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上 - 314 / 663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上

第314頁 / 共663頁。

 大小:

 第314頁

朗讀:

大理府: 沖,繁。迤西道治所。提督駐。 順治初,因明制。康熙五年,降北勝直隷州為州來屬。三十一年,仍直隷。東南距省治八百九十里。廣九百六十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極高二十五度四十四分。京師偏西十六度十一分。領州四,縣三,長官司一。太和 沖,繁。倚。西:點蒼山,高六十里,山椒懸瀑,注為十八溪,綿亙百餘裡,府之鎮山也,西拱縣城如抱弓然。西洱河,亦名洱海,形如月抱珥,亦曰珥河。縣東五里,即古葉榆澤,源出浪穹北,境內諸水入焉。長百三十里,闊三十九里,下流會樣備江,逕趙州入蒙化。北:上關,亦曰龍首關,又曰石門關。南:下關,亦曰龍尾關。諺曰:「蒼山雪,洱海月,上關花,下關風。」下關貿易極盛,南陬名鎮。 趙州 沖,繁。府南六十里。東:九龍山,與州西鳳儀山對峙。西:三台山。南:昆彌。東南:龍母。西南:華藏山。大江一名波羅江,有二源,合流而北,逕城南,折東會玉閬泉、烏龍、雙塔諸水,北入洱海。白崖江即禮社江,上流自雲南縣入,流經白崖,有鼻窗廠水及赤水江來會,入蒙化。東南:蒿菁關、松花關。南:彌渡市鎮,通判駐。驛二:西嶺、德勝。 雲南 沖,難。府東南百三十里。明屬趙州。順治初,改隷府。東:飛鳳。西:金龍。南:青華山。北:梁王山,禮社江與一泡江同源於此。一支南流至團山壩,分為三。其一南流為溪溝,逕青華山南,入趙州,為禮社江東源。其二東流,一逕縣南,匯為青龍海,一逕縣北,匯為品甸王海,仍歸青龍海,海周四十餘裡,灌田利溥。一支北出為周官{此夕}海,合流而南,至雲南縣,折而東北,納你甸河諸水,為一泡江,入姚州。東北:楚場關。東南:安南關。土主簿駐白岩川。 鄧川州 疲。府北九十里。東:玉案、鷄足。西:象山、彌勒山。東南:鼎勝。南:伏虎。北:天馬山。西北:覆鐘山。羅時江源出鐘山下綠玉池,亦曰西湖,南流逕象山下,又東南至上關。悶地江源出州東北焦石洞,亦曰東湖,南流逕城東,又南至上關,彌苴佉江自浪穹來注之,入洱海。高澗河源出鷄足山,北流,羅陋河自鶴慶來會,合為枯木河,入賓川。東:大把關。驛一:鄧川。 浪穹 簡。府北百十里。明屬鄧川州。順治初,改屬府。西:鐵甲場山,悶江所出。西南:鳳羽山。黑惠江自劍川入,亦曰白石江,南流逕城西,納諸山溪水,入太和為樣備江。大營河源出劍川,南流,鳳羽河源出清源洞,北流,並會寧河。寧河源出罷穀山,匯為茈碧湖,南流,逕城東北,南會大營河,折西,納悶江、鳳羽河二水,曰三江口。又南,逕城東蒲陀崆,為彌苴佉江,歷鄧川入太和,即洱海上源也。西:羅坪關。西北:大樹關。東北:一女關。有蒲陀崆、鳳羽鄉、上江嘴、下江嘴巡司四。 賓川州 難。府東百二十里。西:鷄足山。東:鍾英山。北:華蓋、摩尼。東北:赤石岩山。西北:翠屏山。東北:金沙江自鶴慶入,東流,納答旦河、一泡江諸水,入姚州。答旦河一曰六溪河,其源有六,曰鍾良溪、銀溪、石寶溪、寒玉溪、通洱溪、赤龍溪,並自城西東流,又北逕城西北,豐樂溪自盒子孔山來會,亦曰七溪,北流入金沙江。西南:畢羅關。 雲龍州 繁,難。府西五百里。東:大羅山,明設大羅衛,今廢。西:三崇山。北:清水朗。東北:大雒馬山,與西小雒馬夾河相望。西:瀾滄江自麗江入,納沘江、表村河、松牧溪諸水,南入永昌。怒江、俅江自俅夷境入,逕三崇山,南入永昌。北:太平關。東:新關。有大井鹽課大使。鹽井六:順蕩、諾鄧、石門、天耳、山井、師井。十二關長官司府東三百里。本雲南縣楚場地。元置十二關防送千戶所。明置長官司,隷大理,徙一泡江之西。清因之。土官李姓,世襲。東:白沙坡。西:觀音箐。

麗江府: 要。隷迤西道。明為軍民府,領州四,縣一。 順治十六年,改土府,省所屬州縣併入。雍正元年設流官。乾隆二十一年,置中甸。三十五年,置麗江縣為府治,改鶴慶府為州,並所屬劍川州、維西來隷。東南距省治一千二百四十里。廣六百七十里,袤九百五十九里。北極高二十六度五十二分。京師偏西十六度二分。領二,州二,縣一。麗江 疲,難。倚。明,通安州。乾隆三十六年改今名。西南:老君山,南幹諸山之祖。西北:雪山,一名玉龍。西:花馬:漢藪山,高百仞,上有三湖。西:怒江即潞江,源出西藏布喀池,自夷境入,南流入雲龍。瀾滄江自維西入,分二,正支西納白水,南流入雲龍,分支為漾備江,東流納老君山下分江諸水,入劍川。金沙江即麗水,亦自維西入;納漢藪山橋頭、巨甸諸水,入鶴慶。東:雪山門關。西:石門關。有麗江井鹽課大使。 鶴慶州 繁,難。府東南三百五十五里。明,軍民府,領劍川、順州。康熙中,順州省入。乾隆三十六年降州來隷。西南:方丈山,為南詔十七名山之一。南:半子。北:湯乾。東北:三台山。東:金沙江自麗江入,東南流,合漾共江,一名鶴川,亦自麗江入,納境內諸水,瀦為湖,伏流石穴中三里,南出為腰江,折東流注金沙江。西南:觀音山河,南流入大理浪穹。南:宣化關。北:印塘關。西南:觀音山關,鶴麗鎮總兵駐。 劍川州 沖。府南九十里。明屬鶴慶,今改隷。東:青崖山。南:夜合。西:石鍾山。西北:老君山,與麗江分界。白石江自麗江合分江水緣界入,合磨刀去石河。又東南,大橋頭河亦曰黑惠江,出西北老君山,東南會千木河、螳螂河,至城南為劍湖,廣六十里,合桃羌河諸水,西南出為劍川,曲流三折入浪穹。南:大理國望德故城。鹽井二:彌沙、橋後。 中甸 要。府北二百三十里。明,麗江府地。康熙時,吳三桂以其地畀達賴喇嘛。雍正五年,來隷鶴慶府,移劍川州州判駐之。乾隆十一年設治,隷府。東南:雪山,與麗江雪山接,兩崖壁立,金沙江貫其中,流逕城東南,與維西以江為界,左合碩多岡河,入麗江。多克楚河、裡楚河,並自四川裡塘入,為無量河,入永北。 維西 簡。府西北七十里。明末拓元臨西西北吐蕃地為土府。雍正五年設治,隷鶴慶府,通判駐之。乾隆十一年隨鶴慶來隷。雪山東金沙江自四川巴塘入,總文河自巴塘東來注之,折東南,納所楚河水入麗江。瀾滄江亦自巴塘納徐那山水,又南流,永青河水自城東北來注之,入麗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