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演義 - 43 / 116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吳三桂演義

第43頁 / 共116頁。

 大小:

 第43頁

朗讀:

當襲彞與鄧凱、陳良材哭別時,好不悲苦。襲彞卻向陳、鄧二人拜道:「明祚不斬,皆兩君之力也。某非畏死,不過初到雲南,路途不熟,終難救出皇子出關,故讓諸君耳。今事已行,某不忍獨生。」即撞于階下。左右急為救起時,已傷重而歿,左右無不傷感。後人有詩贊襲彞盡忠的道:

故君被俘入滇城,萬裡間關謁永明。


  

熱血直從階下濺,森嚴行在有哀聲。

又有贊鄧凱獨救皇子脫險的詩道:

當年杵臼共程嬰,殉難存孤各盡情。

後世襲彞和鄧凱,流芳青史著忠貞。

自襲彞死後,即有人報知三桂,吳三桂也不免有感,令厚葬其屍。自忖:各人思報明主,反覺自己汗顏,不如早將永曆處置。又因前次會議,多人主張不殺永曆,今卻不必會議,只獨斷獨行,令永曆帝及他母后自盡。即揀出兩條羅帶,藏在一個盒子內,外面寫道是食物,送給永曆帝及永曆帝母后等字,即使心腹人直至篦子坡來。

時永曆帝正在篦子坡與母后相晤,訴說鄧凱之事,與襲彞撞死一節,正大家傷感,忽聞三桂使人送食物到來。永曆帝聽罷默然,徐嘆道:「什麼食物,直鳩毒耳。然朕死不足惜,顧累及母后,此數十年中,又累多少生靈,實在可恨。”說罷,即傳進來。

由左右呈上,只是一個盒子,寫明送給永曆帝及他母后的。永曆帝打開一看,見內裡並無食物,只有羅帶兩條,不覺對太后流涕道:「逆賊直欲朕自縊也。」太后聽罷,亦大罵不已。太后復罵道:“三桂逆賊,行此辣手,害我母子。

他日九泉之下,當看汝碎屍萬段也。」

早有人報知三桂,三桂積羞成怒,即遣章京雙桂領親兵二百名,圍繞篦子坡。

那篦子坡在昆明城內,舊有金蟾寺,三桂即囚永曆帝于寺內,惟永曆從臣仍呼為行宮。三桂親兵到時,即圍定寺內。永曆帝知三桂兵到,即使人謂雙桂道:「三桂逆賊已迫朕至此,今你們到此再欲何為?朕死則已,幸勿驚擾太后。”統領雙桂道:“奉平西王之命,以陛下既受羅帶,特候回報耳。」

永曆帝道:「此次正對五軍山,朕欲登山一望故都,然後回來候太后終年之後,即行就死,不知能方便否?」雙桂厲聲道:「吾只知奉命耳。若復有言,當令人告知平西王爺,吾不能為汝作主也。」永曆帝聽罷大哭,向太后道:「朕不肖累及母后,今將奈何?」太后道:「逆賊欲吾自縊以掩人耳目,我橫豎一死,不如候逆賊加刀,以成他弒君之名。」永曆帝道:「後世必有知者,太后不必如此。」太后乃大哭,即取出羅帶,永曆帝不忍正視,又慮太后年高,乃代為結束羅帶。左右即移椅子,扶太后上吊,永曆帝只掩面俯首垂淚。除左右隨從外,還有皇后及妃嬪數人,皆放聲大哭,不忍仰視。太后上吊時,仍大罵三桂。

不多時,永曆帝尚俯首而泣,左右扶起時,三桂軍士由憐生愛,見了永曆,皆驚道:「此真英主也。」皆竊竊私議,有欲救之之心。且自三桂遣發親兵而後,滿漢諸大臣多來觀視。永曆帝正當太后既死,一發悲苦,乃向妃嬪說道:「自古為君無有如朕之苦者。

今朕將死矣,破巢之下,安有完卵?汝們宜各自打算。」說著,各妃嬪皆擁繞永曆帝而哭。時在場看的,自漢員以至八旗將士,皆為感動,紛紛道:「人謂他為仁愛之主,果不虛傳。我們何不奉之,以立不世之功。」一言未了,已有數人割辮而起。

雙桂急使人報知三桂,三桂聽得大驚,立發令箭大兵到來,即將多官驅散,並諭雙桂,即取永曆自縊的消息回覆。永曆帝此時恐防被辱,即行自縊而崩,亦無暇與妃嬪訣別。三桂更令雙桂擁皇后及永曆次子,直至市場,以弓弦絞殺之。是日卻天昏地暗,風霾交作,對面不見人影,見者皆謂為天怒。

事後雙桂回報吳三桂,三桂更怒,傳令將永曆帝、太后屍首,用火焚化,聞者皆不忍往視。左右亦有向三桂進諫,謂不宜太慘,三桂更怒,謂左右道:「他說在九泉之下看我碎屍萬段,吾焚其屍,化為灰燼,則本藩他日雖碎屍萬段,他亦無目見吾也。」說罷一發令人將永曆帝及太后焚化之後,更揚其灰,使分散四處。是時吳藩部下文武員弁,見三桂盛怒,多不敢進言,故一任三桂做作,以至得做這窮凶極惡的手段。

那時三桂自害了永曆帝及太后之外,並永曆皇后及皇次子亦已絞殺,單不見了永曆長子,也疑到手下的人暗為藏匿,立即高懸賞格,要緝永曆太子。

一面將永曆親屬及外戚從臣,檻送入京,具表報捷。隨後復追究永曆被縊時,有贊永曆帝為真主欲奉之舉事者,大加殺戮。計除章京雙桂以外,共殺去不下二千人。真是天愁地慘,戶哭家號。

因見永曆受害之慘,滇人乃改喚篦子坡為迫死坡。後人有古風一篇,單道永曆帝被害的。詩道:

大明太祖定天下,一統相傳三百年。

延至季世日積弱,君雖英武臣不賢。

內遭閹禍外強敵,東陲一望皆烽煙。

似此存亡若一綫,況複流寇相蔓延。


  
龍蛇混雜闖獻出,敵聞內亂亦垂涎。

號召各部興勁旅,乘機泄發寇東偏。

松山一戰承疇走,三桂借兵為禍首。

自成西去敵東來,前方拒虎狼隨後。

雖然申胥哭秦庭,卻送土地為人有。

福王棲息依南京,轉瞬揚州先失守。

可憐天下祚朱明,魯王唐王皆不久。

中惟延平鄭氏起,雄師光復閩台次江右。

清兵百萬渡黃河,東南遍地皆干戈。

永嗣明統圖光復,君雖明哲臣庸何。

可望反覆成棟死,一戰再戰皆蹉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