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通史 - 181 / 430
西洋古代史類 / 阿諾斯 / 本書目錄
  

全球通史

第181頁 / 共430頁。

 大小:

 第181頁

朗讀:

中世紀大半時間裡,西歐人一直感到自己被孤立在歐亞大陸百端,並受到了威脅。由於地處傳統的侵略路線——從中國北部橫貫歐亞大陸、直抵中歐多蹬河流域的廣闊無垠的大草原——的末端,他們歷來易受到來自東方的進攻。因而,出現了一批批遊牧入侵者——匈奴人、日耳曼人、阿瓦爾人、馬扎爾人、蒙古人和突厥人;只要帝國衰落、使他們有機可趁,他們便利用自身無與倫比的機動性闖入諸文明中心。

近代初期,隨着生氣勃勃的新興西方的崛起,這一古老的格局被顛倒了。新興西方在技術上,尤其是在武器和船舶製造方面占上風,這就使西歐人在世界各大洋上獲得了以往一向為歐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所享有的同樣的機動性和優勢。結果,世界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整個歐亞大陸這時為一隻巨大的鉗子所包圍。


  

其中一條鉗臂由俄國的挺伸組成,俄國從陸上橫越嶲伯利亞,挺進到太平洋;另一條鉗臂由西歐的擴張構成,西歐繞過非洲,擴張到印度、東南亞和中國。與此同時,其他西方人以哥倫布打頭陣,向西大膽地越過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並環航全球。

誠然,在這數十年間,土耳其的禁衛軍以亞洲的無數前輩為榜樣,正進逼多輜河流域、圍攻歐洲的中心維也納。但是,若將此事置於世界歷史舞台上,這只不過是一次僅具有局部意義的小規模行動。從世界歷史的觀點看,真正具有重要意義的是最初伊比利亞人的海外擴張、稍後西北歐洲人的話動以及與此同時俄國人朝太平洋方向的陸上擴張。這些也是本編以下各章要論述的主題。

第六章



西歐的擴張:伊比利亞階段

1500-1600

美洲的發現、經由好望角前往東印度群島的航道的發現,是人類歷史上所記載的最偉大、最重要的事件。

亞當·斯密

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紀的歐洲擴張中居首位。乍一看,這似乎有悖常理。16世紀以前的數百年中,伊比利亞半島一直是穆斯林的一個據點。由於有許多摩爾人和猶太人留居該地區,種族和宗教的多種多樣成為穆斯林統治留下的一份剩餘遺產。

此外,眾所周知,16世紀以後,伊比利亞的國家迅速衰落了,並在整個近代中始終居于微不足道的地位。那麼,如何解釋16世紀時西、葡兩國短暫而輝煌的擴張呢?本章首先探討伊比利亞擴張主義的起源問題,然後論述東方和美洲大陸的帝國建立過程,最後闡明16世紀末伊比利亞半島衰落的原因和徵兆。

一、伊比利亞擴張主義的根源

宗教是促成歐洲海外擴張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無論哪裡都沒有象在伊比利亞半島那樣顯得更其重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他們長期反穆斯林的聖戰記憶猶新,始終為這種記憶所激勵着。對歐洲其他民族來說,伊斯蘭教是一個遙遠的威脅,但在伊比利亞人眼裡,則是一個傳統的、永遠存在的敵人。半島大部分地區曾處于穆斯林統治之下,即便到15世紀,南部的格拉納達仍為穆斯林的據點。


  

此外,穆斯林還控制着附近的北非海岸,而土耳其的海上力量又在不斷增長,使整個地中海都感受到它的影響。其他歐洲人參加十字軍遠征是憑一時高興,而虔誠、愛國的伊比利亞人則認為,進行反伊斯蘭教的鬥爭是不可動搖的、必須履行的責任——是宗教義務和愛國需要的結合。

航海家亨利王子率先於1415年以他在攻佔直布羅陀海峽西岸的城市和要塞仲達時表現出來的勇敢而出名。同樣,伊莎貝拉女王為強烈的宗教信念所鼓動,決心消滅穆斯林據點格拉納達,並將戰爭推入敵人在北非的領地,就象葡萄牙人先前在仲達所做的那樣。伊莎貝拉干1482年開始對格拉納達的討伐,一個村莊接一個村莊地向前推進,直到1492年獲取最後勝利。勝利後,西班牙人立即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梅利利亞城。

1492年,女王還下了一道法令,要求西班牙的所有猶太人或者接受天主教,或者離開西班牙;10年後,又對留居卡斯提爾的穆斯林頒佈了一道類似的法令。

當地理大發現揭示有更多的穆斯林有待于消滅,有新的異教徒有待于從盲目崇拜中解救出來時,伊比利亞人的討伐運動擴展到了大洋彼岸。葡萄牙的印度殖民地總督阿方索·德·亞伯奎在圍攻馬六甲時,曾用這樣一些讚美之詞激勵手下士兵,他說:「我們將為我們的主出色地效勞,把摩爾人從這地區驅逐出去,撲滅穆罕默德教派之火,使它今後永遠不會重燃。」同樣,曾追隨科爾特斯前去墨西哥的征服者之一貝爾納·迪亞斯在回憶錄中記述道:「我們廢除了印第安人中間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惡的東西之後,上帝保佑了我們的努力,我們給男人、婦女和所有征服後出生的孩子施洗扎,要不然他們的靈魂可能已下到地獄。」

誘使伊比利亞人去海外的還有四群島嶼——沿非洲海岸而依次南遞的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佛得角群島和西越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這些群島所以很有吸引力,不僅是因為它們富饒多產,還因為它們提供了戰略基地和泊船港口。葡萄牙人于1420年開始拓居馬德拉群島,他們首先獲取高質量的木材,然後生產可致厚利的蔗糖。當巴西人制低糖價與他們搶生意時,他們從克里特引進了白葡萄;直到現在,獨特的馬德拉甜葡萄酒仍是用這種葡萄釀製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