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五虎平西 - 98 / 165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五虎平西

第98頁 / 共165頁。

不覺光陰似箭,已是此年三月初旬,元帥即日拜辭狼主,與眾臣一路長短,發兵殺氣騰騰,已至中原境界,勢如破竹。拿了雄關外多少地方,直殺至三關,無人抵擋。若說雄關孫秀,乃是酒色之徒,無謀無勇,如何抵敵交鋒?還虧得楊青,雖然年老,原是上陣英雄,老當益壯,幾次開關抵敵住遼兵,雄關堅固難攻。此時孫秀心中着急,叩聲:「楊老將軍、范大人,下官只道干戈寧息,豈料西遼復又猖狂,倘若雄關一失,必被遼兵殺進京了。

這件急事如何處置?須要大眾酌裁好。”范仲淹說聲:「孫大人,你是雄關之主,凡事多要大人主裁,如何要我們定奪起來?下官之言平日間也準信不得。」孫秀聽了范仲淹之言,心煩意間,實是着忙。又說:「楊老將軍,我與你同是宋朝臣子,受了國恩,須當報效才行。


  

怎樣退敵,須要細共商量如何?」楊青聽了,呵呵冷笑說:「孫大人,老夫也是這句話,你我一殿之臣,同受皇恩,理當有效。大人做了一個關大王,平日間大小事情多是大人作主,我們有了說話,插不落的,因何今日沒主張,來要我兩人做主商量?若不是老夫連日抵敵,三關早已付西遼了。老夫做了武將,不過拿幾筋力氣,前去苦命鬥爭,那遼將聲聲說『狄青身亡,必然定要攻破三關,占奪三軍,取了中原,若然狄青提兵到來,我國依然投降,除了狄青多不肯畏懼的。』孫大人,你道狄青死得好不好?」范大人說道:“這些奸臣,巴不得他早死了,然而據我的意思,狄青永遠不死,方能穩保宋室江山。

今日狄青死去不久,西遼復又猖狂,孫大人須要自定良謀,方能免得玉石俱焚之患。」

孫秀正欲開言,忽有小卒報說:「有個將討戰來,說若然沒有對手的,休要出陣,他就要殺進關中了。」孫兵部此時擺佈不來,只得吩咐:「連掛免戰牌,待本官拜本進京,請旨發兵便了。」范爺叫聲:「孫大人,當初楊延昭始守此關,邊夷喪膽,以後楊宗保繼守三關之日,有勝無輸,從不曾掛過免戰牌。為何今日尚未開兵,先要高挑免戰?」楊青說:「中原鋭氣掃盡了,長他人志氣,滅上國威風,前輩英雄眉毛倒盡了!范大人啊,不出前輩守關威振,就是今狄青在此關,西遼屢敗,掌了雄關,必要上陣立功。

既然大人這膽怯怕,掌不得雄關之主。」這幾句把孫秀面光掃盡,只得急備本章,說西遼兵犯三關,又求萬歲掣他回朝。孫秀一則為著雄關危急之際,二來聽不得范、楊譏消之言。即差人進京,報本去了。

傳令兵丁嚴加把守。又幸得其時乃是初夏,天氣炎熱,倒應停征。所以番兵不來十分攻擊。況且三關堅固,所以無礙,按下慢表。

再說龐洪一自狄青死後,心無掛礙,終日與着同黨厚交,開懷樂飲,你來我往。又說:「干戈寧息,我輩正該樂飲娛情。」忽一日,接得邊關來信,心中大驚,「老夫只道西遼王只要與女兒報仇,殺害狄青便罷了,豈知狄青一死,就興兵侵擾,今日殺至雄關,孫賢婿無人代勞拒敵,免戰高懸,今有告急本章,求請救兵。想來朝內沒有英雄,不知何人退得遼兵罷了。

我也不管他,來日奏聞聖上,聽憑他定奪便了。」次日見駕,就將孫秀本章呈奏。天子看了此本,心內大驚,想了一回,並無主意,降旨眾文武共議退兵策。百官個個推着龐洪,說他極品之尊,朝綱統領,豈無出師退敵之計。


  
龐洪說:「列位大人,我為文事,不識武略,還有眾位王兄,曾經上陣交鋒,可以提兵前往,救解三關。」王子正要開言,武班首閃出靜山王爺呼延贊,俯伏說:「陛下啊,臣等身為武職,義不容辭,若能殺退遼兵保社稷,以報國恩,何為不是!況且在前王侯除了潞花王之外,多是南征北討之人,在少年強壯時,誰敢推委?今日無奈俱已年老力衰,將為就木,縱然提兵前往,非但遼兵難返,徒費兵糧,而且又誤國家軍情事,況且三關乃汴京首重之方,倘有疏虞,禍關非小,前虧得狄青五將殺他片甲不回,後來又征服他邦。狄青在日,兵戈不起,如今狄青壽夭已亡故,所以遼王復又猖狂,說要狄青出敵,仍復投降,狄青不有,必要占奪中原。誇張恐嚇,欺我大宋無人。

今日雄關外地盡皆失去,可知遼將勇猛,番兵厲害,望我主早定良謀,挑選智勇雙全為督兵主帥,發旨意往游龍驛,着天王廟四虎不必守柩,暫且回朝,調他挑選精兵前往,我主龍意如何?」仁宗天子聽罷,開言說:「朕固體諒卿等年老力衰,難當此任,說也徒然,狄青已死,言之無益。今朕依卿所奏,文着龐洪、武着老卿家會同各大臣議當。如別方有勇將,即為保舉本奏,協同四虎將提兵退敵便了。」眾臣領旨。

天子退朝,龍顏不悅,回至東宮,有曹王后娘娘接駕,坐下綉墩,曹娘娘看萬歲顏容似有不樂之色,便問:「陛下,為何似有重懮光景?」天子說:「禦妻啊,目下西遼番兵犯界,直抵三關,虧得狄青殺遇。不想狄青一死,遼王復叛,占去三關外多少地方。雄關孫秀無能抵敵,請旨掣回。寡人欲待有將出師,然後掣回孫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