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上 - 62 / 489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續資治通鑑 上

第62頁 / 共489頁。

遼以翰林學士承旨馬得臣為宣政殿學士。得臣好學,善屬文,居朝以正直稱。

○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睿烈大明廣孝皇帝雍熙二年遼統和三年


  

春,正月,丙午朔,遼主如長濼。

丙辰,以德恭為左武衛大將軍,判濟州,封安定侯;德隆為右武衛大將軍,判沂州,封長寧侯;皆涪陵王廷美子也。以右補闕劉矇叟通判濟州,起居舍人韓檢通判沂州,俾行州事。矇叟,熙古子也。

丁巳,遼以翰林學士邢抱朴為禮部侍郎、知制誥,以左拾遺、知制誥劉景,吏部郎中、知制誥牛藏用,並政事舍人。抱朴好學博古,景端重能文,皆時望也。

癸亥,翰林學士賈黃中等九人權知貢舉。帝謂宰相曰:「設科取士,最為捷要。近年籍滿萬餘,得無濫進者乎?」己巳,詔:「自今諸科並令量定人數,相參引試,分科隔坐,命官巡察監門,謹視出入。有以文字往複與吏為奸者,置之法;私以經義相教者,斥出科場;伍保預知亦連坐。進士倍加研覆。貢舉人勿以曾經禦試,不考而薦。」始令試官親戚別試者凡九十八人。又罷進士試律,復貼經。

二月,丙子朔,遼以牛藏用知樞密直學士。

戊寅,權交州留後黎桓遣使來貢。

乙未,夏州李繼遷誘殺都巡檢使曹光實于葭蘆川。繼遷自地斤澤之敗,轉徙無常,西人多歸之,漸以強大。於是率眾攻麟州,使人紿光實,期日會于葭蘆川納降。光實信之,且欲擅其功,不與人謀,至期,從百騎赴之。繼遷所設伏兵盡起,光實被害,遂襲據銀州。

丙戌,帝謂宰相曰:「朕覽史書,見晉高祖求援于契丹,遂行父事之禮,仍割地以奉之,使數百萬黎庶陷于外域,馮道、趙瑩且居宰輔,皆遣令持禮,屈辱之甚也。」宋琪等奏曰:「晉高祖遣馮道奉使,張筵送之,親舉酒灑涕曰:『達兩君之命,交一國之歡,勞我重臣,之彼窮塞,息民繼好,宜體此懷,勿以為慍也。』及道回,有詩曰:『殿上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方令亭障肅清,生靈安泰,皆由得制禦之道。恢復舊境,亦應有時。」帝然之。

禁增置寺觀。

三月,己未,覆試禮部貢舉人,得進士須城梁顥等百七十九人,諸科三百一十八人,並唱名賜及第。唱名自此始。宰相李昉子宗諤,參知政事呂蒙正從弟蒙亨,鹽鐵使王明子扶,度支使許仲宣子待問,舉進士,試皆入等。帝曰:「此並勢家,與孤寒競進,縱以藝升,人亦謂朕為有私也。」皆罷之。

青州人王從善應《五經》舉,年始俞冠,自言通誦《五經》文注,帝歷舉本經試之,其誦如流,特賜《九經》及第,面賜綠袍、銀帶,錢二萬。時左右獻言尚有遺材,壬戌,複試,又得進士休寧洪湛等七十六人,諸科三百人,並賜及第。

遣知秦州田仁朗等將兵討李繼遷。

江南民饑,許渡江自占。

夏,四月,乙亥朔,遣使行江南諸州,賑饑民及察官吏能否。

丙子,宴近臣于後苑,賞花釣魚,張樂錫飲,命賦詩習射。自是歲以為常。

五月,庚午,中書門下奏謫官經赦者,欲令歸闕,責其後效,帝不許,謂宰相曰:「朝廷致理,當任賢良,君子小人,宜在明辨。今海島窮崖遠惡處,甚多竄逐之臣,郊禋以來,豈不在念!然此等嶮戲,若小得志,即復結朋植黨,恣其毀譽,如害群之馬,豈宜輕議哉!」

癸酉,遼以國舅蕭道寧同平章事,知瀋州事。

六月,甲戌,遼太后親決滯獄。


  
戊子,復禁鹽、榷酤。

李繼遷既殺曹光實,遂圍三族寨,陷之。帝大怒,征田仁朗下獄勘問,貸死,竄商州。是月,副將王侁等出銀州北,破悉利諸寨,斬其代州刺史。時郭守文與侁同領邊事,與知夏州尹憲擊鹽城諸蕃,焚千餘帳,由是銀、麟、夏三州蕃百二十五族悉內附,戶萬六千餘。

秋,七月,甲辰朔,遼命諸道繕甲兵以備東征。

庚申,詔:「諸路轉運使及諸州長吏,專切督察知會官吏等,依時省視倉粟,勿致毀敗。其有計度支用外,設法變易,或出糶借貸與民及轉輸京師。如不省視而致損官粟者,雖去官,猶論如律。」

丁卯,遼遣使閲東京諸軍兵器及東征道路,以平章事蕭道寧為昭德軍節度使,郭襲為天平軍節度使。時宰相室昉發民夫二十萬,一日畢功。是時昉與韓德讓、耶律色珍相友善,同心輔政。整析蠹弊,知無不言,務在息民薄賦,故法度備舉。

八月,癸酉朔,遼以遼澤沮洳,罷征高麗;命樞密使耶律色珍為都統,以討女真。

癸未,遼主謁乾陵。

癸巳,遼太后謁顯陵;庚子,謁乾陵。

初,涪陵公廷美得罪,楚王元佐獨申救之,帝不聽。廷美死,元佐遂感心疾,或經時不朝請;屢為殘忍,不守法度,左右微過,必加手刃,仆吏過庭,往往彎弓射之。帝訓誨甚厲,皆不悛。是歲夏秋,疾甚,帝深以為憂。九月,疾小愈,帝喜,因降德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