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55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舊唐書 上

第355頁 / 共455頁。

內侍四員。 從四品上。漢、魏曰長秋卿,梁曰大長秋,北齊曰中侍中,後周曰司內上士,隋曰內侍,置二人。煬帝曰長秋令,正四品。武德復為中侍。中官之貴,極于此矣。若有殊勛懋績,則有拜大將軍者,仍兼內侍之官。德宗置左、右神策、威遠等禁兵,命中官掌之。每軍置中尉一人,宦者為之。自李輔國、魚朝恩之後,京師兵柄,歸於內官,號左、右軍中尉。將兵于外者,謂之觀軍容使。而天下軍鎮節度使,皆內官一人監之,事具《宦者傳》也。  內常侍六人。正 五品下。漢代謂之中常侍。  內侍之職,掌在內侍奉出入宮掖宣傳之事,總掖廷、宮闈、奚官、內仆、內府五局之官屬。內常侍為之貳。凡皇后祭先蠶,則相儀。後出,則為之夾引。

內給事八人, 從五品下。  主事二人, 從九品下。  令史八人,書令史十六人。內給事掌判省事。凡元正、冬至群臣朝賀中宮,則出入宣傳。凡宮人衣服費用,則具其品秩,計其多少,春秋二時,宣送中書。


  

內謁者監六人, 正六品下。  內謁者十二人, 從八品下。  內寺伯二人。 正七品下。  內謁者監掌內宣傳。凡諸親命婦朝會,所司籍其人數,送內侍省。內謁者掌諸親命婦朝集班位。內寺伯掌糾察諸不法之事。歲大儺,則監其出入。

掖廷局:令二人, 從七品下。  丞三人, 從八品下。  宮教博士二人, 從九品下。  監作四人, 從九品下。  令史四人,計史二人,書令史八人。掖廷令掌宮禁女工之事。凡宮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養蠶,會其課業。丞掌判局事。博士掌教習宮人書算眾藝。監作掌監當雜作。

宮闈局:令二人, 從七品下。  丞二人, 從八品下。  令史三人,書吏六人,內閽人二十人,內掌扇十六人,內給使無常員。宮闈局令掌侍奉宮闈,出入管鑰。凡大享太廟,帥其屬詣于室,出皇后神主置於輿而登座焉。既事,納之。凡宮人無官品者,稱內給使。若有官及經解免應敘選者,得令長上,其小給使學生五十人,皆總其名籍,以給其糧廩。丞掌判局事。內給使掌諸門進物出納之歷。

奚官局:令二人, 正八品下。  丞二人, 正九品下。  書令史三人,書吏六人,藥童四人。奚官令掌奚隷工役、宮官品命。丞為之貳。凡宮人有疾病,則供其醫藥,死亡則供其衣服,各視其品命。仍于隨近寺觀,為之修福。雖無品,亦如之。凡內命婦五品已上亡,無親戚于墓側,三年內取同姓中男一人,以時主祭。無同姓,則所司春秋以少牢祭之。

內仆局:令二人, 正八品下。  丞二人, 正九品下。  書令史二人,書吏四人,駕士二百人。內仆令掌中宮車乘出入導引。丞為之貳。凡中宮有出入則令居左,丞居右,而夾引之。凡皇后之車有六,事在《輿服》也。內府局:令二人, 正八品下。  丞二人, 正九品下。  書令史二人,書吏四人。內府令掌中藏寶貨,給納名數。丞為之貳。凡朝會五品已上,賜絹帛金銀器于殿廷者,並供之。諸將有功,並蕃酋辭還,亦如之。

太常寺 古曰秩宗,秦曰奉常,漢高改為太常,梁加「寺」字,後代因之。

卿一員, 正三品。梁置十二卿,太常卿為一。周、隋品第三。龍朔二年改為奉常,光宅改為司禮卿,神龍復為太常卿也。  少卿二人。 正四品。隋置少卿二人,從四品。武德置一人,貞觀加置一員。  太常卿之職,掌邦國禮樂、郊廟、社稷之事,以八署分而理之:一曰郊社,二曰太廟,三曰諸陵,四曰太樂,五曰鼓吹,六曰太醫,七曰太卜,八曰廩犧。總其官屬,行其政令。少卿為之貳。凡國有大禮,則贊相禮儀。有司攝事,則為之亞獻。率太樂官屬,宿設樂懸,以供其事。宴會,亦如之。若三公行園陵,則為之副,公服乘輅備鹵簿而奉其禮。若大祭祀,則先省牲器。凡太卜占國之大事及祭祀卜日,皆往蒞之於太廟南門之外。凡仲春薦冰及四時品物甘滋新成者,皆薦焉。凡有事于宗廟,少卿帥太祝、齋郎入薦香燈,整拂神幄,出入神主。將享,則興良醖令實樽罍。凡備大享之器服,有四院。 一曰天府院,二曰禦衣院,三曰樂懸院,四曰神廚院。


  
丞二人, 從五品上。  主簿二人, 從七品上。  錄事二人, 從九品下。

府十二人,史二十三人。博士四人, 從七品上。  謁者十人,贊引二十人。太祝六人, 正九品上。  祝史六人。奉禮二人, 從九品上。

贊者十六人。協律郎二人, 正八品上。  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太廟齋郎,京、都各一百三十人。太廟門仆,京、都各三十人。丞掌判寺事。凡大饗太廟,則修七祀于太廟西門之內。若祫享,則兼修配享功臣之禮。主簿掌印,勾檢稽失,省署抄目。錄事掌受事發辰。博士掌五禮之儀式,本先王之法制,適變隨時而損益焉。凡大祭祀及有大禮,則與卿導贊其儀。凡公已下擬謚,皆跡其功行,為之褒貶。無爵稱子,養德邱園,聲實明著,則謚曰先生。大行大名,小行小名之。 古有《周書謚法》,《大戴禮謚法》,漢劉熙《謚法》一卷,晉張靖《謚法》兩卷,又有《廣謚法》一卷,梁沈約總聚古今謚法,凡有一百六十五稱也。  若大祭禮,卿省牲器,謁者為之導。若小祀及公卿大夫有嘉禮,亦命謁者以贊之。太祝掌出納神主于太廟之九室,而奉享禘佩給之儀。凡國有大祭祀,凡郊廟之祝版,先進取署,乃送祠所。將事,則跪讀祝文,以信于神;禮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而告充。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則焚之;祭地及社稷山嶽,則瘞之;瀆污,則沉之。奉禮郎掌朝會祭祀君臣之版位。凡樽卣之制,十有四,祭則陳之。祭器之位,簠簋為前,  鈃次之,籩豆為後。大凡祭祀朝會,在位者拜跪之節,皆贊導之,贊者承傳焉。又設牲榜之位,以成省牲之儀。凡春秋二仲,公卿巡陵,則主其威儀鼓吹之節而相禮焉。協律郎掌和六呂六律,辨四時之氣,八風五音之節。凡太樂,則監試之,為之課限。若大祭祀饗宴奏于廷,則升堂執麾以為之節制,舉麾工鼓柷而後樂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