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
蔡祐,字承先,其先陳留圉人也。曾祖紹為夏州鎮將,徙居高平,因家焉。父襲,名著西州。魏正光中,万俟醜奴亂關中,襲乃背賊歸洛陽。拜齊安郡守。及孝武西遷,始拔難西歸。賜爵平舒縣伯,除岐、雍二州刺史。祐性聰敏,有行檢。襲之背賊東歸,祐年十四,事母以孝聞。及長,有膂力。周文在原州,召為帳下親信。及遷夏州,以祐為都督。侯莫陳悅害賀拔岳,諸將迎周文,周文將赴之。夏州首望彌姐元進等陰有異計。周文微知之,召元進等入計事,既而目祐。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叱元進而斬之,並其黨伏誅。一坐皆顫慄。於是與諸將盟,同心誅悅。周文以此重之,謂祐曰:「吾今以爾為子,爾其父事我。」慄迎孝武于潼關,以前後功封萇鄉縣伯。後從禽竇泰,復弘農,戰沙苑,皆有功。授平東將軍、太中大夫。又從戰河橋,祐下馬步鬥,左右勸乘馬以備急卒。祐怒之曰:「丞相養我如子,今日豈以性命為念?」遂率左右十餘人,齊聲大呼,殺傷甚多。敵以其無繼,圍之十餘重。祐乃彎弓持滿,四面拒之。東魏人乃募厚甲長刀者,直進取祐。去祐可三十步,左右勸射之。祐曰:「吾曹性命,在此一矢耳,豈虛發哉!」敵人可十步,祐乃射之,中其面,應弦而倒,便以槊刺殺之。敵乃稍卻。祐乃徐引退。是戰也,西軍不利,周文已還。祐至弘農,夜與周文會。周文字之曰:「承先,爾來吾無憂矣!」周文驚,不得寢,枕祐股上乃安。以功進爵為公,授京兆郡守。
高仲密舉北豫來附,周文率軍援之,與齊神武遇于芒山。祐時著明光鐵鎧,所向無敵。齊人咸曰:「此是鐵猛獸也。」皆避之。歷青、原二州刺史,尋除大都督。遭父憂,請終喪紀,弗許。累遷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賜姓大利稽氏,進爵懷寧郡公。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周文不豫,祐與晉公護、賀蘭祥等侍疾。及周文崩,祐悲慕不已,遂得氣疾。
周孝閔帝踐祚,拜少保。祐與尉遲綱俱掌禁兵。時帝信任司會李植等,謀害晉公護。祐每泣諫,帝不聽。尋而帝廢。明帝之為公子也,與祐特相友昵,及即位,禮遇彌隆。加拜小司馬。禦膳每有異味,輒以賜祐,群臣朝宴,每被別留,或至昏夜,列炬鳴笳,送祐還宅。祐以過蒙殊遇,常辭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願結于權要。尋以本官權鎮原州。頃之,授宜州刺史。未之部,卒於原州。
祐少與鄉人李穆布衣齊名,常相謂曰:「大丈夫當建立功名,以取富貴,安能久處貧賤。」言訖,各大笑。後皆如言。及從征伐,為士卒先。軍還,諸將爭功,祐終無所競。周文每嘆之曰:「承先口不言勛,孤當代其論敘。」性節儉,所得祿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無餘財。贈柱國大將軍、原州都督,謚曰莊。子正嗣。
祐弟澤,頗好學,有干能。後為雲阝州刺史,以不從司馬消難被害。
常善,高陽人也。家本豪族。魏孝昌中,從爾硃榮入洛,封房城縣男。後周文平侯莫陳悅,除天水郡守。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西安州刺史,轉蔚州刺史。頻蒞二籓,有政績。進爵永陽郡公。周孝閔帝踐祚,拜大將軍、寧州總管。保定二年,入為小司徒。卒,贈柱國大將軍、都督、延州刺史。子昂和嗣。
辛威,隴西人也。少慷慨有志略。初從賀拔岳征伐有功,假輔國將軍、都督。及周文統岳眾,見威奇之,引為帳內,封白土縣伯,後進爵為公。累遷開府儀同三司,賜姓普屯氏。出為鄜州刺史。威時望既重,朝廷以桑梓榮之,遷河州刺史、本州大中正。頻領二鎮,頗得人和。周孝閔帝踐祚,拜大將軍,進爵枹罕郡公。宣政元年,進位上柱國。大象二年,進封宿國公,復為少傅。薨。威性持重,有威嚴。歷官數十年,未嘗有過,故得以身名終。兼其家有義,五世同居,時以此稱之。
子永達嗣。位儀同大將軍。
厙狄昌,字恃德,神武人也。少便弓馬,有膂力。及長,進止閒雅,膽氣壯烈,每以將帥自許。從爾硃天光定關中。天光敗,又從賀拔岳征討。及岳被害,昌與諸將議翊戴周文。從平侯莫陳悅,賜爵陰盤縣子。後從迎孝武,復潼關,改封長子縣子。大統初,累遷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方城公。六官建,授稍伯中大夫。周孝閔帝踐祚,拜大將軍。卒。
梁椿,字千年,代人也。初從爾硃榮入洛,又從賀拔岳討平万俟醜奴,仍從周文平侯草陳悅。大統中,累以戰功封東平郡公,位開府儀同三司。周孝閔帝踐祚,除華州刺史,改封清陵郡公。保定元年,拜大將軍,卒於位。贈都督、恆州刺史,謚曰烈。椿性果毅,善於撫納,所獲賞物,分賜麾下,故每踐敵場,鹹得其死力。雅好儉素,不營貲產,時論以此稱焉。
子明,以椿功賜爵豐陽縣公。後襲椿爵,舊封回授弟朗。
梁台,字洛都,萇池人也。少果敢,有志操。從爾硃天光平關、隴,賜爵隴城鄉男。及天光敗於韓陵,賀拔岳又引為心膂。岳為侯莫陳悅所害,台與諸將翊戴周文。從平悅,累功授潁州刺史,賜姓賀蘭氏。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侍中。周孝閔帝踐祚,進爵中部縣公。保定四年,拜大將軍。時大軍圍洛陽,久不拔。齊騎奄至,齊公憲禦之。有數人為敵所執,已去。台單馬突入,射殺兩人,敵皆披靡,被執者遂還。齊公憲每嘆曰:「梁台果毅膽決,不可及也。」五年,拜鄜州刺史。台性疏通,恕以待物,至于蒞人,尤以惠愛為心。不過識千餘字,口占書啟,詞意可觀。年過六十,猶能被甲跨馬,足不躡鐙,馳射弋獵,矢不虛發。後以疾卒。
田弘,字廣略,高平人也。少慷慨,有謀略。初陷万俟醜奴。爾硃天光入關,弘自原州歸順。及周文統眾,弘求謁見,乃論時事,即處以爪牙之任。又以迎孝武功,封鶉陰縣子。周文嘗以所著鐵甲賜弘,云:「天下若定,還將此甲示孤也。」累功賜姓紇干氏,授原州刺史。以弘勛望兼至,故以衣錦榮之。周文在同州,文武並集,乃謂之曰:「人人如弘盡心,天下豈不早定?」即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魏廢帝元年,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平蜀後,梁信州刺史蕭韶等未從朝化,詔弘討平之。又討西平反羌及鳳州叛氐等,並破之。每臨陣,推鋒直前,身被一百餘箭,破骨者九,馬被十槊。朝廷壯之。周孝閔踐阼,進爵雁門郡公。保定元年,出為岷州刺史。弘雖武將,而動遵法式,百姓賴安之。三年,從隨公楊忠伐齊,拜大將軍。後進柱國大將軍,歷位大司空、少保、襄州總管。薨于州。子仁恭嗣。
仁恭,字長貴。性寬仁,有局度。歷位幽州總管。隋文帝受禪,進上柱國,拜太子太師,甚見親重。嘗幸其第,宴飲極歡,禮賜甚厚。尋奉詔營太廟,進爵觀國公,拜右武衛大將軍,轉左武衛大將軍。卒官,贈司空,謚曰敬。子世師嗣。
次子德懋,少以孝友知名。開皇初,以父軍功賜爵平原郡公,授太子千牛備身。丁父艱,哀毀骨立,廬于墓側,負土成墳。帝聞而嘉之,遣員外散騎侍郎元志就弔焉。復降璽書存問,賜帛及米,下詔表其閭。大業中,位尚書駕部郎,卒官。
時有玉城郡公王景、鮮虞縣公謝慶恩並位上柱國;大義公辛遵及其弟韶並位柱國。隋文帝以其俱佐命功臣,特加崇貴,親禮與仁恭等,事皆亡失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