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五虎平西 - 70 / 165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五虎平西

第70頁 / 共165頁。

鳳姣既有報仇之說,狄青何不問個明白,殺他未遲。現在死無對證,準信不來。就是兩樁法寶,狄青殺害了鳳姣,無可抵塞,自己毀壞了也是理論不得的。況且鳳姣實在以前沒有丈夫,眾臣共曉,怎麼說與丈夫報仇?據臣愚見,陛下免費龍心,發交三法司審個明白如何?」嘉佑王聽了,想道:「龐洪此話倒也相宜。

但無能于官員,審不得這樁疑案,三法司朕也不用他。」遂降旨無私文彥博、硬直崔叩命從公審理,「斷明前情,奏與朕知」。原來這兩個大臣,是正直無私的,不是龐洪黨羽。無奈審斷公務,不十分明辦得來,且這樁公案實是難辦的。


  

但聖上之命,如何不依,同說:「臣領旨。限臣等五天審明,復旨便了。」天子拂袖退班,眾臣各歸府去。崔、文二位公爺差人往楊府將頭調出,然後同往狄府。

此時午晝了。楊府內夫人小姐早已得知,彼此着驚。狄府中男女下人多已知道,只有老太君嚇得驚慌無措。到了房中,看看屍骸,好不慘傷。

欲向眾將問個明白,豈知已多往午朝門外打聽去了。太太罵聲:「好畜生,為何如此薄情!楊氏縱有差遲,可告訴為娘,也能理論得來,因何胡亂將他傷害,沒有半分夫婦之情!」太太此時不知埋怨了孩兒多少。這些家人也議論紛紛。

正說之間,報說:「千歲爺回府了。”同了文、崔二位大人,眾將軍隨後同進中堂,石將軍也到了。狄爺到了中堂銀鑾殿上說:「二位大人請坐!」二人告坐。有家人稟知太太有請。

狄爺說:「二位大人,下官失陪了。停息一刻,即來奉陪。」二公爺說:「千歲請便!」此時狄爺走房內廂見了母親,太太連罵:「畜生,因何故殺妻,不畏蕭何法律,看你如今怎生逃脫?」狄爺說:「母親,不必心煩,細將情由稟知。」太太又吃一驚。

此時楊夫人親來到府內見女兒屍首,假裝悲哀。若說這位夫人,原是忠厚之人,殺了飛龍與他什麼相干?只因丈夫要他去假哭女兒,方得省人疑惑。哭後又要吵閙,方為妥當。夫人只是難違丈夫命,到來無非哭了幾聲,叫他那裡能吵閙得出來?太太倒也過意不去,叫聲:「親母且寬心罷!原是我畜生不好,狠心殺害你女兒。」夫人說:「太太啊,妾身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駕姣嫁着江西本省,只有次女鳳姣早晚相依的。那曉得做親之後過刀而亡。若是病死的倒罷。似這般慘死,好不痛心!」太太說:“夫人啊,聽小兒說來,乃是令嬡不好,持劍要殺丈夫,反被小兒傷了。

今日真假難分,且待來日審明便知明白。」

且說崔、文二位,由狄千歲引道,楊爺在後,直至房首。太太、夫人避過。二位大人把屍首驗畢,配合過首級一點不差。又說:「千歲,那鳳姣縱有差遲,卻是你家的人,理當收殮。」狄爺說:「這也自然。」文爺說:「三天成殮了第四天齊集市明,好待下官復旨。」說完二人告別,楊滔也轉回衙不表。

再說龐洪獨坐書房,嘆聲:「飛龍,老夫叫你必然害了狄青,縱害他不成,也不得說出與丈夫報仇,破漏機關。倘楊滔有甚差遲,只懮他又扳出老夫了。若差了別人審也能通個關節。豈知差了這兩人,有言難說,有賄難行。

倘被他審出真情,楊滔之罪難免,老夫也不安穩。」

不表龐洪懮慮。再表四虎將軍、焦、孟你言我語的猜疑不出楊滔之女的真假,待等崔、文二位大人審明,便知分曉,是日免不得備棺成殮,超度亡魂,做些功德。後來不知如何。

第四十七回  審疑案二忠辭辦 完民饑包拯回朝

詩曰:

二忠領旨斷奸謀,豈料龐楊狡計稠。

專力不能分剖白,幸有包公力搜求。

話說狄王府將飛龍屍骸收殮了,做些功殮,超度亡靈。豈知王府中比不得等閒之家,外國陰魂那裡存頓得住?飛龍一死,魂魄早已渺渺茫茫不知去向。此時老太太十分煩亂慌忙。此日楊滔的夫人仍在狄府,見太太這般忙亂着急,也覺心中不安,過意不去。


  
欲說明白,丈夫性命不保,不得不含忍在心。此是忠厚人心事每常如此。是日成殮已畢,原來汴京並無墳墓,少不得尋了一個空隙地停了棺柩。夫人回楊府,叫聲:「相公,這件事情果乃于得不好。

倘若審出真情,禍事不小。”楊滔說:“夫人,不妨,無事的。下官總是一口咬定要與女兒報仇,怕他什麼!」

此時三朝已過,至第四天,文、崔二位欽差奉旨審詢狄青。狄爺照奏主前言井無改更。楊滔一口從實女兒慘死總要伸冤。又不能用刑,兩位大人沒有法想,審過一堂又有一堂,一連審過二日,不能審明,難以復旨。

是日,天子臨朝,問崔、文二臣:「狄、楊之事審得如何?」二臣同奏道:「尚未審明。陛下且限臣三天,審明復旨便了。」仁宗王說:「依卿所奏。」聖上退回宮。

二大人又審了三日三堂,不獨憑據追不出,而且狄。楊的口供對質,與前日的不差分毫。這事情真乃苦差難辦的。這兩位大人商量無計可施。

暫且不表。

再說包龍圖大學士,奉旨賑饑已畢,回朝覆命。此時大宋朝中奸臣屢屢聯絡不絶,所以處處年饑。包大人往各省賑饑,甚是勞忙。上年陝西賑饑,下年早稻豐捻,物阜民康。

這時公務已完,又到粵東賑饑去了。所以連年不在朝中,那曉得國家許多事情動作。是年粵東公務又畢,一路回朝,渡水登山,非止一日,已到汴京。進城天時已到午後了,此時未去朝天子,先來見眾僚。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