲而融久病之。及點後昏,融始爲詩贈點曰:「惜哉何居士,薄暮遘荒淫。」點亦病之。


  

永元中,崔慧景圍城,人間無薪,點悉伐園樹以贍親黨。慧景性好佛義,先慕交點,點不顧之。至是乃逼召點,點裂裙爲褲,往赴其軍,終日談說,不及軍事。其語默之跡如此。慧景平後,東昏大怒,欲誅之。王瑩爲之懼,求計于蕭暢。暢謂茹法珍曰:「點若不誘賊共講,未必可量,以此言之,乃應得封。」東昏乃止。

梁武帝與點有舊,及踐阼,手詔論舊,賜以鹿皮巾等,並召之。點以巾褐引入華林園,帝贈詩酒,恩禮如舊,仍下詔征爲侍中。捋帝須曰:「乃欲臣老子。」辭疾不起。復下詔詳加資給,並出在所,日費所須,太官別給。

天監二年卒,詔給第一品材一具,喪事所須,內監經理。點弟胤。

胤字子季,出繼叔父曠,故更字胤叔。年八歲,居憂,毀若成人。及長輕薄不覊,晚乃折節好學,師事沛國劉瓛,受易及禮記、毛詩。又入鍾山定林寺聽內典,其業皆通。而縱情誕節,時人未之知也,唯瓛與汝南周顒深器異之。仕齊爲建安太守,政有恩信,人不忍欺。每伏臘放囚還家,依期而反。

歷黃門侍郎,太子中庶子。尚書令王儉受詔撰新禮,未就而卒。又使特進張緒續成,緒又卒,屬在司徒竟陵王子良。子良以讓胤,乃置學士二十人佐胤撰錄。

後以國子祭酒與太子中庶子王瑩並爲侍中。時胤單作祭酒,疑所服。陸澄博古多該,亦不能據,遂以玄服臨試。爾後詳議,乃用朱服。祭酒朱服,自此始也。

及鬱林嗣位,胤爲後族,甚見親待。爲中書令,領臨海、巴陵王師。胤雖貴顯,常懷止足。建武初,已築室郊外,恆與學徒游處其內。至是遂賣園宅欲入東。未及發,聞謝朏罷吳興郡不還,胤恐後之,乃拜表解職,不待報輒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尋有詔許之。

胤以會稽山多靈異,往游焉,居若邪山雲門寺。初,胤二兄求、點並棲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隱,世號點爲「大山」,胤爲「小山」,亦曰「東山」。兄弟發跡雖異,克終皆隱,世謂何氏三高。

永元中,征爲太常、太子詹事,並不就。梁武帝霸朝建,引爲軍謀祭酒,並與書詔,不至。及帝踐阼,詔爲特進、光祿大夫,遣領軍司馬王杲之以手敕諭意,並征謝朏。

杲之先至胤所,胤恐朏不出,先示以可起,乃單衣鹿皮巾執經卷,下床跪受。詔出,就席伏讀。胤因謂杲之曰:「吾昔于齊朝欲陳三兩條事:一者欲正郊丘,二者欲更鑄九鼎,三者欲樹雙闕。世傳晉室欲立闕,王丞相指牛頭山雲,‘此天闕也’。是則未明立闕之意。闕者謂之象魏,懸法于其上,浹日而收之。象者法也,魏者當涂而高大貌也。鼎者神器,有國所先。圓丘南郊,舊典不同。南郊祠五帝靈威仰之類,圓丘祠天皇大帝、北極大星是也。往代合之郊丘,先儒之巨失。今梁德告始,不宜遂因前謬。卿宜陳之。」杲之曰:「仆之鄙劣,豈敢輕議國典,此當敬俟叔孫生耳。」

及杲之從謝朏所還,問胤以出期。胤知朏已應召,答杲之曰:「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盡,何容復有宦情?」杲之失色不能答。胤反謂曰:「卿何不遣傳詔還朝拜表,留與我同遊邪?」杲之愕然曰:「古今不聞此例。」胤曰:「檀弓兩卷,皆言物始。自卿而始,何必有例?」胤、朏俱前代高士,胤處名譽尤邁矣。

杲之還,以胤意奏聞,有敕給白衣尚書祿。胤固辭。又敕山陰庫錢月給五萬,又不受。乃敕何子朗、孔壽等六人于東山受學。太守衡陽王元簡深加禮敬,月中常命駕式閭,談論終日。

胤以若邪處勢迫隘,不容學徒,乃遷秦望山。山有飛泉,乃起學舍,即林成援,因岩爲堵;別爲小合室,寢處其中,躬自啓閉,僮仆無得至者。山側營田二頃,講隙從生徒游之。胤初遷將築室,忽見二人着玄冠,容貌甚偉,問胤曰:「君欲居此邪?」乃指一處云:「此中殊吉。」忽不復見。胤依言而卜焉。尋而山發洪水,樹石皆倒拔,唯胤所居室巋然獨存。元簡乃命記室參軍鍾嶸作瑞室頌,刻石以旌之。

及元簡去郡,入山與胤別。胤送至都賜埭,去郡三里,因曰:「仆自棄人事,交遊路斷,自非降貴山藪,豈容復望城邑。此埭之遊,于今絶矣。」執手涕零。

何氏過江,自晉司空充並葬吳西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胤年登祖壽,乃移還吳,作別山詩一首,言甚淒愴。


  
至吳,居武丘山西寺講經論,學僧復隨之。東境守宰經途者,莫不畢至。胤常禁殺,有虞人逐鹿,鹿徑來趨胤,伏而不動。又有異鳥如鶴紅色,集講堂,馴狎如家禽。

初,開善寺藏法師與胤遇于秦望山,後還都,卒於鍾山。死日,胤在波若寺見一名僧,授胤香爐奩並函書,云:「貧道發自揚都,呈何居士。」言訖失所在。胤開函,乃是大莊嚴論,世中未有。訪之香爐,乃藏公所常用。又于寺內立明珠柱,柱乃七日七夜放光。太守何遠以狀啓昭明太子,太子欽其德,遣舍人何思澄致手令以褒美之。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先是胤疾,妻江氏夢神告曰:「汝夫壽盡,既有至德,應獲延期,爾當代之。」妻覺說焉,俄得患而卒,胤疾乃瘳。至是胤夢見一神女並八十許人,並衣帢,行列在前,俱拜床下,覺又見之,便命營凶具。既而疾困不復瘳。

初,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後稍欲去其甚者,猶食白魚、夔脯,糖蟹,以爲非見生物。疑食蚶蠣,使門人議之。學生鍾岏曰:「夔之就脯,驟于屈申,蟹之將糖,躁擾彌甚。仁人用意,深懷如怛。至于車螯蚶蠣,眉目內闕,慚渾沌之奇,獷殻外緘,非金人之慎。不悴不榮,曾草木之不若,無馨無臭,與瓦礫其何算。故宜長充庖廚,永爲口實。」竟陵王子良見岏議大怒。汝南周顒與胤書,勸令食菜,曰:「變之大者,莫過死生,生之所重,無逾性命。性命之於彼極切,滋味之在我可賒。若雲三世理誣,則幸矣良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受形未息,一往一來,生死常事,則傷心之慘,行亦自及。丈人于血氣之類,雖不身踐,至于晨鳧夜鯉,不能不取備屠門。財貝之經盜手,猶爲廉士所棄,生性之一啓鑾刀,寧復慈心所忍。騶虞雖饑,非自死之草不食,聞其風者,豈不使人多媿。丈人得此有素,聊復片言發起耳。」故胤末年遂絶血味。

胤注百論、十二門論各一卷,注周易十捲,毛詩總集六卷,毛詩隱義十捲,禮記隱義二十捲,禮答問五十五卷。子撰亦不仕,有高風。

何炯字士光,胤從弟也。父撙,太中大夫。炯年十五,從胤受業,一期並通五經章句。白皙美容貌,從兄求、點每曰:「叔寶神清,杜乂膚清,今觀此子,復見衛、杜在目。」從兄戢謂人曰:「此子非止吾門之寶,亦爲一代偉人。」

炯常慕恬退,不樂進仕。從叔昌宇謂曰:「求、點皆已高蹈,汝無宜復爾。且君子出處亦各一途。」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