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 下 - 98 / 192
歷史類 / 張廷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史 下

第98頁 / 共192頁。

王省,字子職,吉水人。洪武五年領鄉舉。至京,詔免會試,命吏部授官。省言親老,乞歸養。尋以文學征。太祖親試,稱旨,當殊擢。自陳「才薄親老」,乞便養。授浮梁教諭。凡三為教官,最後得濟陽。燕兵至,為遊兵所執。從容引譬,詞義慷慨。眾舍之。歸坐明倫堂,伐鼓聚諸生,謂曰:「若等知此堂何名,今日君臣之義何如?」因大哭,諸生亦哭。省以頭觸柱死。女靜,適即墨主簿周岐鳳。聞燕兵至濟陽,知父必死,三遣人往訪,得遺骸歸葬。

姚善,字克一,安陸人。初姓李。洪武中由鄉舉歷祁門縣丞,同知廬州、重慶二府。三十年遷蘇州知府。初,太祖以吳俗奢僭,欲重繩以法,黠者更持短長相攻訐。善為政持大體,不為苛細,訟遂衰息,吳中大治。好折節下士,敬禮隱士王賓、韓奕、俞貞木、錢芹輩。以月朔會學宮,迎芹上座,請質經義。芹曰:「此非今所急也。」善悚然起問。芹乃授以一冊。視之,皆守禦策。


  

時燕兵已南下,密結鎮、常、嘉、松四郡守,練民兵為備。薦芹于朝,署行軍斷事。善尋至京師。會朝廷以燕王上書貶齊泰、黃子澄于外,善言不當貶,遂復召二人。建文四年詔兼督蘇、松、常、鎮、嘉興五府兵勤王。兵未集,燕王已入京師。時子澄匿善所,約共航海起兵。善謝曰:「公,朝臣,當行收兵圖興復。善守土,與城存亡耳。」子澄去,善為麾下許千戶者縛以獻,不屈,死。年四十三。子節等四人俱戍配。

芹,字繼忠。少好奇節。元末,干諸將,不遇。洪武初,闢大都督府掾,從中山王出北平至大漠。還解職。家居二十年,甘貧樂道。以善薦起。從李景隆北行,遣入奏事。道病將卒,猶條上兵事。年七十三。

陳彥回,字士淵,莆田人。父立誠,為歸安縣丞,被誣論死。彥回謫戍雲南,家人從者多道死。比至蜀,唯彥回與祖母郭在。會赦,又弗原,監送者憐而縱之。貧不能歸,依鄉人知縣黃積良,冒黃姓。久之,以閬中教諭嚴德政薦,授保寧訓導。考滿至京,召見以為平江知縣。踰年,太祖崩,彥回入臨。又以給事中楊維康薦,擢徵州知府。建文元年,以循良受上賞。祖母郭卒,當去,百姓走京師乞留。彥回衰糹至赴闕自陳,乞複姓。當彥回之戍雲南也,其弟彥蒦亦戍遼東。至是,詔除彥蒦籍。連乞終喪,不許。葬郭徽城北十里北山之陽。時走墓下,哭甚哀。人目之曰「太守山」。嘗對百姓泣曰:「吾罪人也,向亡命冒他姓。以祖母存,恐陳首獲罪,隱忍二十年。今祖母沒,宜自請死。上特宥我,終當死報國耳。」燕兵逼京師,彥回糾義勇赴援。已而被擒,械至京,死之。

張彥方,龍泉人。初為給事中,以便養乞改樂平知縣。應詔勤王,帥所部抵湖口。被執,械至樂平斬之。梟其首譙樓。當署月,一蠅不集,經旬面如生。邑人竊葬之清白堂後。

同時以勤王死者,有松江同知,死尤烈雲。同知姓名不可考,或曰周繼瑜也。勤王詔下,榜募義勇入援。極言大義,感動人心。並斥「靖難」兵乖恩悖道。械至京,磔于市。

贊曰:燕師之南向也,連敗二大將,其鋒蓋不可當。鐵鉉以書生竭力抗禦于齊、魯之間,屢挫燕眾。設與耿、李易地而處,天下事固未可知矣。張昺、謝貴、葛誠圖燕于肘腋,而事不就。宋忠、馬宣東西繼敗,瞿能諸將垂勝戰亡,燕兵卒得長驅南下。而姚善、陳彥回之屬,欲以郡邑之甲奮拒于大勢已去之後,此黃鉞所謂「兵至江南,禦之無及」者也。   

列傳第三十一

王艮(高遜志) 廖升(魏冕 鄒瑾 龔泰) 周是修 程本立 黃觀 王叔英(林英) 黃鉞(曾鳳韶) 王良 陳思賢(龍溪六生 台溫二樵) 程通黃希范 葉惠仲 黃彥清 蔡運 石允常 高巍韓鬱 高賢寧 王璡 周縉 牛景先程濟等。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進士。對策第一。貌寢,易以胡靖,即胡廣也。艮次之,又次李貫。三人皆同裡,並授修撰,如洪武中故事,設文史館居之。預修《太祖實錄》及《類要》、《時政記》諸書。一時大著作皆綜理之。數上書言時務。

燕兵薄京城,艮與妻子訣曰:「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解縉、吳溥與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與弼尚幼,嘆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獨王叔死耳。」語未畢,隔牆聞靖呼:「外喧甚,謹視豚。」溥顧與弼曰:「一豚尚不能捨,肯捨生乎?」須臾艮舍哭,飲鴆死矣。縉馳謁,成祖甚喜。明日薦靖,召至,叩頭謝。貫亦迎附。後成祖出建文時群臣封事千餘通,令縉等編閲。事涉兵農、錢谷者留之,諸言語干犯及他,一切皆焚燬。因從容問貫、縉等曰:「爾等宜皆有之。」眾未對,貫獨頓首曰:「臣實未嘗有也。」成祖曰:「爾以無為美耶?食其祿,任其事,當國家危急,官近侍獨無一言可乎?朕特惡夫誘建文壞祖法亂政者耳。」後貫遷中允,坐累,死獄中。臨卒嘆曰:「吾愧王敬止矣。」


  
有高遜志者,艮座主也,蕭縣人,寓嘉興。幼嗜學,師貢師泰、周伯琦等。文章典雅,成一家言。征修《元史》,入翰林,累遷試吏部侍郎。以事謫朐山。建文初,召為太常少卿,與董倫同主會試。得士自艮外,胡靖、吳溥、楊榮、金幼孜、楊溥、胡濙、顧佐等皆為名臣。燕師入,存歿無可考。

廖升,襄陽人。不知其所以進,學行最知名,與方孝孺、王紳相友善。洪武末,由左府斷事擢太常少卿。建文初,修《太祖實錄》,董倫、王景為總裁官;升與高遜志為副總裁官;李貫、王紳、鬍子昭、楊士奇、羅恢、程本立為纂修官。皆一時選。燕師渡江,朝廷遣使請割地。不許。升聞而慟哭,與家人訣,自縊死。殉難諸臣,升死最先。其後陳瑛奏諸臣逆天命,效死建文君,請行追戮,亦首及升雲。

時為瑛追論者,有魏冕等。冕官御史。燕兵犯闕,都督徐增壽徘徊殿廷,有異志。冕率同官毆之,與大理丞鄒瑾大呼,請速加誅。明日,宮中火起。有勸冕降者,厲聲叱之。遂自殺,瑾亦死。瑾、冕皆永豐人。其同裡鄒樸,官秦府長史。聞瑾死,憤甚,不食卒。或曰即瑾子也。

又都給事中龔泰,義烏人。由鄉薦起家。燕王入金川門,泰被縛,以非奸黨釋,不殺。自投城下死。泰嘗遊學宮,狂人擠之,溺池中幾死,弗校。人服其量。

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洪武末,舉明經,為霍邱訓導。太祖問家居何為。對曰:「教人子弟,教弟力田。」太祖喜,擢周府奉祀正。踰年,從王北征至黑山,還遷紀善。建文元年,有告王不法者,官屬皆下吏。是修以嘗諫王得免,改衡府紀善。衡王,惠帝母弟,未之籓。是修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陳說國家大計。燕兵渡淮,與蕭用道上書指斥用事者。用事者怒,共挫折之,是修屹不為動。京城失守,留書別友人江仲隆、解縉、胡靖、蕭用道、楊士奇,付以後事。具衣冠,為贊系衣帶間。入應天府學,拜先師畢,自經于尊經閣,年四十九。燕王即帝位,陳瑛言是修不順天命,請追戮。帝曰:「彼食其祿,自盡其心,勿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