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辟:同「僻」。(2)中國:此指中原地區。(3)荊蠻:上古中原人對南方部族的統稱。(4)夷狄自置:以非華夏族的部族自居。(5)賓:服從。(6)兵車之會三:為軍事行動而召集的三次盟會:公元前
681年,平宋亂;公元前
656年,伐蔡、楚;公元前
654年,伐鄭。(7)乘車之會六:為非軍事的外交活動而召集的六次盟會:公元前
680年,會於鄄;公元前
679年,會於鄄;公元前
678年,盟於幽;公元前
655年,會於首止;公元前
652年,盟於洮;公元前
651年,即本年,會於葵丘。(8)三代:指夏、商、週三朝的開國之王禹、湯、文王。(9)封泰山:在泰山上築土為壇,報天之功。十禪梁父:在梁父山上辟場為祭,報地之德。封禪是帝王才能舉行的祭天地大典,齊桓公不是天子,他要行封禪是越禮,所以管仲諫止。□管仲所說封禪需要的遠方珍寶奇怪之物有「鄗上之黍,北裡之禾」,「江淮之間,一茅三脊(三條主葉脈)」、「東海比目之魚」、「西海比翼之鳥」等。詳見《封禪書》。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1),齊使管仲平戎於周(2)。周欲以上卿禮管仲(3),管仲頓首曰:「臣陪臣(4),安敢!」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帶來奔齊。齊使仲孫請王(5),為帶謝。襄王怒,弗聽。
(1)襄王父周惠王寵愛襄王異母弟王子帶。襄王即位後,王子帶召諸戎伐京師。參見《周本紀》及《左傳·僖公十一年》。(2)管仲在周王室與諸戎之間斡旋媾和,獲得成功。(3)上卿:齊國為次國,有三卿。二卿由天子任命,為上卿;一卿為國君任命,為下卿。管仲是桓公任命,是下卿。(4)陪臣:諸侯的臣對天子自稱「陪臣」。(5)請:請求。
四十一年,秦穆公虜晉惠公,復歸之。是歲,管仲、隰朋皆卒。管仲病,桓公問曰:「群臣誰可相者(1)?」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對曰:「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開方如何(3)?」對曰:「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公曰:「豎刀如何?」對曰:「自宮以適君(4),非人情,難親。」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
(1)相(xiang,向):做國相。(2)據《管子·小稱》,易牙為桓公掌管烹飪,桓公想吃蒸嬰兒,易牙就把自己的兒子蒸了獻給桓公。(3)開方:本是衛國公子,齊、衛很近,但他事桓公十五年,卻未回家看望母親。(4)宮:閹割生殖器。
四十二年,戎伐周,周告急於齊,齊令諸侯各發卒戍周。是歲,晉公子重耳來,桓公妻之。
四十三年。初,齊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皆無子。桓公好內(1),多內寵,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無詭;少衛姬,生惠公元;鄭姬,生孝公昭;葛贏,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華子,生公子雍。桓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2),以為太子。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宦者豎刀以厚獻於桓公(3),亦有寵,桓公許之立無詭。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豎刀因內寵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詭為君。太子昭奔宋。
(1)內:女色。(2)屬:同「囑」,托付。(3)因:通過。
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宮中空,莫敢棺(1)。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十二月乙亥,無詭立,乃棺赴(2)。辛巳夜,斂殯(3)。
(1)棺:將屍體裝棺。(2)赴:同「訃」,報喪給各國。(3)斂:同「殮」,給屍體穿衣裝棺。殯:停柩待葬。《禮記·王制》載: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為等同盟之國來人弔喪。搾柩停放於堂前西階。
桓公十有餘子,要其後立者五人(1):無詭立三月死,無謚(2);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諸侯兵送齊太子昭而伐齊。齊人恐,殺其君無詭。齊人將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與齊人四公子戰。五月,宋敗齊四公子師而立太子昭,是為齊孝公。宋以桓公與管仲屬之太子,故來征之。以亂故,八月乃葬齊桓公。
(1)要:總計。(2)謚:古代帝王、諸侯死後依其一生所行事跡給予的稱號。如下文的「昭(昭德有勞曰昭)」、「孝(慈惠愛親曰孝)」等、但往往多溢美之辭,並不真實。
六年春,齊伐宋,以其不同盟於齊也(1)。夏,宋襄公卒。七年,晉文公立。
(1)《集解》引服虔曰:「魯僖公十九年(齊孝公二年),諸侯盟於齊,以無忘桓公之德。宋襄公欲行霸道,不與盟,故伐之。」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衛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潘,是為昭公。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贏。
昭公元年,晉文公敗楚於城濮,而會諸侯踐土,朝周,天子使晉稱伯(1)。六年,翟侵齊。晉文公卒。秦兵敗於殽。十二年,秦穆公卒。
(1)伯:通「霸」,諸侯的盟主。
十九年五月(1),昭公卒,子捨立為齊君。捨之母無寵於昭公,國人莫畏。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爭立而不得,陰交賢士,附愛百姓,百姓說。及昭公卒,子捨立,孤弱,即與眾十月即墓上弒齊君捨,而商人自立,是為懿公。懿公,桓公子也,其母曰密姬。
(1)十九年:應從《十二諸侯年表》為「二十年」。
懿公四年春,初,懿公為公子時,與丙戎之父獵,爭獲不勝(1),及即位,斷丙戎父足,而使丙戎僕。(2)庸職之妻好,公內之宮(3),使庸職驂乘。五月,懿公游於申池,二人浴,戲。職曰:「斷足子!」戎曰:「奪妻者!」二人俱病此言,乃怨。謀與公游竹中,二人弒懿公車上,棄竹中而亡去。
(1)獲:獵獲物。(2)僕:駕車的馭手。古代駕車有馭手一人,驂乘一人。馭手在車左,驂乘在車右。(3)內:同「納」。
懿公之立,驕,民不附。齊人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立之,是為惠公。惠公,桓公子也。其母衛女,曰少衛姬,避齊亂,故在衛。
惠公二年,長翟來(1),王子城父攻殺之,埋之於北門。晉趙穿弒其君靈公。
(1)長翟:即「長狄」。
十年,惠公卒,子頃公無野立。初,崔杼有寵於惠公,惠公卒,高、國畏其逼也,逐之,崔杼奔衛。
頃公元年,楚莊王強,伐陳;二年,圍鄭,鄭伯降,已復國鄭伯。
六年春,晉使郤克於齊,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1)。郤克上,夫人笑之(2)。郤克曰:「不是報,不復涉河!」歸,請伐齊,晉侯弗許。齊使至晉,郤克執齊使者四人河內,殺之。八年,晉伐齊,齊以公子強質晉,晉兵去。十年春,齊伐魯、衛。魯、衛大夫如晉請師,皆因郤克。晉使郤克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將,士燮將上軍,欒書將下軍,以救魯、衛,伐齊。六月壬申,與齊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陳於鞍(3)。逄丑父為齊頃公右(4)。頃公曰:「馳之,破晉軍會食(5)。」射傷郤克,流血至履。克欲還入壁(6),其御曰(7):「我始入,再傷,不敢言疾,恐懼士卒,願子忍之。」遂復戰。戰,齊急,丑父恐齊侯得,乃易處,頃公為右,車絓於木而止(8)。晉小將韓厥伏齊侯車前,曰:「寡君使臣救魯、衛。」戲之。丑父使頃公下取飲,因得亡,脫去,入其軍。晉郤克欲殺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見僇(9),後人臣無忠其君者矣。」克捨之,丑父遂得亡歸齊。於是晉軍追齊至馬陵。齊侯請以寶器謝,不聽;必得笑克者蕭桐叔子,令齊東畝十。對曰:「叔子,齊君母。齊君母亦猶晉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義伐而以暴為後,其可乎?」於是乃許,令反魯、衛之侵地。
(1)夫人:指齊頃公之母蕭桐叔子。(2)郤(xi,戲)克是殘疾人,所以蕭桐叔子笑。郤克之殘,《晉世家》說駝背,《谷梁傳·成公元年》說瞎一目,《左傳·宣公十七年》杜預注說跛足。無定說。(3)陳:同「陣」,列陣。(4)右:即車右,古代戰車上位於御手右邊的武士。(5)會食:聚餐。(6)壁:營壘。(7)御:戰車的馭手。(8)絓(gua,掛):阻礙。(9)僇:通「戮」。十東畝:使田□成為東西方向。晉國在齊國之西,若齊地田□為東西方向,則晉國戰車得以方便馳入齊國。
十一年,晉初置六卿,賞鞍之功。齊頃公朝晉,欲尊王晉景公(1),晉景公不敢受,乃歸。歸而頃公馳苑囿(2),薄賦斂,振孤問疾,虛積聚以救民(3),民亦大說。厚禮諸侯。竟頃公卒,百姓附,諸侯不犯。