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 下 - 49 / 192
歷史類 / 張廷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史 下

第49頁 / 共192頁。

四年伐蜀,命愈赴襄陽練軍馬,運糧給軍士。五年,辰、澧諸蠻作亂,以愈為征南將軍,江夏侯周德興、江陰侯吳良為副。討之。愈帥楊璟、黃彬出澧州,克四十八洞,又捕斬房州反者。六年,以右副將軍從徐達巡西北邊。十年,吐番川藏為梗,剽貢使,愈以征西將軍偕副將軍沐英討之。分兵為三道,窮追至崑崙山,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餘萬,留兵戍諸要害乃還。道病,至壽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寧河王,謚武順。長子鎮嗣,改封申國公,以征南副將軍平永新龍泉山寇。再出塞,有功。其妻,李善長外孫也,善長敗,坐奸黨誅。弟銘錦衣衛指揮僉事,征蠻,卒於軍。有子源為鎮後。弘治中,授源孫炳為南京錦衣衛世指揮使。嘉靖十一年詔封炳子繼坤定遠侯。五傳至文明,崇禎末,死流賊之難。

湯和,字鼎臣,濠人,與太祖同裡閈。幼有奇志,嬉戲嘗習騎射,部勒群兒。及長,身長七尺,倜儻多計略。郭子興初起,和帥壯士十餘人歸之,以功授千戶。從太祖攻大洪山,克滁州,授管軍總管。從取和州。時諸將多太祖等夷,莫肯為下。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從定太平,獲馬三百。從擊陳野先,流矢中左股,拔矢復鬥,卒與諸將破擒野先。別下溧水、句容,從定集慶。從徐達取鎮江,進統軍元師。徇奔牛、呂城,降陳保二。取金壇、常州,以和為樞密院同僉守之。


  

常與吳接境,張士誠間諜百出,和防禦嚴密,敵莫能窺。再寇,再擊卻之,俘斬千計。進攻無錫,大破吳軍于錫山,走莫天祐,獲其妻子,進中書左丞。以舟師徇黃楊山,敗吳水軍,獲千戶四十九人,拜平章政事。援長興,與張士信戰城下。城中兵出夾擊,大敗之,俘卒八千,解圍而還。討平江西諸山寨。永新守將周安叛,進擊敗之,連破其十七寨,圍城三月,克之,執安以獻,還守常州。從大軍伐士誠,克太湖水寨,下吳江州,圍平江,戰于閶門,飛礮傷左臂,召還應天,創愈復往,攻克之,論功賜金帛。

初建御史台,以和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諭德。尋拜征南將軍,與副將軍吳禎帥常州、長興、江陰諸軍,討方國珍。渡曹娥江,下餘姚、上虞,取慶元。國珍走入海,追擊敗之,獲其大帥二人、海舟二十五艘,斬馘無算,還定諸屬城。遣使招國珍,國珍詣軍門降,得卒二萬四千,海舟四百餘艘。浙東悉定。遂與副將軍廖永忠伐陳友定,自明州由海道乘風抵福州之五虎門,駐師南台,使人諭降。不應,遂圍之。敗平章曲出於城下。參政袁仁請降,遂乘城入。分兵徇興化、漳、泉及福寧諸州縣。進拔延平,執友定送京師。時洪武元年正月也。

大軍方北伐,命造舟明州,運糧輸直沽。海多颶風,輸鎮江而還。拜偏將軍。從大將軍西征,與右副將軍馮勝自懷慶逾太行,取澤、潞、晉、絳諸州郡。從大將軍拔河中。明年,渡河入潼關,分兵趨涇州,使部將招降張良臣,既而叛去。會大軍圍慶陽,執斬之。又明年,復以右副副將軍從大將軍敗擴廓于定西,遂定寧夏,逐北至察罕腦兒,擒猛將虎陳,獲馬牛羊十餘萬。徇東勝、大同、宣府皆有功。還,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封中山侯,歲祿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拜征西將軍,與副將軍廖永忠帥舟師溯江伐夏。夏人以兵扼險,攻不克。江水暴漲,駐師大溪口,久不進,而傅友德已自秦、隴深入,取漢中。永忠先驅破瞿塘關,入夔州。和乃引軍繼之,入重慶,降明升。師還,友德、永忠受上賞,而和不及。明年從大將軍北伐,遇敵于斷頭山,戰敗,亡一指揮,帝不問。尋與李善長營中都宮闕。鎮北平,甓彰德城。征察罕腦兒,大捷。九年,伯顏帖木兒為邊患,以征西將軍防延安。伯顏乞和,乃還。十一年春,進封信國公,歲祿三千石,議軍國事。數出中都、臨清、北平練軍伍,完城郭。十四年以左副將軍出塞,征乃兒不花,破敵灰山營,獲平章別裡哥、樞密使久通而還。十八年,思州蠻叛,以征虜將軍從楚王討平之,俘獲四萬,擒其酋以歸。

和沉敏多智數,頗有酒過。守常州時,嘗請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鎮此城,如坐屋脊,左顧則左,右顧則右。」太祖聞而銜之。平中原師還論功,以和征閩時放遣陳友定餘孽,八郡復擾,師還,為秀蘭山賊所襲,失二指揮,故不得封公。伐蜀還,面數其逗撓罪。頓首謝,乃已。其封信國公也,猶數其常州時過失,鎸之券。于時,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魏國、曹國皆前卒,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和以間從容言:「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賜鈔治第中都,併為諸公、侯治第。

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顧謂和曰:「卿雖老,強為朕一行。」和請與方鳴謙俱。鳴謙,國珍從子也,習海事,常訪以禦倭策。鳴謙曰:「倭海上來,則海上禦之耳。請量地遠近,置衛所,陸聚步兵,水具戰艦,則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為軍,戍守之,可無煩客兵也。」帝以為然。和乃度地浙西東,並海設衛所城五十有九,選丁壯三萬五千人築之,盡發州縣錢及籍罪人貲給役。役夫往往過望,而民不能無擾,浙人頗苦之。或謂和曰:「民讟矣,奈何?」和曰:「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復有讟者,齒吾劍。」踰年而城成。稽軍次,定考格,立賞令。浙東民四丁以上者,戶取一丁戍之,凡得五萬八千七百餘人。明年,閩中並海城工竣,和還報命,中都新第亦成。和帥妻子陛辭,賜黃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鈔三千錠、彩幣四十有副,夫人胡氏賜亦稱是。並降璽書褒諭,諸功臣莫得比焉。自是和歲一朝京師。


  
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音。帝即日臨視,惋嘆久之,遣還裡。疾小間,覆命其子迎至都,俾以安車入內殿,宴勞備至,賜金帛禦膳法酒相屬。二十七年,病浸篤不能興。帝思見之,詔以安車入覲,手拊摩之,與敘裡閈故舊及兵興艱難事甚悉。和不能對,稽首而已。帝為流涕,厚賜金帛為葬費。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東甌王,謚襄武。

和晚年益為恭慎,入聞國論,一語不敢外泄。媵妾百餘,病後悉資遣之。所得賞賜,多分遺鄉曲,見布衣時故交遺老,歡如也。當時公、侯諸宿將坐奸黨,先後麗法,稀得免者,而和獨享壽考,以功名終。嘉靖間,東南苦倭患,和所築沿海城戍,皆堅緻,久且不己,浙人賴以自保,多歌思之。巡按御史請于朝,立廟以祀。

和五子。長子鼎為前軍都督僉事,從征雲南,道卒。少子醴,積功至左軍都督同知,征五開,卒於軍。鼎子晟,晟子文瑜,皆早世,不得嗣。英宗時,文瑜子傑乞嗣爵,竟以歷四十餘年未襲,罷之。傑無子,以弟倫之子紹宗為後。孝宗錄功臣後,授紹宗南京錦衣衛世指揮使。嘉靖十一年封靈璧侯,食祿千石。傳子至孫世隆,隆慶中協守南京,兼領後府,改提督漕運,歷四十餘年,以勞加太子太保,進少保。卒,謚僖敏。傳爵至明亡乃絶。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