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在消費資料上生產的
150m,在這裡已經轉化為(
100c+
50v)II。它將以它的實物形式,全部進入工人的消費:如上所述,
100為第I部類的工人(
100Iv)所消費,
50為第II部類的工人(
50IIv)所消費。事實上,因為第II部類的總產品要以積累所必需的形式製造出來,所以增大了
100的剩餘價值部分要以必要消費資料的形式再生產出來。如果再生產實際是按擴大的規模開始的,第I部類的可變貨幣資本
100,就會通過他們的工人的手,流回到第II部類;第II部類則把商品儲備中的
100m轉給第I部類,同時又把商品儲備中的
50轉給本部類的工人。
為積累的目的而改變的組合,現在表述如下:
I、
4400c+
1100v+
500消費基金=
6000II、
1600c+
800v+
600消費基金=
3000總計同上=
9000。
其中,資本是:
I、
4400c+
1100v(貨幣)=
5500II、
1600c+
800v(貨幣)=
2400合計=
7900,
577在開始生產時則是:
I、
4000c+
1000v=
5000II、
1500c+
750v=
2250合計=
7250。
如果實際積累現在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這就是說,如果用這個已經增加的資本實際進行生產,在第二年結束時,我們就得出:
I、
4400c+
1100v+
1100m=
6600II、
1600c+
800v+
800m=
3200合計=
9800。
假定第I部類繼續按同一比例進行積累,
550m作為收入花掉,
550m積累起來。這樣,首先
1100Iv要由
1100IIc補償,其次,
550Im也要實現為同等數額的第II部類的商品,合計是
1650I(v+m)。但是,第II部類需要補償的不變資本只=
1600;因此,其餘的
50,必須從
800IIm中補充。如果我們在這裡首先撇開貨幣不說,那末,這個交易的結果如下:
I、
4400c+
550m(要資本化的剩餘價值);此外還有資本家和工人的消費基金
1650(v+m),在商品IIc上實現。
II、
1650c(如上所述,其中的
50是從IIm中取出來追加的)+
800v+
750m(資本家的消費基金)。
但是,如果第II部類的v和c保持原有的比例,那末,投入
50c,就還要投入
25v;這又必須從
750m中取出。因此,我們得出:
II、
1650c+
825v+
725m。
第I部類的
550m要資本化;如果保持以前的比例,其中
440就形成不變資本,
110就形成可變資本。這
110勢必要從
725IIm中取出,就是說,價值
110的消費資料將由第I部類的工人消費,而不是由第II部類的資本家消費,因此,後者也只好把他們不能消
578費的
110m轉化為資本。因此,
725IIm就只剩下
615IIm。但是,第II部類把
110這樣轉化為追加不變資本時,他們還需要有追加的可變資本
55;這就必須再從他們的剩餘價值中取出;從
615IIm中減去這個數額,就只剩下
560,供第II部類的資本家消費。
所以,在完成一切現實的和可能的轉移以後,現在的資本價值是:
I、(
4400c+
440c)+(
1100v+
110v)=
4840c+
1210v=
6050II、(
1600c+
50c+
110c)+(
800v+
25v+
55v)=
1760c+
880v=
2640合計=
8690。
如果要使事情正常地進行,第II部類就必須比第I部類積累得快,因為如果不是這樣,I(v+m)中要與商品IIc交換的部分,就會比它唯一能與之交換的IIc增加得快。從目前的數據(第I部類的資本從
5000、
5500增長到
6050,第II部類的資本從
2250、
2400增長到
2640)還看不出這一點。
如果再生產是在這個基礎上並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繼續進行,下一年結束時,我們就得出:
I、
4840c+
1210v+
1210m=
7260II、
1760c+
880v+
880m=
3520合計=
10780。
如果剩餘價值劃分率不變,第I部類首先就會把
1210v和剩餘價值的一半=
605,合計=
1815,作為收入花掉。這個消費基金,又比IIc大
55。這
55要從
880m中取出,這樣就剩下
825。
55IIm轉化為IIc時,又要從IIm中扣除相應的可變資本=
271/
2。
留下消費的是
7971/
2IIm。
第I部類中現在要資本化的是
605m,其中
484轉化為不變資本,
121轉化為可變資本,後者要從IIm中扣除,IIm現在是=
7971/
2,扣除後剩下的是
6761/
2。因此,第II部類會把
121再轉化為不變
579資本;為此,還需要有可變資本
601/
2;這同樣要從
6761/
2中扣除,剩下用於消費的只是
616。
這時的資本是:
I、不變資本
4840+
484=
5324。
可變資本
1210+
121=l
331。
II、不變資本
1760+
55+
121=
1936。
可變資本
880+
271/
2+
601/
2=
968。
合計:
I、
5324c+
1331v=
6655II、
1936c+
968v=
2904
總計=
9559,
年終時的產品是:
I、
5324c+
1331v+
1331m=
7986II、
1936c+
968v+
968m=
3872合計=
11858。
我們重複這種計算,把分數去掉,就得出下一年結束時的產品:
I、
5856c+
1464v+
1464m=
8784II、
2129c+
1065v+
1065m=
4259合計=
13043。
再下一年結束時的產品是:
I、
6442c+
1610v+
1610m=
9662II、
2342c+
1172v+
1172m=
4686合計=
14348。
在五年規模擴大的再生產期間,第I部類和第II部類的總資本,已經由
5500c+
1750v=
7250,增加到
8784c+
2782v=
11566,也就是按
100:
160之比增加了。總剩餘價值原來是
1750,現在是
2782。已經消費(當年消費)的剩餘價值,原來在第I部類是
500,在第II部類是
600,合計=
1100;但是在最後一年,在第I部類是
732,在第II部類是
745,合計=
1477,因此,是按
100:
134之比增加了。
5802、第二例
現在假定有年產品
9000,這個年產品完全是處在產業資本家階級手中的商品資本,其中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一般平均比例是
1:
5。這種情況的前提是:資本主義生產已經有了顯著的發展;與此相應,社會勞動的生產力也已經有了顯著的發展;生產規模在此以前已經有了顯著的擴大;最後,在工人階級中造成相對人口過剩的所有條件也已經有了發展。這時,把分數改成整數,年產品就會劃分如下:
I、
5000c+
1000v+
1000m=
7000II、
1430c+
285v+
285m=
2000合計=
9000。
現在假定,第I部類的資本家只消費剩餘價值的一半=
500,而把其餘一半積累起來。這樣,(
1000v+
500m)I=
1500要轉化為
1500IIc。但是因為在這裡IIc只=
1430,所以要從剩餘價值那裡補進
70。
285IIm減去這個數額,還留下
215IIm。
於是我們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