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436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宋詞鑑賞

第436頁 / 共521頁。

「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松陰。以」醒醉「、」掃磴「的活動來表示,含蓄表達中點明」游「字。」石磴「即用」松陰掃石磴「句。」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

「筆觸之處又迴轉蓬萊閣。」松陰「掃」石磴「,已有」獨「意。」采芳難贈「化《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詩意,欲采芳香,無素心人可贈。詞人感到孤獨,只好」任「之,只好」微吟“自尋慰藉而已。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意接上片總括遊蹤。世事的變化和此行的孤獨。所云「俯仰」之間,許多世事盡成「陳跡」,抒發了物人皆非之感慨。感物中懷人念遠中傷逝,憂憤加深。

「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寫天亮前所見景色。「海日生殘夜」,寫殘夜所見臥龍山在朦朧中的盤踞情狀。山騰如龍,在人夢境。

作者思緒跳動,從殘夜到天明,從日色到江聲。

「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雲。」「不生雲」,雲氣蜇狀,自為一片淒冷不動氣象。「正目極空寒」,從恢強飛動轉到冷峭幽寂。「蕭蕭漢柏愁茂陵」,結句上接「目極」,意卻向遠處延伸。

此句含意無限,是遺民心事的點睛之筆。「愁」字,點出「茂陵松柏」與此時、此地、此心的關係。

陳廷焯評這首詞時講:「後闕愈唱愈高,是玉田真面目。」「愈唱愈高」,因情所致,愈來愈激動,在詞的節奏抑揚頓挫,高低相間,高低相抑,詞筆極為婉約幽峭。

●高陽台·西湖春感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

能幾番游?

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淒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

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張炎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寫作者重遊西湖的一首詞。從形式上看是「舊瓶裝新酒」,借西湖觀感這一舊話題抒發亡國之痛烈心情。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從寫景起筆,用平緩的筆調寫出了春深時景。張詞的頭一句就化用杜詩「接葉暗巢鶯」。在密密麻麻的葉叢裡,鶯兒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寫輕絮飄蕩,被微波捲入水中「斷橋斜日歸船」「斷橋」,一名段家橋,地處裡湖與外湖之間,其地多栽楊柳,是遊覽的好去處。張炎在這裡寫的,正是抵暮始出的「歸船」。

遊船如舊,而心情已不再。筆鋒一轉,「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點出良辰美景仍在,卻是春暮時刻,未幾花將凋謝,只好靜待明年了。「春逝」的哀感瀰漫于胸,只好輓留春天:「東風且伴薔薇住」,東風呀,你伴隨着薔薇住下來吧。

而薔薇花開,預示着春天的即將結束。「到薔薇、春已堪憐」,春光已無幾時,轉眼就要被風風雨雨所葬送。「更淒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儘管春天尚未歸,西泠橋畔,卻已是一片觸目驚心的荒蕪。

筆意剛酣暢,卻又轉為傷悲。西泠橋是個「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但現在只剩下「一抹荒煙」,今昔對比之強烈,已觸着抒發亡國之痛的主題了。

「當年燕子知何處?」起筆令人一振。此句代用劉禹錫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詞在劉詩基礎上進一步點明了自己的故國之思。「韋曲」唐時韋氏世居地,在長安城南,「斜川」位於江西星子縣,陶淵明曾作《游斜川》詩,這裡指西湖邊文人雅士遊覽集會之地。

「苔深」、「草暗」形容荒蕪冷落之狀。當年的繁華風流之地,只見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如今也已尋不到它的舊巢。而且不光如此:「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

詞人暗用了辛棄疾的兩句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意謂連悠閒的鷗,也生了新愁。白鷗之所以全身發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鷗的白頭來暗寫自己的愁苦之深。


  
「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二句話,點出詞人的雨秋身份:貴公子和隱士。「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開簾」照應「掩門」,「飛花」照應「卷絮」,「啼鵑」應「巢鶯」,首尾呼應,營造了一種花飄風絮,杜鵑啼血的悲涼氛圍。張炎此詞用鳥聲結尾,這就使詞有淒切哀苦的杜鵑啼泣之聲,餘音裊裊,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這是一首寫春暮時景的詠物詞。寫春天的景色等是實寫,寫內心的亡國之痛則是虛寫。以景示情,以情帶景,堪稱「鬱之至,厚之至」。讀耐人尋味,耐人咀嚼。

張炎是一個婉約派的詞人,追念故國之思不是直接傾瀉而出,而採取不直言的手法。借「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委婉的方式來表達。此詞章法謹嚴,有自然流動之勢,只是詞文過于蘊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軟弱性。

●南浦·春水  張炎

波暖綠粼粼,燕飛來,好是蘇堤才曉。

魚沒浪痕圓,流紅去,翻笑東風難掃。

荒橋斷浦,柳陰撐出扁舟小。

迴首池塘青欲遍,絶似夢中芳草。

和雲流出空山,甚年年淨洗,花香不了?

新綠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

餘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

前度劉郎歸去後,溪上碧桃多少。

張炎詞作鑒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